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定调:反内卷行动升级重塑农业竞争格局
7月24日,国家发改委与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价格法修正草案》,明确将“完善低价倾销认定标准”作为治理“内卷式竞争”的核心手段。这一政策剑指农业领域长期存在的低价无序竞争——例如部分中小农户为争夺市场份额,以低于成本价抛售农产品,导致行业利润率持续承压。而亚盛集团(600108)作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凭借规模化种植、技术壁垒和全产业链布局,在这场行业秩序重构中展现出显著竞争优势。
此次政策调整的核心在于:首次将‘排挤竞争对手或独占市场’明确列为低价倾销的主观要件,并大幅提高违法成本(最高罚款从5000元提至5万元)。这意味着传统依靠“赔本赚吆喝”的中小农户将面临更严格监管,而亚盛集团这类合规经营、注重品质的企业将直接受益于市场集中度提升。例如,在苜蓿草市场,公司通过订单农业模式与蒙牛、伊利签订长期协议,2025年合同量同比预增25%,这种稳定的供需关系天然免疫低价倾销风险。
二、核心优势:反内卷政策下的三大护城河
1. 技术驱动的成本壁垒
亚盛集团在河西走廊的苜蓿种植基地采用“天空地一体化”智慧农业系统,无人机高光谱成像技术可精准识别病虫害,智能灌溉系统实现亩节水15%以上,使得亩产较美国高20%,成本却低30%-50%。这种技术优势在政策高压下形成“护城河”——中小农户难以复制其规模化、精细化生产模式,被迫退出市场,进一步巩固公司龙头地位。
2. 全产业链抗风险能力
公司构建“育种-种植-加工-销售”闭环生态:
◦ 种业端:17个玉米品种入选甘肃春播推广目录,智能温室年产脱毒马铃薯种薯2.3万吨;
◦ 种植端:4257亩马铃薯田通过小流量滴灌和精准行距控制,单产较传统模式提升30%;
◦ 加工端:与张掖云鹏工贸合作,甜菜制糖效率从10吨原料产1吨糖提升至7吨,资源利用率显著优化。
这种垂直整合模式不仅降低对单一环节的依赖,更通过内部协同效应对冲市场价格波动,例如将甜菜叶加工为饲料、废蜜生产酒精,实现“吃干榨净”的循环经济。
3. 政策红利精准触达
亚盛集团深度契合国家农业供给侧改革方向:
◦ 进口替代:在苜蓿关税加征背景下,公司国产苜蓿成本优势凸显,2025年进口替代率预计突破40%;
◦ 绿色农业:全生物降解地膜覆盖和有机追溯平台获政策专项补贴,产品溢价能力提升15%-20%;
◦ 金融支持:作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优先获得涉农信贷支持,2025年一季度资产负债率稳定在54.5%,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三、财务验证:政策催化下的盈利韧性
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亚盛集团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9.67%,净利润达2465.5万元,销售毛利率维持在21.56%的高位。这一表现与政策驱动的行业集中度提升直接相关——随着中小农户退出,公司在苜蓿、马铃薯等细分市场的议价权增强,叠加订单农业模式锁定利润,形成“量价齐升”的良性循环。例如,其与乳企签订的苜蓿长期协议中,价格条款包含3%-5%的年度递增机制,有效抵御通胀压力。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现金流结构持续优化:尽管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为负(主要因春耕备耕集中采购),但应收账款周转率同比提升0.3次,显示下游客户付款能力增强。这种财务健康度为公司在反内卷政策深化期扩大产能、并购整合提供了充足弹药。
四、风险提示与长期价值
1. 短期波动因素
农资价格(如化肥、种子)受国际大宗商品影响较大,若2025年下半年能源价格反弹,可能挤压种植环节利润率。此外,政策执行力度(如补贴发放节奏)若不及预期,或延缓行业出清速度。
2. 长期投资逻辑
随着《价格法修正草案》落地,农业领域“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将得到根本扭转。亚盛集团凭借技术、规模和政策三重优势,有望在3-5年内实现市场份额从当前12%提升至25%以上,成为全球农业科技标杆企业。参考国际巨头ADM的估值模型,其合理市盈率应在18-22倍区间,较当前股价存在30%-50%上行空间。
结语
在反内卷政策升级的时代背景下,亚盛集团(600108)的价值正经历从“周期股”向“成长股”的蜕变,属于典型的反内卷受益股。其技术壁垒、全产业链布局和政策敏感度,使其在行业秩序重构中占据先手。投资者可重点关注2025年三季度政策执行细则落地情况,以及公司在智慧农业、盐碱地改良等领域的技术转化进展,把握这一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