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迎松的机器人布局

用户头像
嘉州老骀
 · 四川  

中鼎股份,在夏迎松的主导下,2006 年通过资产重组在深交所上市,成为中国密封件行业第一股。此后,中鼎股份对德国 KACO、WEGU、法国 TFH 等 14 家 “隐形冠军” 企业的并购,构建了覆盖全球 20 多个国家的研发与生产网络,将国外高端技术“拿来”,吸收提高,从而迈入高端制造领域。从单一的密封件企业,横跨智能底盘、液冷、储能、机器人几大热门赛道的综合型企业。而中鼎对于机器人行业的布局,是其重头戏,在夏迎松的总体导向来看,中鼎股份要打造机器人全产业链,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析:

人型机器人各主要部件及价值占比

1、执行器系统(占比 35%-40%)作为运动控制的核心,执行器集成电机、减速器、丝杠等部件,技术壁垒最高。

2、传感器系统(占比 25%-30%)传感器是机器人的 “触觉神经”,直接影响人机协作安全性与操作精度。其中行星滚柱丝杠(占整机成本的20%-25%。)。

3、减速器与传动部件(占比 13%-18%)减速器是关节精度的关键保障。

4、电机与驱动系统(占比 15%-20%)电机是机器人的 “肌肉”,轻量化与高功率密度是核心要求。空心杯电机,无框力矩电机等。

5、轻量化材料(占比 10%-15%)材料创新是机器人减重的关键。PEEK 材料、碳纤维应用于手臂结构件,镁铝合金等。

一、中鼎股份的机器人主要零部件

1. 谐波减速器:对标国际一流,量产能力领先

技术突破:通过子公司安徽睿思博整合德国 KNN 谐波减速器技术,并引入前日本哈默纳科工程师团队,实现精度 1 弧分、寿命 1.2 万小时的核心指标,成本较进口产品低 30%。其自研的 “双圆弧齿形” 设计将传动效率提升至 92%,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产能布局:合肥产业园一期年产 3 万台谐波减速器产线已投产,二期规划产能 15 万台 / 年,可满足 1.2 万台人形机器人需求。2024 年已获国内头部机器人厂商首批 5000 台订单,并进入德国企业供应链。

2. 传感器与执行器:多模态感知与精密驱动协同

力矩传感器:星汇传感自主研发磁电式传感技术,响应时间 0.001 秒、精度 ±0.5%,通过德国 TÜV 认证,2024 年出货量超 1 万台,国内市占率前三。

执行器总成:联合五洲新春开发 “电机 + 减速器 + 传感器” 一体化关节模组,适配特斯拉 Optimus 旋转关节,扭矩密度达 35Nm/kg,成本较进口方案低 25%。2024 年获某新能源车企机器人产线 1.2 亿元订单。

3. 行星滚柱丝杠:突破卡脖子技术,切入特斯拉供应链

技术进展:通过收购安徽聚隆设备及技术团队,建成行星滚柱丝杠试制产线,寿命达 1.2 万小时,成本较日本 THK 低 40%,已进入特斯拉 Optimus Gen2 原型机供应链。其磁流变减振技术迁移至关节模组,动态避障姿态误差控制在 ±2cm 以内。

二、产业链整合:链主定位下的生态构建

1. 合肥产业园:打造机器人全产业链集群

战略定位:作为合肥市包河区 “机器人本体智能制造及部件配套链主企业”,中鼎计划投资建设减速器、传感器、关节总成及机器人本体制造基地,引入上下游企业形成产业协同。

政策支持:获地方政府提供的供应链、场景、资金等全方位扶持,包括新能源汽车与机器人交叉应用场景开放。

2. 战略合作:技术互补与客户共享

国内协同:与埃夫特合作工业机器人谐波减速器配套,累计交付 3.6 万套;与众擎机器人联合开发 SE01 人形机器人,完成全球首例前空翻动作(误差≤0.15 度)。

国际绑定:与德国某机器人企业签订 3 年供货协议,每年供应 2 万台谐波减速器,成为国产谐波减速器首次进入欧洲主流供应链的案例。

3. 技术迁移:汽车基因赋能机器人创新

材料工艺:将汽车轻量化技术迁移至机器人,碳纤维 - 铝合金复合压铸使机身重量降低 30%、抗冲击性提升 50%,PEEK 材料应用于关节轴承,成本较钛合金低 58%。

品控体系:移植 IATF16949 车规级标准,机器人关节寿命达 10 万小时,故障率低于 0.5%。

三、客户与市场:从工业场景向人形机器人跃迁

1. 工业机器人:国产替代加速

埃夫特配套:为其第三代工业机械臂提供谐波减速器,2024 年累计交付突破 3.6 万套,国产化率提升至 43%。

3C 与新能源:为比亚迪 AGV 物流机器人提供关节模组,适配锂电池生产线高精度需求,单机价值量超 2 万元。

2. 人形机器人:抢占千亿级新赛道

奇瑞墨甲机器人:作为核心供应商,提供 22 项人形机器人组件(如轻量化骨骼、磁流变关节)和 11 项机器狗部件,支撑其完成全球首批 220 台量产交付。

特斯拉 Optimus:谐波减速器、行星滚柱丝杠已通过特斯拉实验室验证,进入二供体系,预计 2025 年 Q2 送样磁流变减震器,适配其关节模组。

3. 服务机器人:医疗与仓储场景突破

医疗领域:与微创医疗合作开发手术机器人关节模组,精度达 ±0.01mm,成本较进口产品低 30%,2025 年进入临床阶段。

物流仓储:为极智嘉 AMR 提供伺服电机与传感器集成方案,适配高密度仓储场景,单机配套价值量超 5000 元。

与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合作开发新型合金钢,表面硬度达 HRC62,耐磨性提升 25%,成为谐波减速器寿命突破的关键。

从以上机器人主要零部件而言,中鼎股份在行星滚柱丝杠、谐波减速器、六维传感器、骨骼材料轻量化、磁流变关节等都有布局或产出,虽然现阶段尚未完成整体的突破,但根据相关信息而言,各“部”已逐渐显山露水,其整个机器人零部件产业链的布置已具雏形。

四、中鼎股份(000887.SZ)与深圳逐际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合力打造机器人本体

中鼎股份与逐际动力的合作是其机器人业务布局的关键落子。双方于 2025 年 8 月签署《项目合作意向协议》,拟共同设立由中鼎控股的合资公司,聚焦机器人本体制造及相关技术研发,形成 “核心部件 - 关节总成 - 机器人整机” 的全链条协同。

深圳逐际动力科技有限公司(LimX Dynamics)是一家聚焦具身智能机器人研发的高科技企业,成立于 2022 年,总部位于深圳,核心团队由南方科技大学产学研项目孵化而来,联合创始人包括前无人驾驶独角兽企业高管和海外顶尖学者。公司围绕本体硬件设计、强化学习运动控制、具身大脑训练三大核心技术,打造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及衍生产品,是国内具身智能赛道的头部企业之一。研发人员占比超 80%,核心团队包括前日本哈默纳科工程师、特斯拉机器人算法专家。

产品矩阵

TRON 1 多形态双足机器人:全球首款 “买一得三” 的科研平台,售价 6.98 万元起,支持 Python 全流程开发与 Sim2Real 一键部署,已进入斯坦福、ETH 等顶尖实验室,并在京东物流仓储、宁德时代电池搬运等场景规模化应用。

CL 系列全尺寸人形机器人:CL-3 身高 1.65 米,拥有 43 个自由度(身体 31 个 + 灵巧手 12 个),可完成连续大负载搬运、仰躺起身等高难度动作,运动控制精度比肩波士顿动力,2026 年计划量产。

LimX Oli 通用人形机器人:2025 年 7 月发布,售价 15.8 万元起,支持二指夹爪与五指灵巧手快速切换,兼容激光雷达、深度相机等外部设备,已在黄山文旅嘉年华中担任 “王牌店员” 和 “任务 NPC”,实现科技与文旅场景融合。

2. 应用场景拓展

工业制造:CL 系列机器人已在富临精工绵阳工厂实现落地作业,完成汽车零部件搬运、装配等任务;与中鼎股份合资公司聚焦机器人本体制造,切入特斯拉 Optimus 供应链。

文旅服务:LimX Oli 在黄山屯溪河街担任 “AI 店员”,通过语音交互、动态舞蹈吸引游客,日均服务超千人,推动 “AI + 文旅” 新业态。

特种作业TRON 1 配备移动操作套件,在马来西亚 4S 店、国内工厂完成设备巡检、故障排查等任务,单机年节省人力成本超 20 万元

产品已销往日本、新加坡、欧洲、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海外订单占比超 30%,成为斯坦福、东京大学等国际高校的科研标配。2025 年与德国某机器人企业签订 3 年供货协议,供应谐波减速器等核心部件,成为国产机器人技术出海的标杆案例。

除获京东战略领投外,成立三年累计完成四轮融资超 7 亿元,投资方包括阿里巴巴、招商局创投、蔚来资本、尚颀资本等产业巨头,以及峰瑞资本、绿洲资本等知名机构。2025 年 A + 轮融资后估值逼近 10 亿美元,跻身独角兽行列。

中鼎股份与逐际动力的合作,对中鼎股份而言,是以逐际动力的机器人本体模板,相当于借“脑”;而对于逐际动力而言,应是看重中鼎在人型机器人产业链的较完整“具身”布局,叠加合肥包河区将中鼎作为机器人产业链链主、宁国经开区(国家级开发区)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生产基地予以的政策支持。双方强强联合,共同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机器人本体,使合作企业成为全球具身智能机器人市场的核心参与者。

中鼎股份对机器人整个产业链的布局,可以说整体成型,只不过,最终成果尚待观察。但面对机器人这一蓝海而言,抢先落子,是前瞻性的战略主动,是否在赢得先机的基础上,获得硕果,仍需不懈努力。相信,夏迎松领带下的中鼎,会取得一个又一个突破与胜利,因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 “器物” 与 “精神” 的完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