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8.4
深圳能源投资分析报告
一、公司概况
深圳能源(000027)是一家综合性能源企业,核心业务涵盖电力生产与销售、能源投资与开发以及能源环保等领域。公司作为区域能源行业的重要参与者,在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能源市场都占据关键地位,且受益于区域经济发展与能源需求增长。
二、财务分析
(一)历史财务表现
- 营收利润:2023 - 2024年,公司营业总收入稳步增长,2024年达到412.14亿元,同比上升1.75% 。但归母净利润在2024年为20.05亿元,同比下降1.99%,扣非净利润16.87亿元,同比下降22.01%。单季度看,2024年第四季度营业总收入107.99亿元,同比下降3.15%,归母净利润 -1.2亿元,同比上升87.74%,扣非净利润 -3.45亿元,同比上升58.8%。
- 盈利能力:2024年毛利率为19.66%,同比减少12.82%,净利率6.39%,同比减少7.08%,显示成本控制面临挑战,盈利能力下滑;每股收益0.28元,同比增加3.7%,每股经营性现金流2.02元,同比减少19.43%,经营现金流减弱。
- 资产负债:2024年底,应收账款144.5亿元,占归母净利润比例达720.66%,回收风险大;有息负债767.58亿元,同比增加11.87%,有息资产负债率42.14%,债务负担重 。
- 现金流:货币资金77.95亿元,同比减少11.05%,与流动负债比例仅30.51%,短期偿债压力大;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同比减少235.68%,因债券发行规模减小,自有资金投入建设比重增加。
- 成本费用:三费(销售、管理、财务费用)总计41.97亿元,占营收比10.18%,同比增加3.65%,费用控制有改进空间。
(二)未来盈利预测
- 发电业务:考虑到新增装机容量逐步释放产能,以及电力需求增长和可能的电价政策调整,预计发电业务收入将稳步增长。若广东省现货市场电价溢价达5%,则修正营业利润可达120亿元(较2023年增长2.5倍)。
- 环保业务:随着深能环保引入战略投资者后资金实力增强,业务拓展和项目推进将加快,有望带来新的盈利增长点。
- 投资收益:公司持有长城证券、国泰君安等金融资产,若证券市场表现良好,投资收益将为公司业绩提供有力支撑 。初步估计持有可交易上市公司市值45亿元左右。
三、行业分析
(一)行业现状
- 电力市场:随着经济发展,电力需求持续增长,但也面临新能源快速发展带来的竞争格局变化,传统火电面临转型压力,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占比不断提升。
- 环保能源:在环保政策趋严和可持续发展要求下,固废处理、垃圾焚烧发电等环保能源领域迎来发展机遇 。
(二)行业趋势
- 能源转型:向清洁能源转型是大势所趋,海上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项目将成为投资重点。
- 数字化智能化:能源生产和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
- 政策支持:“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等政策支持,为企业在煤电灵活性改造、新能源消纳等方面创造机会。
(三)竞争格局
- 电力行业:在区域市场,深圳能源凭借区位优势和多年运营基础,与其他地方能源企业和大型能源集团竞争,在广东省内具有一定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
- 环保能源领域:面临来自专业环保企业和跨界进入的能源企业竞争,深能环保需发挥自身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 。
四、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资源与项目布局
- 电源结构多元:拥有煤电、气电、风电、光伏、水电等多种电源,截至2025年初总装机突破3000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至35%,电源结构持续优化 。
- 项目储备丰富:在建及已核准项目规模超过500亿元,如妈湾电厂升级改造等重大项目,为未来发展提供支撑。
(二)战略投资与产业协同
- 深创投股权:持有深创投5.03%股权,在产业协同、技术赋能和战略转型方面创造多重价值,可获取前沿技术信息和投资机会,参与产业链上下游优质项目 。
- 金融资产组合:构建多元化金融资产投资组合,包括长城证券、国泰君安、美的集团等上市公司股份,2025年一季度投资收益达3.2亿元 。
(三)区域优势
深耕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经济发达,能源需求旺盛,且受益于区域能源升级及碳中和政策倾斜,在项目获取、市场拓展等方面具有优势。
五、风险分析
(一)政策风险
- 电力价格管制:若政策调整导致电价波动或管制加强,可能压缩利润空间。
- 新能源补贴退坡:影响新能源业务盈利水平,增加经营压力。
(二)市场风险
- 燃料价格波动:动力煤、天然气等价格波动影响发电成本和盈利稳定性。
- 市场竞争加剧:能源市场竞争激烈,可能导致市场份额下降和价格竞争。
(三)财务风险
- 高负债压力:长期借款438.29亿元,短期借款27.06亿元,若利率上行,财务费用增加,偿债压力增大。
- 应收账款回收风险:应收账款规模大,回收不及时影响现金流和资金周转 。
(四)经营风险
- 新能源装机不及预期:受审批、技术等因素影响,新能源项目建设进度受阻。
- 项目运营风险:新建项目在运营初期可能面临技术、管理等问题,影响收益。
六、投资建议
(一)短期策略
当前公司估值合理但缺乏短期爆发力,适合稳健型投资者配置。密切关注Q2经营性现金流持续性及半年报ROIC改善信号,若现金流稳定且ROIC提升,可适当增持 。
(二)中长期策略
- 关注转型成效:跟踪公司在新能源布局、储能和智能电网赛道切入情况,若成功转型,成长性预期提升,可长期持有。
- 估值安全边际:以PE≤13倍、PB≤0.8倍为安全边际介入,长期关注公司资产周转率提升、毛利率扩张和负债率优化情况 。
个人投资意愿:中长期持有,如果股价短期内涨到10元以上,择机卖出,短期回探到6元甚至更低,择机再买入1000股,5.5元——5元期间买入2000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