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卧云山价投派》第4篇原创文章。这是一个为个人投资者谋划,持续分享“价值投资、慢慢变富”观点的IP。我将始终本着“卧云山出品,力争精品!”的理念进行创作。
前几天在我的第3篇文章中,我介绍了一个抓住中国医疗器械黄金10年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投资办法。有人就提出异议,一家公司怎么能代表中国医疗器械整个行业呢?对于这个问题,我在文章中已经做了说明。同时,我也觉得行业中还有一些也还不错的的企业。
这不,今天我就说说我心中排名第二的的医疗器械企业,一个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并长期稳健发展的公司:鱼跃医疗。请听我细细道来:
本文将从其行业地位与护城河、当前估值与安全边界、未来业绩展望、风险提示四个维度,深度剖析这家公司的投资价值。
一、公司行业地位与护城河:不止于“家用”,构建多维度综合竞争壁垒
鱼跃医疗常被打上“家用医疗器械龙头”“产品技术门槛不高,故护城河不深”的标签,这些标签有失偏颇、不足以概括其全貌。
公司的护城河不是单项的技术、精密生产、销售、资金、收购等断层式领先,而是每项都比竞争对手好一些,然后并在一起的综合优势就独一档的存在了。
护城河一、强大的品牌力与消费者信任(心智占领)
在C端市场,“鱼跃”二字几乎已成为家用医疗器械的代名词。经过二十余年的市场耕耘,通过持续的广告投放、线下药店渠道的广泛铺货以及线上宣传,其品牌在消费者心中建立了广泛的知名度、极强的信任感。
这种信任在医疗健康这种专业产品的消费中是至关重要的,它降低了消费者的决策成本,使得鱼跃在产品定价上拥有了一定的主动权,构成了最坚固的护城河。对于大部分普通消费者来讲,医疗器械产品技术太专业,买大牌子最让人放心、省心。
就以我自己为例,去药店买个体温计,推销员给我推荐其他牌子,但我还是选择贵了30多元的鱼跃。事后想想这多可怕,推销员为什么推销其他牌子,那是因为提成更多;那我为什么买更贵的鱼跃,因为这关系到我和我全家的健康,故低价就不是我的第一考量了。这种情况下竞争对手因为销量小,生产和研发分摊成本就高、提成比起鱼跃给的又要更多,卖价又不能比鱼跃更贵,你想想这让其他同行怎么活。
数据说话:以2024年年报数据为准,鱼跃2024年利润18.06亿,可孚医疗3.12亿,三诺生物3.26亿,乐心医疗0.61亿,翔宇医疗1.03亿,瑞迈特1.55亿-------不好意思,其他所有A股家用医疗器械上市公司加在一起的利润跟鱼跃差不多。
我们都知道,中国家电市场格力、美的、海尔三家独大,这种局面十几年都没打破过,其他企业喝汤都难。医疗器械同样是迭代式创新,品牌对购买决策的影响还大,还需漫长的临床、国家审批等环节,后面的企业想突破难度比家电企业还高,鱼跃的位置哪是那么轻易就能打破的。
护城河二、全覆盖的渠道网络,鱼跃拥有行业内堪称标杆的“线上+线下”全渠道营销网络
线下: 深度覆盖全国超10万家药店,与大型连锁药店形成了稳固的合作关系。医院渠道同样表现不俗,其临床产品已进入国内数千家医院。通过医院销售,打造专业、高端品牌形象,再用在医院打造的高维形象,促进C端销售。
线上: 鱼跃是天猫、京东等主流电商平台上医疗器械品类的绝对王者,多年稳居销量榜首。
数据说话:我们就选3C销量为主的京东,截止到2025年9月9日,鱼跃京东自营店约950万人关注,世界第一大牌欧姆龙483万,三诺生物只有115万,可孚医疗254万,瑞迈特201万-----其他竞争对手就更少了。鱼跃电商运营能力远超同行,能精准捕捉流量红利,实现高效转化。
这种渠道的深度和广度,不仅确保了产品的可及性,也为新品的快速推广铺平了道路,是新进入者难以在短时间内逾越的壁垒。
再对比一组数据:中国最大的血糖产品公司三诺生物,2025年上半年营收22.64,只增长了6.12%,毛利率51.86%,同比鱼跃医疗血糖产品上半年营收6.74亿,增长了20%、毛利率60.09%,要是再对比2024年数据,结论就更明显了:鱼跃医疗凭借强大的品牌和销售优势,可以后发先至,营收少但毛利高,成长速度、赚钱能力远好于竞争对手。
护城河三、“爆款制造”与产品梯队(平台化研发)
鱼跃的产品策略可概括为“核心赛道聚焦,多品类协同发展”。它并非简单的品类堆砌,而是围绕呼吸制氧、血糖监测、感染控制、急救等核心领域构建产品生态。这种多品类、梯队化的产品结构,使得鱼跃能够平滑单一产品线的波动风险,持续找到新的增长点。
另外,作为规模化制造企业,鱼跃在供应链管理、规模化生产和大数据采购方面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这使得其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能在中低端市场提供极具竞争力的价格,有效抵御竞争对手的冲击。
在研发投入方面,虽然公司2024年研发投入金额只有5.47亿,但相比国内的竞争对手,已是遥遥领先。
护城河四、强大的资金实力+收购整合能力
截止到2025年半年报,公司货币资金72亿,年利润约20亿,足以支撑公司未来通过收购进行补强或切入新增长点。
从公司过往的收购历史看,10几起对外收购,大部分都成功了,少量的没成功但也没造成损失,比如万东医疗卖给了美的。
“有钱+收购整合”能力,构成了公司持续发展的另外一项护城河。
护城河五、优秀的领导
我看过公司董事长吴群的大量采访、报道。我真心喜欢这样的领导,88年出生,2011年进入公司,亲自参与、主导了公司的电子商务、对外并购、国际化、数智化等重大战略,是公司持续发展的重要贡献者。他坚持长期主义,视野开阔、正直不绕弯、目标明确而行动力强、自信而又能听取意见。公司在这样的领导人带领下,对其未来完全可以多一些期待和信心。
综上,鱼跃医疗其护城河是品牌、研发、渠道、产品线、供应链、资金、收购能力、优秀领导共同交织而成的综合生态体系。这个系统难以被复制,并随着时间推移不断自我强化。
二、当下估值与安全边界(胜率)
经历了疫情业绩高基数后的回调以及市场的悲观情绪,鱼跃医疗的估值已回落至历史低位区域。
1. 估值水平分析
纵向比较:截至9月8日,鱼跃医疗的动态市盈率16.7倍,处于历史分位值很低水平水平,比2018年底熊市还要低。
以2018年12月28日和2024年12月31日两个时间为准,公司股价从12.26元,涨到收盘价(采用前复权)36.09,股价上涨2.94倍;而公司年度利润从2018年7.27亿,上涨到2024年年度利润18.06亿,利润上涨2.48倍;上证指数从2493点,上涨到3351点,上涨1.34倍。结论:公司股价落后公司利润乘以上证指数上涨倍数。
横向比较:公司2025年9月8日市盈率是所有A股家用医疗器械公司中最低的。
2. 安全边界何在? 安全边界不仅来自低估的股价,更来自公司的资产和业务质量。
· 坚实的资产负债表:公司现金流充沛,负债率低,财务结构健康。这意味着在经济下行周期中抗风险能力强,并有能力进行逆周期投资和并购。
· 核心业务的“压舱石”作用: 即使不考虑高增长业务,其制氧机、血压计等传统业务凭借强大的市场份额,也能提供稳定的利润和现金流。这部分业务的价值构成了市值的“安全垫”。
· 悲观预期充分反映: 市场已经对后疫情时代业绩回调、集采政策潜在影响等风险进行了较为充分的计价。当前的股价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这些负面因素,向下的空间相对有限。
个人观点: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当前的鱼跃医疗正处于“用普通的价格买入一家优秀的公司”的阶段。其安全边界由低估的估值、健康的财务和强大的核心业务共同构筑。
三、未来业绩展望与想象(赔率)
公司未来增长将主要由三大引擎驱动,想象空间大:
1. 第一引擎(存量深化):传统优势产品的消费升级与渗透率提升
中国老龄化进程加速是不可逆转的宏观背景。随着居民健康意识提升和消费能力增强,家用医疗器械的渗透率有望持续深化。鱼跃的传统产品将通过产品迭代(如智能物联网血压计、更静音的制氧机)和渠道下沉,保持稳健增长。
2. 第二引擎(增量崛起):血糖、呼吸赛道、AED的全面突破
· 血糖监测(BGM+CGM): 这是最具潜力的增长点。中国糖尿病患者基数巨大,但血糖监测渗透率和频率远低于发达国家。鱼跃通过收购凯立特获得了CGM(连续血糖监测)技术,打破了外资垄断。鱼跃凭借品牌和渠道优势,有望在该领域实现国产替代,分享行业爆发红利。
· 呼吸与睡眠: 家用无创呼吸机市场针对的是庞大的打鼾和呼吸暂停患者群体,认知度和渗透率极低。鱼跃在此领域布局深厚,产品技术不断追赶进口品牌。随着市场教育的深入,该业务有望复制当年制氧机的成功路径,迎来高速增长期。
· AED(急救):中国公共场所AED配置率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数量级差距。政策推动下的公共场所强制配置将是确定性极高的趋势。鱼跃作为国内该领域的领军企业,将率先受益于这片蓝海市场的爆发。
3. 第三引擎:国际化再造一个鱼跃医疗
鱼跃不但国内能打,国外更是势如破竹。2024年,公司实现外销收入 9.49 亿元,同比增长 30.42%。2025年上半年,国外营收6.07亿,同比增长26.63%,国外营收占比13.03%。公司管理层预测,国外市场未来几年还将保持中高速增长。
个人判断:
当下,公司估值在低位,再加上现在慢牛行情,公司股价还没怎么涨,随时迎来估值回升的可能。
业绩方面,公司正逐步消化疫情后的业绩基数压力,在国际化、血糖等核心业务的增长下,业绩有望在3季度迎来改善,重回稳健增长轨道。
对于喜欢价值投资、愿意跟谁公司业绩增长慢慢变富的投资者来讲,鱼跃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公司戴维斯双击可期;长期看,公司市值过2000亿是可能的。
四、风险提示
我为什么说鱼跃是我心中第二好的医疗器械企业?主要考虑是担心鱼跃面临跨界而来的竞争。前面我已经讲过,鱼跃在家用医疗器械领域就是独一档的存在,在本行业内打着望远镜也暂时找不到实力接近的对手,但跨界而来的海尔、美的、小米那就不同了。
以上这些品牌势能强,销售网络也不差,供应链管理能力可能更强,当下主要就是产品线不齐或还没往家用医疗器械发力,如果未来他们全力以赴发展家用医疗器械,鱼跃将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行业格局可能重塑。这就是鱼跃未来最大的不确定性。
虽然公司有潜在威胁和风险,但当下也不用太担心,我们持续关注就行。当下不用太担心的原因:海尔给人的心智是家电龙头,作为医疗器械的品牌势能不够强,产品线也大量缺失,销售渠道与鱼跃比还是有较大差距。
美的主要在医疗影像设备、机器人方向发力,暂时未涉及家用医疗器械。
小米潜在威胁最大,它的品牌与营销能力太强,供应链更没得说,本身就是凭性价比起家的。当它哪天决定主攻家用医疗器械产品时,鱼跃将面临有史以来从没遇过的强大对手。好在小米当下只有少量涉及医疗器械的产品,暂时没有主攻家用医疗器械的计划。另外,小米在手机、汽车行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估计三五年它也没精力主攻家用医疗器械这么小众的市场。
今天关于鱼跃医疗就讲到这里。以后要是发现适合个人投资者投资的其它医疗器械企业,我再跟大家分享。
预告:在下一期,我分享一个比迈瑞、鱼跃还好的标的。如果只给我一次机会投资医药医疗,我就选它。敬请期待!
特别提醒: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个人不得向公众推荐个股。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作为记录个人思考、创造投资交流机会的作用。
本文所提及的公司标的、分析观点,不构成任何具有约束力的投资要约、承诺或诱导性决策依据。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价值投资,慢慢变富”从关注、点赞、交流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