北方股份(内蒙古北方重型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0262)是中国兵器北重集团旗下A股上市公司,成立于1988年,注册地位于内蒙古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注册资本1.7亿元人民币,是国内矿用车行业龙头企业及全球重要的矿用运输装备供应商。公司专注于矿用车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同时提供备件供应、维修承包等后市场服务,产品覆盖28—400吨全系列矿用车,包括机械传动、电动轮、双动力、纯电动及氢能源等多技术路线车型,下游应用涵盖冶金、煤炭、有色、化工等七大领域。
作为行业技术引领者,公司是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工程运输机械分会理事长单位、矿车国家标准牵头编制单位及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累计起草多项国家标准,获国家专利授权613项,自主研发的120吨级纯电动矿用车NTE130E已在国家电投实现批量应用,新能源与智能化技术持续领跑行业。国内市场占有率长期保持80%以上,2025年半年报显示其国际市场已拓展至67个国家和地区,销量位居全球第三。
公司通过技术创新与全球化布局,构建了覆盖研发、生产、服务的全产业链能力,其主导产品不仅服务于长江三峡工程等国家级项目,还成功进入澳洲、欧洲等高端矿业市场,为全球矿山客户提供绿色智能的运输解决方案。
北方股份当前估值水平显著低于行业平均,具备较强安全边际。截至2024年三季报,公司滚动市盈率(PE)为17.86倍,不仅远低于专用设备行业59.16倍的平均市盈率,亦低于44.13倍的行业中值水平,更显著低于子章节描述中提及的专用设备PE中值50.71倍。尽管缺乏近三年PE/PB分位值的完整历史数据,但从当前静态对比来看,公司17.86倍的PE水平处于行业低位,考虑到其2024年净利润15.99%的同比增速,估值与业绩增长的匹配度较高,显示当前股价尚未充分反映其盈利潜力。
公司盈利水平呈现稳中有升态势,核心指标优于行业中等水平。纵向来看,2024年三季报销售毛利率为20.85%,近12个月息税前利润率达8.03%,超过专用设备行业48.30%的公司,且较2023年的8.35%保持相对稳定。2024年净利润1.08亿元,同比增长15.99%,增速高于营业收入8.40%的增幅,显示盈利质量有所提升。不过,横向对比徐工机械、三一重工等行业龙头的具体数据尚未获取,无法直接进行毛利率、净利率及ROE的排名分析,但从息税前利润率的行业分位水平推测,公司盈利能力处于行业中等偏上位置。
应收账款高企构成短期流动性压力,但合同负债激增预示订单储备充足。截至最新报告期,公司应收账款规模达到净利润的403.27%,占比显著偏高,可能对现金流周转形成压力。存货周转情况虽未披露具体数据,但结合2025年上半年合同负债增长99.28%的指标,显示公司在手订单充裕,未来收入增长具备较强确定性。2024年机构预测净利润1.58亿元(同比增长11.49%),与当前订单增速形成印证,表明产能利用率及订单转化率有望逐步提升,进而缓解应收账款周转压力。
全球工程机械市场正处于稳步增长通道,财通证券研报数据显示,2025-2027 年全球市场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 5.2%,2024 年市场规模约 1500 亿美元,预计 2030 年将增长至 2200 亿美元。中国作为核心增长极,2025 至 2030 年市场规模将从 9800 亿元增至 1.45 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8.2%,显著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出口方面,2024 年中国工程机械出口额已达 180 亿美元,同比增长 12%,“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持续释放,成为拉动出口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细分领域中,矿用车市场呈现明显的能源结构转型特征。2023 年内燃机车占比约 65%,年销量超 8 万台,但电动化渗透率加速提升,2025 年电动车型占比预计突破 30%,2030 年有望攀升至 50%。混合动力车型虽当前份额仅 5%,但年增长率高达 20%,预计 2030 年销量将超 2 万台,成为重要增长引擎。
国内矿用车市场呈现“龙头主导、技术驱动”的竞争格局。北方股份作为国内矿车龙头企业,在新能源与智能化领域布局领先,已成功研发双能源(架线)动力、氢燃料电池-动力电池混动及纯电动矿用车,其电动轮矿用车电驱动系统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智能化方面,公司与华为、踏歌智行合作打造自动运输系统,无人驾驶矿车已在包钢、海螺集团实现批量应用。
国内头部企业如三一重工、徐工集团等已全面布局电动化平台,推出多款自主知识产权电动产品并实现批量交付,与北方股份形成“多点竞争”态势。然而,财务指标对比数据(如营收增速、研发费用率)因同业未公开详细数据暂无法完整呈现,但从市场表现看,北方股份市盈率为 17.86 倍,显著低于专用设备行业平均市盈率(59.16 倍)及行业中值(44.13 倍),显示出估值优势。
国际市场竞争中,北方股份与卡特彼勒、别拉斯等头部企业仍存在差距。技术层面,北方股份纯电动矿用车(如 NTE130E)虽实现自主研发,但国际品牌在电池能量密度、电机可靠性等核心部件积累更深厚;智能化领域,公司无人驾驶车队已落地应用,但卡特彼勒在矿山整体解决方案集成能力上更具优势。
市场布局方面,北方股份 2025 年中报显示海外收入占比为 39.5%,TR50D 矿用车已成功进入柬埔寨等新兴市场,但全球份额仍较低。建议从三方面推进全球化战略:一是依托“一带一路”沿线资源项目,扩大俄语区、东南亚市场渗透率;二是加强海外本地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售后响应速度;三是通过技术授权或合资建厂模式,突破欧美高端市场准入壁垒。
当前,全球矿用车市场正处于“能源替代”与“智能升级”的双重变革期,北方股份需在巩固国内龙头地位的基础上,通过技术迭代与全球化布局,缩小与国际品牌的差距,抢占新能源矿山装备的制高点。
北方股份的股东结构呈现国有控股与机构持仓集中的特征,为公司战略稳定性提供支撑的同时,也需关注重要股东减持及资本运作动态。
截至 2025 年一季报,3 家机构合计持股 8079.15 万股,持股市值 14.19 亿元,进一步巩固了股权集中度。股东户数方面,公司现有 16843 户股东,户均持股市值 35.28 万元,户均持股 2.76 万股,显示中小股东持股分散,股权结构稳定性较强。这种结构为公司承接国家重点专项及长期战略执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2025 年,重要股东特沃上海公告累计减持 340 万股股份。回溯历史,特沃上海曾是公司重要持股平台,2018 年元融投资通过其间接控制 4278 万股(占总股本 25.16%)。尽管当前其具体持股比例未披露,但此次减持数量占总股本比例约 2%(以前十大股东持股 52.75% 对应 8967.16 万股推算总股本约 1.7 亿股),短期可能对股价形成流动性冲击,需持续关注后续减持计划及市场情绪影响。
公司历史上通过多次并购强化核心竞争力,典型案例包括:
2020 年:以 8404.99 万元收购特雷克斯北方采矿机械 50% 股权,直接提升采矿机械业务技术与市场份额;
2021 年:中兵国调基金以 6.02 亿元收购特沃上海 99.9% 股权,整合外资背景资源协同。
结合当前国有资本运作导向及“一带一路”市场布局,未来有望通过横向并购拓展智能化采矿设备产品线,或纵向整合核心零部件供应链,持续提升行业竞争力。
北方股份作为矿用车行业技术引领者,通过持续研发投入构建了深厚的技术护城河,并在新能源与智能化领域实现突破,同时前瞻性布局未来技术方向,巩固行业竞争优势。
在技术护城河方面,公司在电动轮矿车核心技术领域实现重大国产化突破。其“电动轮矿用车电驱动系统关键技术及整车集成研制”和“TR50E纯电动矿用自卸车研制”项目通过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科技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两项技术“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指标国际领先”,标志着国产矿用车在高端领域打破进口垄断。其中,100—400吨级电动轮矿用车系列电驱动系统实现全交流电驱动系统国产自主可控,并发明矿用车电控制动控制系统、无人驾驶制动装置等核心技术,显著提升制动安全性。知识产权层面,公司累计拥有专利613条,牵头编制多项国家标准,作为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完成多项国家级重点新产品项目,技术实力获行业广泛认可。
研发转化效率方面,纯电矿车已实现规模化商业应用。自主研发的120吨级NTE130E纯电动矿用卡车在国家电投扎哈淖尔煤业有限公司批量投用,该车型通过分布式高电压驱动系统提升动力效率,采用先进电池电量均衡技术保障极端工况稳定运行,独特低温环境方案突破北方严寒地区使用限制,智能化制动与缓降能量回收系统进一步优化能源利用效率。同时,车辆集成“智慧安防系统”,实现防撞预警、实时监控及驾驶员行为分析等功能,体现技术商业化过程中的实用性设计。
未来研发方向聚焦新能源与智能化深度融合。新能源领域,公司已初步完成氢能源系列产品布局,覆盖纯电动、氢能源等新能源矿用车型,响应行业“绿色矿山”建设需求。智能化方面,对标国际龙头技术路径,将物联网、5G和人工智能技术集成至产品,推进远程监控、自主导航及预防性维护功能落地,同步探索固态电池、无线充电等前沿技术。行业趋势显示,电动车型关键参数向高容量(200-800kWh)、长续航(80-200公里)及快充(2小时内)发展,北方股份在电池管理系统(BMS)与电传动技术领域的积累,为其在新能源智能化赛道竞争奠定基础。
机构预测显示,北方股份 2024 年净利润达 1.58 亿元,同比增长 11.49%,每股收益 0.93 元(同比增长 12.05%)。公司财务表现持续向好,2023 年营收、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 7.54%、19.29%,2024 年净利润增速进一步提升至 26.25%,2025 年一季度及中报净利润同比增幅分别达 22.19%、33.24%。在业务结构中,备件服务以 27.24% 的高毛利率成为利润贡献的重要支柱,其稳定的盈利能力有效对冲了整车业务周期波动风险,支撑公司整体业绩的持续增长。
财通证券研报指出“2025 年国内工程机械拐点确立”,结合矿用车 8-10 年的设备更新周期,行业需求有望进入回暖通道。从市场规模看,2024 年中国工程机械市场规模为 234 亿美元,预计 2025 年增至 269 亿美元,到 2030 年预计增长至 570 亿美元;细分到矿用车领域,2025 年中国工矿机电车市场规模预计达 280 亿元人民币,2030 年有望突破 400 亿元大关,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在 10% 左右。全球矿用刚性自卸车市场亦预计持续增长,需求主要来自矿产行业和能源行业。技术创新方面,电动化、智能化成为行业增长关键,北方股份积极响应绿色生态矿山建设需求,已成功研发双能源、混合动力(油电混动、氢燃料电池 - 动力电池混动)及纯电动矿用车,推动产品结构向绿色化升级。区域市场上,华北和西部地区因矿产资源丰富,合计占据超过 40% 的市场份额,成为矿用车消费主力。
海外市场是北方股份重要的增长极,“一带一路”倡议下海外需求逐步释放。
北方股份当前面临的风险可从财务结构、运营效率及市场环境三个维度综合评估。
财务风险方面,公司流动比率为1.89,虽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约1.5),表明短期偿债能力较强,但需关注流动资产中存货占比对资金流动性的潜在影响。
运营风险层面,存货周转率为2.05次/年,反映公司库存周转效率处于行业中等水平,需警惕原材料价格波动可能导致的库存减值风险。
市场风险主要体现为海外收入波动,尽管公司已布局67个国家,但全球矿业周期波动及地缘政治变化可能对海外业务稳定性构成挑战。此外,行业层面的环保政策加码将增加合规成本,需持续关注政策动态对生产经营的影响。公司在2024年年度报告中进一步详细披露了潜在风险,具体可参见“可能面对的风险”章节。
公司的长期投资价值建立在三大核心逻辑之上:
电动化技术领先优势:纯电动矿车全生命周期成本较传统燃油车型低20%,在“双碳”政策推动下,技术壁垒将转化为市场份额优势;
海外市场空间广阔:通过67国的全球化布局,公司有望受益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矿业投资增长,对冲国内市场周期性波动;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新能源装备补贴及跨境基础设施合作政策将从需求端(订单增长)和成本端(补贴减免)双向提升公司盈利空间。
基于以上信息和未来成长预期,博主给到16倍估值,机构预测数据,公司2025年动态市盈率(PE)为16.5倍估值上下波动10%,对应的价格为:17.5-21.5区间。未来3-5年预期年化收益率在14-18%,其它超额收益的亮点在于智能化升级、人驾驶与无人矿车驾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