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十几年前就去过北疆旅游,当时可可托海还不为人知,阿勒泰也不有名,五彩滩去的人没那么多,赛里木湖比较冷清,热闹的景点集中在喀纳斯、禾木、白哈巴这一带。
一直想去一次南疆,到塔县上帕米尔高原看红其拉普国门(受电影《冰山上的来客》的影响),到叶城看乔戈里峰(受电影《垂直极限》的影响)。刚好6月19号新乡化纤在离喀什只有300公里的图木舒克市搞“投资者活动日”,就借这个难得的机会到南彊走了一下。算半是投资调研,半是旅游吧!
一、菌草在北疆的种植情况
在讲菌草在南疆种植情况之前,我们先来看菌草在北疆的种植情况。
2023年,位于北疆乌鲁木齐以北约70公里的昌吉市呼图壁县,在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帮助下建立了菌草科研育苗基地,并于当年成功试种名为“巨菌草”的菌草。2024年,该县推广种植的700余亩巨菌草实现了大田整体越冬,证明了来自于江南热带地区的菌草不但抗旱能力强,而且能适应新疆的极端天气,为后续大规模推广奠定了技术基础。
2025年4月,呼图壁县开启了2000亩巨菌草的种植。
2024年8月,在五工台大泉村一组进行的庭院种植测产显示,种植第一年,第一茬亩产6.3吨,第二茬亩产6.8吨,再加上预计在10月中旬收割的第三茬,全年亩产量可达20吨。
根据实地采样并在实验室进行检测,以绝对干基础计算,巨菌草的粗蛋白质含量达到16.03%,比玉米秸秆高出2倍,是一种高产优质饲草,适口性强,营养价值高,与一年一茬的青储玉米相比,巨菌草一年可收三茬,亩产20吨左右,能有效缓解牲畜饲料供应紧张问题。
根据新疆畜科院60天喂养实验数据,添加青贮菌草的肉牛日增重突破1公斤大关,最高达1.138公斤,育肥效果惊艳。
根据6月25日昌吉日报报道,呼图壁县石梯子哈萨克族乡种有300亩的巨菌草,一家草蓄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了8500只被称为“世界产蛋王”的五龙鹅,合作社将高蛋白菌草与青贮等混合加工成优质饲料,不仅提高了产蛋率,更提升了鹅蛋品质。合作社还计划把巨菌草作为鹅的主原料,打造“菌草鹅蛋”品牌,延伸产业链。
此外,2024年9月,北疆的乌苏市也开始了巨菌草示范项目,计划2025年3月开工,2026年9月竣工。该项目属于科研试验性质,旨在探索巨菌草在北疆地区的适应性及推广潜力。
这张拍摄于2024年7月25日的照片,左边第2位就是林占熺教授。关键是这张照片反映了菌草与本地草的巨大差别。这差别说明什么呢?说明菌草作为一个植物品种来说,它的优势太大了,在畜牧区它作为青饲料,蛋白质含量远超当地草、玉米等传统饲料,尤其是菌草的植被厚度远超当地草和经济作物,必然会成为盐碱地改良和生态环境改善的最主要植物。
总之,在畜牧区较多的北疆,利用巨菌草粗蛋白质含量高的特点,通过青储或者其它加工手段制作成畜禽养殖饲料,是菌草在北疆利用的一种主要方式。
二、菌草在南疆的种植情况
但在以沙漠和盐碱地为主的南疆,菌草的种植就是另外一种情景了。
1、南疆的沙漠和盐碱地
新疆很大,有166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的总面积的1/6。南疆也很大,有108万平方公里,约占新疆总面积的66%。
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33万平方公里,大致位于南疆的中部地带,其东边为库姆塔格沙漠,也就是沙漠连着沙漠,没什么盼头的,南面是昆仑山脉和帕米尔高原,著名的乔戈里峰就在昆仑山脉中,西边和北边则是天山山脉。在南边、西边和北边的雪山、高原与沙漠之间,分布着“珍珠串”似的绿洲带,这些依托叶尔羌河、和田河等形成喀什、和田、阿克苏等绿洲带,面积仅占南疆4%,却承载南疆90%的人口。
请大家记住围绕着沙漠的这三个地区,和田、喀什和阿克苏,因为他们是后面我们的故事的主发生地。
在这些绿洲与沙漠之间,绿洲与雪山之间,以及绿洲的内部,还存在着大面积的盐碱荒漠地。简单来说,盐碱地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南疆年平均降雨量在150毫米以下,而平均蒸发量达到2000~3000毫米,水分增发后盐分随毛细作用上升到地表积累,无法被雨水淋溶带走而产生的。
整个新疆约有超过2亿亩的盐碱荒地,其中大部分在南疆,据说仅喀什地区下属的三师图木舒克市就有约1000万亩的盐碱地。这些盐碱地如得不到治理,就会慢慢形成荒漠地,再进一步就会被沙化,形成新的沙丘。
这张照片是这两天一位新乡化纤的领导在去阿拉尔市的路上拍的。在南疆,这种半荒漠的盐碱地到处都是,一望无际。
在南疆,沙漠治理和盐碱地改良是当地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现实需求,属于国家一直推行的南疆生态环境改善战略的两个重要方面。
说到南疆生态环境改善战略,不得不先说一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中国在新疆设立的一个特殊社会组织,实行党政军企高度统一的管理体制,承担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职责。兵团既是行政机构,又是经济组织,同时还是大型国有企业。兵团共设14个师(shi),部分shi与自治区直辖县市实行“shi市合一”管理。当地人往往习惯称shi所在地为“多少shi”,而不是“某某市”。或者shi市合称,shi在市前。
建设兵团的很多shi都是围绕着塔克拉姆玛干沙漠设立的,如位于沙漠北边的一shi阿拉尔市,位于沙漠西北边的二shi铁门关市,位于沙漠东北边的七shi胡林杨市,位于沙漠西边的三shi图木舒克市,位于沙漠南边的十四shi和田市等。这些实行军政合一的shi市体制,才是南疆生态环境改善的具体实施者。
2、用沙漠边缘林草带巩固沙漠锁边成果
对南疆的这些绿洲带上的各shi市来说,防止沙漠侵袭和蔓延是一项重要任务,因为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世界上第二大流动沙漠,每年移动的速度是5~20米,必须把它控制住,否则常年累积下来,绿洲也要变沙漠。
对沙漠的治理主要是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始于20世纪80年代。整个工程通过生物治沙、工程固沙和光伏治沙等手段,构建完整的绿色阻沙防护带,防止沙漠扩张。经过两代人40多年的努力,至2023年底累计建成2761公里。剩余285公里缺口的关键冲刺阶段是在2023年11月正式启动,并于2024年11月28日完成全线“锁边合龙”,标志着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的3046公里绿色阻沙防护带全线闭合。
但”锁边合龙”只是塔克拉玛干沙漠治理的第一阶段,只是暂时遏制了沙漠的扩张,更为重要的是怎样提升防护带的稳定性和生态效益,实现长久的治沙成果。
为此,2025年3月,由新疆林业科学院联合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等六家科研单位承担的新疆重大科技专项“沙漠边缘林草带建设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开始启动,项目专门针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年均降水不足50毫米、盐碱化严重等极端条件,重点攻坚精准锁边、高抗逆林草种质培育、多重逆境营建技术及生态产业融合四大方向。
用句通俗的话说,塔克拉姆干沙漠的治理光靠“锁边”还不行,还得要“扩绿”,要通过建设宽阔的绿化带把沙漠紧紧的锁住。
新乡化纤积极参与该项目,菌草也被列为候选的10种树草品种之一。
2025年7月21日,位于塔克拉姆干沙漠西南边缘的莎车县刊登沙漠狙击战2万亩菌草种植基地的招标公告。莎车县属于三shi管辖范围,54团驻地。
2025年7月28日,阿拉尔发出招标公告,内容为编制《阿拉尔经济技开发区生态修复区可持续可复制可行性论证报告》,对中水资源化利用及生态修复的评估和尾水种植芦竹模式进行论证分析,为生态环境保护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实施路径。预算:630万元。
菌草已经在黄河流域流沙治理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在条件更恶劣的南疆治沙中能发挥怎样的作用,现在还不知道,这一两年就会有结果出来。菌草如果能作为治沙的主要草种,这对新乡化纤来说是天大的好事,因为至少增加了百万亩级别以上的菌草种植面积。
3、生物改良是改良盐碱地的主要方法
盐碱地改良有很多种方法,比如说暗管排盐,竖井排灌、疏通排渠等,以减轻土地的盐渍化。但在极度干旱的南疆,水资源十分有限,这种方法的有效性难以保障。
在南疆,用得更多的是通过生物改良方法进行盐碱地改良,也就是种植耐盐碱的植物,如盐地碱蓬、盐角草等,每亩地可带走盐分430~450公斤,3~5年后可种植经济作物。
经济作物的选择由各地自主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比如说玉米、棉花、枣树、辣椒等,还有最近几年加入进来的茴香、孜然、罗布麻等。
我们在图木舒克市周边看到大量的各种经济作物,应该是几十年来盐碱地改良后的成果。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菌草虽然来自于万里之外的江南,但其高产而又耐热耐旱耐盐碱的特性,使其在2024年登上南疆盐碱地改良的大舞台,而首先引入菌草的是三shi图木舒克市。
4、三shi图木舒克市率先开启了用菌草改良盐碱地进程
图木舒克市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西部边缘,是因为三shi的shi部在这里而成为的一个县级市。年降水量不到100毫米,干旱少雨,土地盐碱化严重。
根据现有查到的资料,南疆通过菌草进行盐碱地改造,应该是从图木舒克市开始的。
2024年5月,在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指导下,该市建立了“第三shi微咸水再利用芦竹试验种植基地”,项目首席科学家为林占熺,负责人为他的女儿林冬梅。
项目总共分三年三期,第1期1000亩,第2期1000亩,第3期2000亩。所谓微咸水也称中水,就是经过处理过的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生产污水。项目实际上就是试验在盐碱地上使用微咸水能否种植菌草。
项目选定的菌草品种为“绿洲一号”(也就是芦竹),期间也种了一些巨菌草作为对比。
大家要非常注意第2张相片中关于资金来源的说明,一期资金来源于法人单位新疆腾源水务集团和草原植被恢复费、科研资金等,明显带有研发性质;二期资金来源为援疆资金,项目法人也换成了图市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这就是以后通过芦竹大规模改良盐碱地的资金来源了。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后面还要涉及。
芦竹的插苗是2024年5月份开始的,当时气温已经比较高,水务集团的项目负责人都担心种不活,但三个月后芦竹的环境适应优势就显现出来了。
根据当时《兵团日报》介绍,这里年降水量不到100毫米,播下去的草苗要是不能及时浇水,很快就会干枯。但让人惊喜的是,芦竹在这里的生长速度远超预期——每天能蹿高1至2厘米。短短几个月下来,试验田的芦竹就长到2至6米高,根系深入地下约40厘米,不仅牢牢锁住了沙土,还显著改善了土壤结构。
(图木舒克达坂山工业园区芦竹中水种植试验示范基地,工作人员在测量芦竹生长情况。兵团日报)
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林冬梅介绍,芦竹是高抗逆性植物,耐旱耐寒耐涝耐盐碱,能有效吸收土壤中的盐分和氮磷污染物,增加地表湿度,是改良盐碱地的理想作物。同时,它的生长速度快,属于多年生植物,种植一次可以收割15-20年。
2024年种植的芦竹成功越冬,2025年开春以后(南疆的开春在每年的4月份),该试范基地又开始了第二期项目,由前期的1000亩扩张到2000亩。
照片中的黄垛是巨菌草,2024年收割以后没能重新再长起来,今年5月份就在中间补种了芦竹。
5、一shi阿拉尔市开启了用菌草建设沙漠边缘林草带进程
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北边的一shi阿拉尔市依托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技术支撑,2025年4月,十四团金杨镇、十团昌安镇、十一团花桥镇也试点种植了5500亩芦竹。
与三shi主要围绕污水处理厂进行芦竹种植不同,一shi的这三个种植点直接就在沙漠边缘,连片的芦竹如绿色屏障,与周边金黄沙丘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有媒体报道这是“沙漠边缘林草带建设”项目的一部分。
在年均降水量不足100毫米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干旱区,水资源短缺曾是植被种植的“卡脖子”难题。一shi创新构建“中水利用+智能滴灌”系统,将工业废水、农业灌溉产生的盐碱废水净化处理后,精准滴灌,实现了废水资源化利用与节水种植的双重突破。
一shi位于阿拉尔地区,是和阿公路北端起点,也是盐碱地重灾区。这三个团的芦竹种植区域离和阿公路比较近,据说计划沿和阿公路一直向南种植,旁边就是南疆比较重要的河流和田河。
根据5月12日的《农民日报》视频介绍,仅一个月芦竹就开始换根发芽,最高的苗已经有五六公分了。
未来3至5年内,一shi阿拉尔市计划将芦竹种植面积扩大至10万亩。
6月19日下午将近5点,在搞完投资者活动日后,新乡化纤的邵董事长立即驱车赶往一shi,看那里的芦竹生长情况。从图木舒克市到阿拉尔市全程300公里,时间在三个半小时到四个小时之间。
过后我问邵董,一shi那边芦竹长的情况怎么样?回复说长得很好!
这两幅照片是当时他们拍照的,种植后仅两个月多一点,芦竹就长得那么高了。间距之所以拉得很开,是因为第2年开春后,芦竹会自己分成几十个孽枝。
阿拉尔市境内的水资源比图木舒克市丰富多了。阿拉尔市境内有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有上游水库、胜利水库、多浪水库、塔里木拦河闸水库4个大型水库。
阿拉尔的经济开发区是西部最大的,它有一个纺织产业工业区,全国十大印染企业有七八家在那里,是纺织行业聚集区。它的污水处理量每天达到10万吨(包括正在建设的污水厂)。它的污水重金属含量非常高,做不了其它用途,但是作为菌草灌溉用水却非常合适。
所以,与图木舒克市相比,阿拉尔市菌草种植有可能发展得更快。
6、十四shi和田市也有了行动
与此同时,十四shi那边也有了动作。十四shi驻地的南疆和田地区位于沙漠的南端,其下属的民丰县今年春季也开始了550亩芦竹的种植试验。该项目是由一个2023年才成立的民营公司负责,计划明年推广到10万亩,后面计划是50万亩。
是聘请当地的农民工种植的,每天工资240元,日结。
十四shi的驻地和田在和阿公路南端,由南向北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抵达一师的阿拉尔市,总长度424公里,有一条和田河伴随整个公路,是南疆的主要河流之一。据说公路两边也计划种植芦竹,既能保护公路安全,又能产生经济效益。
2025年2月下旬,位于沙漠东北方向的七shi胡林杨市也邀请了林占熺教授及团队到师市,就菌草技术推广、产业合作等进行座谈。
总之,沙漠北缘的一shi阿拉尔市,西缘的三shi图木舒克市,南缘的十四shi和田市,既承担沙漠治理的重要责任,也承担盐碱地改良的重任。芦竹是否最适合用于南疆生态环境改善,三个地方都开始了实实在在的行动。
三、“投资者活动日”交流互动内容
我们是18号下午4点左右到达图木舒克市唐王城机场的。
由于当地时差比内地相差三个小时,晚上10:30以后天才黑,因此新乡化纤就马上安排我们去看三shi的“微咸水再利用芦竹试验种植基地”。这个基地的具体情况前面已经说过,不再重复。
18号晚上是三shi的一位主要负责人与新乡化纤的领导、银行业的领导、新闻媒体记者开座谈会,我也有幸旁听。期间三shi负责人谈了许多三shi的情况。与我们此行相关的内容如下:
1、国家每年给图木舒克市的财政补助是80亿元,对口援建单位广东东莞市给的补助是20亿元,总共100亿元。所以在图木舒克市发展菌草产业,资金是有保证的。
2、这里最大的优势是土地不要钱,而且电费还很便宜,每度只有三毛钱。即使要抽水滴灌,成本也不高。
3、菌草的固碳能力特别强,未来还有碳汇收入。
(新乡化纤正在测试,大概每亩500元)。
19号的上午,新乡化纤安排投资者首先去三shi的微咸水试验基地(对我来说是第二次去)主要是了解那里的芦竹种植情况,前面已经说过,不重复。
然后去污水处理水库参观,这个水库的详细情况,后面再说。
然后去图木舒克市达板山工业园区新疆天鹭公司。
天鹭公司作为新乡化纤的全资子公司,于2020年3月在图木舒克市落地生根。公司斥资25亿元,占地约760亩,项目分三期建设,重点打造年产5万吨再生纤维素长丝生产项目。
天鹭公司是一家从棉短绒、菌草、林材和竹子等植物中提取天然植物纤维(也就是制浆),然后加工成再生纤维素长丝的纺织业上中游一条龙企业,其菌草纤维是采用最新一代绿色溶剂离子液体,将天然纤维素溶解成纺丝胶液,再通过物理法再生纺丝工艺制备而成的全新绿色纤维。
整个厂区干净整洁,自动化程度很高,用的工人很少。车间内不方便拍照,就上两张当地媒体拍摄的照片。
这些纺织设备上一般都挂个小牌,上面写着“印度客户”、“巴基斯坦客户”、“内地客户”等名称。
下面几张照片是我现场拍的。
19号的“投资者活动日”最重要内容的就是与公司董事长、董秘、证代、新疆天鹭张总等座谈交流会议。
由于开座谈会时已经是下午1:00了,离2:00吃中饭的时间比较近,因此交流会比较短,基本上是公司这边的人发言,真正的交流环节并不多。
从邵董的介绍中,我们可以明确感到以下几点:
1,在内地发展菌草产业不像想象的那么顺利,前面主动跟公司联系的陕西汉江市、广东湛江市等,一直都没有能落实。
主要原因是早期政府推广的经济作物,到后面效果并不好,最典型的如柑橙,种的时候是一个价,两三年后收果早就是另一个价了。所以都要求公司先在当地投资建草浆项目,然后再开始种菌草。公司当然不干,说你草都没种,我凭什么建厂。这就存在着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了。
还有一个就是规模问题。一个20万吨左右的草浆项目,至少要20万亩的土地配套种草,内地很少有这样大面积的平地,丘陵地带虽然可以种草,但是收割成本太大,芦竹很硬,没法人工收割,非得用机械不可。山坡地带机械无法操作。
还有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内地的许多土地都有各种经济实体在使用,有个体的,有民企的,也有国营的。政府无法强制征用,只能做说服动员。各种经济实体各有各的想法,很难齐心。
2、黄河出海口的山东营口,一直是最有希望的内地第1个项目。曾经说有四五十万亩的滩涂地可用,但现在能落实的只有10万亩,其它的只能每年增加7000亩,整个项目不大不小的,很难整。
3、原先公司在河南的黄河边上选定了两块滩涂地,但在上报的时候均以有碍防洪排泄为由,被黄委否定了。
4、现在看来还是新疆最有希望。公司也把菌草基地的落实放在新疆。
5、至于说10年500万吨的草浆项目,那纯粹是媒体的瞎炒作。比较现实的是5年100万吨。
中餐很简单,是已经装好的盒饭,所有人都一样。剩饭剩菜严格要求倒在指定的地方。
吃完饭以后就去达坂山下的永安湖参观,离天鹭公司很近,坐汽车十几分钟就到了。公司这么安排,既是让大家放松一下,参观当地的风景,又让大家了解南疆并不像印象中的那么缺水。
关于永安湖的情况,后面再说。
参观完永安湖以后回到酒店,“投资者开放日”活动就算结束。新乡化纤的领导有一部分要当天飞往乌鲁木齐安排第2天在乌鲁木齐的路演活动,邵董也要带一批人赶往一shi,我们在酒店大堂等待前往喀什的顺风车。
在酒店大堂,刚好遇到邵董也在等人,我就上去跟邵董聊天。邵董跟我们说,新乡那边正在跟一个公司合作,试验用芦竹的竹叶提炼年产1000吨的航空燃料。这种航空燃料非常高档又很环保,普通的航空燃料是6000元一吨,这种航空燃料是26000元一吨。我傻傻的问一句,那影不影响用芦竹生产草浆制作纤维呀?邵董回复说不影响的。我感觉也是,芦竹的纤维主要凝聚在竹杆上,而不在竹叶上。过去没做区分,实际上竹叶是浪费的。
四、关于芦竹种植所需的水量及水的来源
从考察中得知,在南疆种植芦竹,要土地有土地,天量的盐碱地等着改良和经济利用。要资金有资金,国家每年援疆资金中有一部分就是用于盐碱地改良的。现在最关键的就是水了,也就是南疆区域有无足够的水支持芦竹的种植与生长?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所有生命赖以生存和演化的基础。
芦竹虽然是高抗逆性植物,耐旱耐寒耐涝耐盐碱,但它在一年的生长期内仍然不断需要水的浇灌。根据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数据,芦竹每亩地的年耗水量大约在170~250立方米之间,初种第一个月与其它月份的耗水量区别并不大,而且要求每周浇灌两次。这一用水量有多大呢?可以这么说吧,相对于新疆种植得比较多的棉花和小麦来说,用水量还是少了30~50%。
虽然芦竹的需水量不是很大,但不可或缺。南疆最大的问题就是干旱缺水,这是制约芦竹在盐碱地种植的最大的问题。
但在南疆,是如何解决芦竹种植所需的水呢?这可分为两方面看,从中短期看目前芦竹的种植所需的水来源于这几方面。
1、污水处理后的微咸水或中水
城市生活和工业园区都会产生大量的污水,在内地,这些污水经处理达标后一般都是直接排放的。但南疆水资源宝贵,这些污水处理后被集中起来使用,称为微咸水或中水。
在图木舒克经开区达坂山工业园区,我们去看了由广东投资2.2亿元援建的中水蓄水项目。
这个专为提高达坂山园区中水回用利用率和冬季储水而建的蓄水池,有效库容为153万立方米,配套的污水厂处理能力为每日2万立方米。去年5月份刚建成。
这些中水虽然不能作为生活用水,也不能作为经济作物(如玉米等)用水,但作为种植芦竹用水,经过三shi2024年的试种,完全没问题。
一般来说从污水处理厂出来的中水是先通过预埋的管道分流到各个需要用水的地方的,只有暂时用不完的中水才存储到该蓄水池。
那这么一个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的蓄水池,能解决多大范围的芦竹种植所需的水量呢?
假设该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量达到正常的设计水平,也就是每日2万立方米,年污水处理量大概在720万立方米,扣除滴漏、蒸发、其它用水等各种损耗后,假设有50%,也就是360万吨中水可供种植芦竹使用。再假设芦竹种植每亩地每年平均需水量中值为210立方米,图木舒克市虽然年均降雨量非常少,但也有将近100毫米,按此计算,每亩地的年均降雨为60立方米,减去这一年均降雨量以后,在图市种芦竹,每亩地年均需要灌溉水量约为150立方。也就是说在正常情况下,仅达坂工业园区的中水的50%就可大约满足2.4万亩的芦竹种植所需的水量。
目前,图木舒克市经开区还在同时建设两个污水处理厂,一个也是在达坂山工业园区,投资1.59亿元建设日处理量5000立方米的高盐废水处理厂,另一个是在达坂山印染园区,投资5亿元建设近期日处理1.5万立方米(远期3万立方米)污水处理厂和蓄水池。这两个项目目前的施工进度都在70%左右。
除了达坂山工业园区的中水外,图木舒克市还有好几个污水处理厂也产生中水。我曾问公司其它的中水能不能用来种植芦竹?得到的回复是只要达坂山工业园区的项目获得成功,自然可以申请调用其它污水处理厂的中水来种芦竹。这都是三师管辖范围内的事情,既能满足盐碱地改良需求又能产生经济效益,应该不难的。
根据新闻报道,目前还在建设的有三shi前海灌区微咸水利用项目,总投资2300万元,以新建3座泵站为主,设计流量为1.2至1.8立方米每秒,通过将排碱渠水与总干渠水在泵站勾兑混合用于农田灌溉。工程建成后可新增微咸水利用总量2000万立方米,预计今年10月中旬完工。
此外,阿拉尔市经济开发区日处理10万吨的污水,由于重金属含量比较高,只适合做芦竹种植所用,如果按80%计算的话,可以满足近20万亩芦竹用水。
总之,不能再用于人们生活和经济作物种植的各种微咸水或中水,如城市生活污水、工业生产污水,农业灌溉盐碱废水等,却能用于芦竹种植,通过构建“中水利用+智能滴灌”系统,成为南疆芦竹种植第一道用水来源。
2、天然河流、湖泊与水库
南疆虽然干旱少雨,但还是有一些河流、天然湖泊和人工水库的。
(1)、叶尔羌河
叶尔羌河是新疆喀什地区的重要河流,发源于喀喇昆仑山脉,全长约996公里,自西南向东北流经塔什库尔干、叶城、泽普、莎车、麦盖提、巴楚等县,最终汇入塔里木河,是塔里木河的主要水源之一,灌溉面积达660万亩,是新疆最大、全国第四大灌区。
虽然叶尔羌河在图木舒克市的具体流经面积未明确记载,但结合其胡杨林分布和耕地面积,可推测其直接影响范围至少覆盖市域10个团场面积的 30%-50%(约1100-2400平方公里)。
(2)、永安湖
图木舒克市南边16公里处就是图木舒克市达板山工业园区,位于达坂山脚下,达坂山西侧有一个天然湖泊,被称作永安湖。
永安湖约20平方公里(枯水期会有所缩小),包含湖泊、湿地、胡杨林和沙漠地貌,毗邻叶尔羌河下游,是南疆较大的天然湖泊之一。
(3)、小海子水库
图木舒克市的小海子水库是西北地区最大的平原水库,总库容为7亿立方米,可利用水面面积达155平方公里,水源主要从叶尔羌河引水调蓄。
小海子水库支撑图木舒克市110万亩耕地及长绒棉种植,为巴楚县、图木舒克市及周边团场提供饮用水。
该水库始建于1958年,在2004年完成除险加固,是南疆重要的水利枢纽。
总之,南疆虽然极度缺水,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水的。这些河流、湖泊和水库支撑着当地城市生活、工业生产、农业灌溉和环境治理,水的使用受到严格的指标控制。但菌草在南疆的种植刚刚开始,假以时日,菌草对盐碱地的改良作用和经济效益显现出来以后,想必也会纳入用水指标的。
3、雪山和冰川融化的雪水
每年开春以后,天山的雪和冰川都会逐步融化,雪水顺流而下,形成地表水和湿地。
6月19日参加完新乡化纤的活动后,下午我和朋友搭顺风车从图木舒克市前往喀什,在高速公路上,天山就在前进方向的右边,虽然这一部分天山山脉已经比较矮了,山上的雪也已经融化完了,但一路上可以看到广阔的比较平整的潮湿土地,如位于巴楚县境内的巴楚湿地等,仅巴楚湿地公园就有近50平方公里面积(7.5万亩),是南疆西南部的重要生态屏障。
我就发信息给邵董,问这些湿地能否种芦竹?得到的回复是肯定能种。
据说国家正在采取措施促使更多的天山雪融水流入南疆。
我感觉喀什比图木舒克市水要多很多。据了解,新乡化纤也在喀什布局了芦竹种植,明年投资者就可以到现场去看了。
喀什还是三shi管理的范围。
前面说的三方面水的利用,是中短期内(5年以内)可以看得见的可用来种植芦竹的水,从中长期(5~10年以上)来说,在南疆种植芦竹还有如下有利条件。
4、地下水位升高
南疆的盐碱地,别看表面十分干燥,但许多地方还是有地下水的,只是地下水的水位比较低,不好抽取。加上新疆又严格控制地下水的使用,所以这次考察没有看到或听说利用地下水作为芦竹种植灌溉用水的。但随着菌草的普遍种植,盐碱地的水土保持功能逐步恢复,地下水的水位也会逐步抬高的。到了一定的时候,说不准就可以直接抽地下水进行芦竹种植浇灌了。
根据报道,在图木舒克市的戈壁滩上,芦竹的根系穿透钙积层,可将地下水位提升1.2米。这个报道没有说具体位置,也没有说时间,应该是前面说的三shi微咸水试验项目一期的1000亩项目的测量结果。如果确实如此的话,那这个意义就重大了。
南疆平均年降水量只有150毫米,靠近沙漠边缘的区域不到100毫米,而年蒸发量却达到2000~3000毫米。蒸发量远大于降雨量,地面没有植被保护的话,每年那么点降水量很快就被蒸发,地下水得不到补充会更低,必然会造成已有的植被退化、湿地萎缩、土壤盐碱化逆转等诸多后果。
而从前面的照片得知,菌草的植被厚度远超当地草和其它任何作物,能更多地保留住那一点降雨,使得地下水位线能够不降低甚至逐步回升。因此,菌草种植对生态环境改善的意义应该远大于盐碱地改良。
多说两句。雅江下游万亿水电工程动工以后,网上关于引青藏高原的水到南疆,以解决南疆普遍干旱问题的讨论多了起来。我的看法是南疆干旱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植被厚度很薄,不论是雪水还是雨水都难留得住,菌草的植被厚度是很厚的,广种芦竹后能留住雪水和雨水,或许不用引西藏高原的水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5、气候变暖使得冰川加速消融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我国南疆塔里木盆地周边冰川加速消融,冰川融水径流增加,南疆地区可利用水量随之增加。
科学研究表明,在2000~2020年间,南疆三地区(喀什、阿克苏、和田)的水资源量发生明显变化,区域内降水增加量在0.01~0.27×108m3/a范围内;同时气温升高致使冰川融水量也呈现增加趋势,增加量在0.02~0.09×108m3/a范围内。降水和冰川融水的双重作用导致各河流径流量明显增加,因此可利用水量有所增多。
最近我们经常听到新疆常年干枯的沙漠河流发洪水的信息,例如前面提到的叶尔羌河在2022年和2024年都爆发了大洪水。
根据7月4号的《三师零距离》公众号报道,“经研判,2025年主汛期叶尔羌河预计水量为48.98亿立方米,比历年同期偏多12%。” 因此要求三shi各地做好防汛准备。
自然环境的整体改善,更有利于芦竹在整个南疆大地的种植和繁荣。
林 中 行
2025年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