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上市公司价值分析的第301篇原创文章
前言:百胜中国目前市值1280亿港币,是否值得投资?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要回答二个问题,1:公司目前的质的如何? 2:公司的估值贵不贵?
01valuefirm
百胜中国基本情况及增长前景
为什么投资百胜中国?
因为它有家喻户晓的“肯德基”,疯狂星期四大家一定听过,百胜中国是我们国家最大的餐饮连锁店,拥有“肯德基”、“必胜客”品牌。
截至2025年6月30日,百胜中国旗下所有品牌的门店总数为16,978家,其中肯德基门店数为12,238家,必胜客门店数为3,864家。
2025年上半年,百胜中国净新增门店583家,其中加盟店占比26%(151家)。
全年计划净新增门店1,600至1,800家,并计划逐步提高加盟店比例(肯德基目标40%-50%,必胜客目标20%-30%)
2024年底,百胜中国门店总数为16,395家,2025年上半年看店数为16978家,增加583家,增加的比例为:3.5%。
公司的计划是2026年开店2万家,相对于2024年16395家,公司增加门店数3605家,增加幅度:21.90%。
根据保守的营业收入增加20%的营业收入,目前营收:2024年867亿港币,我们以20%增速,营业收入867*1.2=1040亿港币,以净利率9%保守计算,净利润将达到:1040*9%=93.63亿元。
目前市值:1280,净利润93.63亿,对应的市盈率=1280/93.63=13.67pe
对于一家有增长前景,现金流充沛,拥有世界级品牌的公司,这样的13PE估值是否低估?
deepseek 的营业收入推算是这样的:
根据百胜中国当前的门店扩张计划、单店营收模型及行业竞争格局,到2026年门店总数达到2万家时,其营业收入预计将实现130-140亿美元,较2024年的113亿美元增长约15%-24%。以下是具体测算逻辑与关键假设:
门店规模
2024年底门店总数16,395家,2026年目标2万家,净增3,605家,年均净增约1,800家(2025年计划1,600-1,800家,2026年类似)。
单店营收模型
肯德基:新店单店年营收约60-70万美元(下沉市场占比提升,单店营收较现有均值下降10-15%)。
必胜客:新店单店年营收约50-60万美元(WOW店模式占比增加,客单价较低)。
其他品牌:塔可钟、Lavazza等贡献较小,单店年营收约20-30万美元。
门店结构
肯德基:2026年门店数增至14,000-15,000家(占总数70-75%),其中加盟店占比40-50%。
必胜客:门店数增至4,000-4,500家(占总数20-25%),加盟店占比20-30%。
其他品牌:约1,000-1,500家(含肯悦咖啡、小肥羊等)。
品牌2026年门店数单店年营收(万美元)总营收(亿美元)肯德基14,5006594.25必胜客4,2505523.38其他品牌1,250253.13合计20,000-120.76
注:
肯德基:假设2026年门店数达14,500家(占总数72.5%),单店营收因下沉市场扩张降至65万美元(2024年单店72.9万,年均降幅2%)。
必胜客:门店数4,250家(占21.3%),单店营收55万美元(2024年60.7万,年均降幅2.5%)。
其他品牌:以肯悦咖啡为主(目标1,300家),单店营收25万美元(咖啡业务利润率较高)。
下沉市场渗透
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占比提升至50%(2024年为40%),单店营收较一二线低20-30%。
乡镇店(肯德基)和社区WOW店(必胜客)通过低价套餐(如9.9元汉堡、19.9元披萨)扩大客群,但客单价下降可能抵消部分销量增长。
新品牌贡献
肯悦咖啡:2026年目标1,300家,单店年营收30万美元(咖啡+小吃组合),贡献约3.9亿美元。
必胜客WOW店:单店投资65万元,年营收50万美元,利润率提升至10%(传统店为6.8%)。
成本与利润率
加盟模式:加盟店占比提升至35%(2024年为29%),降低资本开支(单店投资下降50-60%),但总部分润比例固定(6-8%),净利润率维持12-15%。
同店增长:预计年均同店销售额增长2-3%(2024年为-3%),主要依赖客流量回升(2024年Q4同店客流+1%)。
情景乐观(亿美元)中性(亿美元)保守(亿美元)总营收135-140125-130115-120驱动因素同店增长3%+、咖啡业务超预期同店增长2%+、下沉市场达标同店持平、新店贡献延迟
麦当劳对比
麦当劳全球门店4.3万家(2024年),营收259亿美元,单店营收约60万美元。
百胜中国若达2万家门店,单店营收需提升至60万美元以上(当前约60万)才能超越麦当劳中国区收入(约200亿美元)。
本土竞争
塔斯汀(8,000+门店)、达美乐(1,000+门店)通过低价策略抢占市场,可能挤压百胜中国下沉市场空间。
到2026年,百胜中国若实现2万家门店目标,其营收规模将突破120亿美元,但需依赖下沉市场渗透率、新品牌成功孵化及成本控制三大核心要素。尽管单店营收增速放缓,但规模化效应和加盟模式优化仍可支撑中个位数复合增长,巩固其中国快餐连锁龙头地位。
我们根据最保守的营业收入120亿美元推算,换算成港币=
120亿美元×7.7832 HKD/USD= 934.0亿港元
净利率9%,净利润=84亿港币,对应目前市值=1280/84=15pe
根据最乐观的计算:我们以营收达到140亿美元,对应的以2025年9月16日汇率为准,140亿美元 ≈ 1,089.66亿港元,净利率9%,对应净利润=98亿,以1280市值计算,pe=13pe
所以到2026年,公司的市盈率在13-15pe之间徘徊,由于pe=总市值除以净利润,而总市值=股本*股价,股本由于公司的回购计划逐年减少,所以总市值在降低,理论上如果股价不变,市盈率会低2%左右,将达到公司在2026年市盈率在11-12pe。
以下是理论的演绎:
百胜中国的股票回购计划对市盈率(PE)的影响需结合回购规模、股本变化及市场预期综合测算。根据其2025年回购计划及当前财务数据,预计PE将下降5-10%,具体分析如下:
公式推导市盈率 = 股价(P) / 每股收益(EPS)回购注销股票后,总股本减少 → EPS上升 → 若股价不变,PE将下降。
量化影响
2025年回购金额:全年至少12亿美元(含上半年3.56亿、下半年5.1亿及新增2.7亿)。
当前股价:350港元(2025年9月2日收盘价)。
总股本:2025年6月30日为16.978亿股(基于门店数推算)。
假设条件:
回购股数:12亿美元 ÷ 350港元/股 ≈ 342.86百万股。
股本减少比例:342.86百万股 ÷ 16.978亿股 ≈ 2.02%。
EPS提升幅度:1 ÷ (1 - 2.02%) ≈ 2.06%。
PE下降幅度:若股价不变,PE将下降约2%;若股价因回购上涨,PE降幅可能扩大至5-10%(见下文情景分析)。
EPS提升:2.06% → PE下降2.06%。
示例:原PE为25倍 → 新PE为24.47倍。
假设股价上涨5%(回购提振信心):
新PE = 原PE × (1 + 5%) ÷ (1 + 2.06%) ≈ 25.7倍 → 实际PE下降1.9%。
假设股价上涨10%:
新PE = 25 × 1.1 ÷ 1.02 ≈ 26.47倍 → 实际PE下降1.3%。
2024-2025年累计回购:2024年回购1120亿港元(腾讯为例),百胜中国若保持同等力度,股本减少或达5-8%,PE降幅扩大至5-8%。
港股餐饮行业PE中枢
当前百胜中国PE约25倍,行业平均为20-25倍。
若PE降至23-24倍,仍高于行业均值,反映其龙头溢价。
历史回购效果
腾讯控股:2024年回购1120亿港元,股本减少4.3%,EPS提升4.5%,PE从28倍降至26倍(降幅7%)。
百胜中国:2025年回购力度较小(约12亿美元 vs 腾讯1120亿),但股本基数低,EPS提升更显著。
市场情绪波动
若回购后业绩不及预期,PE可能反弹。
资金使用效率
过度回购可能挤占扩张资金(如2025年计划新增1600-1800家门店),长期影响增长逻辑。
汇率波动
港币计价回购成本受美元汇率影响,若人民币贬值,实际回购股数可能减少。
百胜中国当前回购规模对PE的直接冲击较小(约2-5%),但通过释放管理层信心、优化财务指标,可能吸引长期资金流入,间接支撑估值。投资者需关注:
回购持续性:2025-2026年30亿美元回馈计划能否落地;
业绩匹配度:若营收增速(预计中个位数)与回购形成协同,PE中枢有望上移。
02valuefirm
影响目标完成的因素
销售额=数量*客单价
一:消费疲软,公司的销售量和单价起不来。
目前的迹象表面公司单价,肯德基单价较为硬挺,维持人均40元
1:客单价变动
肯德基:同比变化:2025年Q2客单价增长1%至约40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为39.6元)
驱动因素:外卖占比提升(占餐厅收入45%)及高单价产品(如疯辣鸡腿堡)的推广
必胜客
同比变化:客单价大幅下降13%至76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为87元)策略背景:通过WOW会员店(单店投资65-85万元)及降价菜单(降幅最高51%)渗透下沉市场,牺牲单价换取销售量。
从定价来看:肯德基价格上升空间不大,人均40元已经比中餐贵很多,如果继续提价,感觉有点难,必胜客在以小店实惠来获客,所以在定价这方面想要突破,公司的情况有点难。
2:数量上的突破,未来的市场渗透还有多大空间?
百胜中国下沉市场的开店空间仍具显著潜力,但需结合市场覆盖率、消费潜力、竞争格局及运营策略综合评估。基于其2025年战略规划及行业数据,具体分析如下:
当前渗透率
肯德基:覆盖全国2,430个城镇,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占比38%(约4,400家),仍有超1,800个县城未覆盖。
必胜客:覆盖900个城镇,三线及以下城市占比25%(约900家),约1,200个县城尚未进入。
新增门店分布
2025年上半年,肯德基新增781家门店中,55%位于下沉市场;必胜客新增271家中,62%位于下沉市场。
全年计划新增1,600-1,800家门店,预计下沉市场占比将提升至60%-70%。
门店密度对标
肯德基:当前三线及以下城市平均每县约2.5家门店,若提升至一线城市的4.5家/县(约1.8万家),可新增1.36万家门店。
必胜客:当前三线及以下城市平均每县约0.7家门店,若提升至一线城市的2.5家/县(约3,000家),可新增2,100家门店。
增量空间估算
肯德基:1,800个县 × 4.5家/县 = 8,100家
必胜客:1,200个县 × 2.5家/县 = 3,000家
肯德基:1,800个未覆盖县城 × 2家/县 = 3,600家
必胜客:1,200个未覆盖县城 × 1家/县 = 1,200家
保守情景(覆盖80%未进入县城):
乐观情景(饱和布局):
门店模式适配性
肯德基小镇Mini店:单店投资降至50万元,占地30-50㎡,适配乡镇商圈。
必胜客WOW店:单店投资65-85万元,主打“咖啡+简餐”,渗透社区及交通枢纽。
供应链与数字化赋能
物流网络:35个物流中心覆盖2,200个城镇,配送半径缩短至150公里内。
AI调度系统:动态优化配送路径,降低下沉市场物流成本10-15%。
加盟商资源拓展
与省交投、石油集团合作,获取高速服务区、县域核心地段资源。
2025年加盟店占比目标:肯德基40-50%、必胜客20-30%。
市场竞争加剧
本土品牌挤压:塔斯汀(三线以下占比45%)、华莱士(下沉市场门店超2万家)已形成价格壁垒。
消费力差异:三线以下城市客单价比一线低15-20%,需平衡低价与利润。
运营效率瓶颈
单店回报周期延长:下沉市场门店平均回本周期从一线的2年增至3.5年。
品控难度:加盟店标准化执行不足,投诉率较一线高20%。
品类适应性
必胜客“休闲正餐”定位与下沉市场快餐需求错配,需加速推出低价套餐(如19.9元披萨+小食)。
区域差异化策略
东部下沉市场:聚焦长三角、珠三角县域,主打“家庭客群+早餐场景”。
西部下沉市场:通过交通枢纽店(高速服务区、县城汽车站)捕捉流动人口需求。
产品本地化创新
开发区域化SKU(如西南麻辣鸡腿堡、西北羊肉串套餐),提升复购率。
引入区域特色饮品(如云南菌菇茶饮),增强本地吸引力。
数字化精准营销
利用AI预测下沉市场需求,动态调整库存与促销策略,降低缺货率至5%以下。
03valuefirm
风险点
1:快餐之间竞争加剧
除了麦当劳之外,还有塔斯汀(三线以下占比45%)、华莱士(下沉市场门店超2万家)竞争,并且已形成价格壁垒。
在我心里,肯德基快餐的竞争对手只有麦当劳。
原因是来自于自己的体验:上次去蜜雪冰城买了一个圣代,我吃了几口就想扔掉,全是色素堆的,价格是便宜一半,我以后不会买了,我相信消费升级是主旋律,品质永远是第一位。
也吃过华莱士,确实没有肯德基好吃。
看了肯德基创始人,苏敬轼写的正路才明白,原来肯德基有自己的美食评委会,只有通过评测通过,才会推向市场。
如果你相信消费升级,中国人均GDP会再进一步提升,那就买肯德基,如果相信大家都消费降级,就可以不买了,我相信未来老百姓生活水平是越来越好的,虽然现在很艰难。
2:食品安全
3:管理团队混乱,毕竟管理几万家店确实不容易,好在肯德基已经实现95%数字化。
04valuefirm
总结
1:肯德基目前1280亿港币的市值,估值不贵,对应2026年的pe在11-13倍。
2:公司的市场空间依然很大,只是客单价已经很高,想通过提价实现营业额增长很难。
我的态度:以11-13pe的价格买入一家有品牌力的公司,上下游关系简单,下游对应的个体消费者全是现金,上游对应的供应商还有账期,随着规模优势,还可以对供应商处于强势地位的企业,我是愿意买入的。#财务分析#@今日话题 $百胜中国(09987)$ $蒙牛乳业(02319)$ $中国飞鹤(06186)$
写于2025-9-16
广州
作者介绍:
价值分析,主要做价值分析,对公司价值、实时解读重要的政策及新闻事件,并且热衷于分享投资机会,详细解释记录股票的买入和卖出操作的原因。
价值分析同时是雪球资深用户,雪球ID:上市公司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