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时间成本

用户头像
乔帮主-18
 · 广东  

最近有一个网红,上海建工的爷叔,在2013年以6元每股的价格买入了上海建工,深套12年。在这12年里,它把所有多余的积蓄都买入,退休金加仓,分红复投,重要把成本干到了3.8.最近上海建工连续涨停,来到了3.5元,爷叔听人说要高抛低吸,卖掉了十万股上海建工,说要留8万股。

但是他不知道,哪怕也说最后回到了解套的位置,也是亏的,因为他丢了的是12年的时间成本。

说到这里,先不谈这位爷叔的散户思维,回本就卖,盈利的拿不住,亏损的拿得死死的,我们今天想对时间成本进行深入一点的分析。

时间成本是什么,就是无风险的收益机会成本,也是在计算自由现金流折价里经常用到折价系数。最保守的一半按照3个点的国债收益率算,或者5个点的美国股息算,或者沪深300指数收益率看10%。而我国的通胀系数常年都上下波动,会因为货币发行量的变化而变化,常年平均下来大约在5%左右。

那么股票投资想要跑赢通胀,那第一要求就是不能有低于5%的收益,如果你持有了很长的时间仅仅是保本阶段,那么保本就和你取来的现金放在床底下睡觉是一样的。这个就是时间成本。

巴菲特在买入公司的时候,他的第一需要就是觉得在那个位置买,一定是能够跑赢通胀的,也就是长期持有所说的不亏钱。所以,很多时候他都说,要等到一个好机会,会比较的难,好机会不会常常有。而我之前理解的不亏钱就是能够维持住这个股价,所以,如果考虑到时间成本过往的理解也是有所偏差。

那么如果考虑了时间成本,怎么样才能跑赢呢?

首先得低估。低估如果修复过来,那么收益都往往比较可观。我看了许多的公司,他们在无理性的杀跌打了一折,2折之后,经过了长期的横盘之后,进入了一场新的修复行情,这个行情的锚点是找到盈利能力的合理市盈率价值。比如,今年卖了的乐普医疗;在下跌了五年之后,乐普终于迎来了一段非常可观的反弹。虽然业绩的修复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不影响人们对于他未来修复能力的乐观预期。大家用15亿利润作为锚点,给出了25倍合理估值的市盈率来推动股价的上涨。这里只是举例说明,不作为推荐。

其次是行业地位。经过了一轮大跌之后,很多时候,股票的股价下跌往往会伴随着公司的治理,管理人员的流失,行业地位等诸多变化。那么,在要找到修复的过程中,需要非常着重的观察公司是不是因下跌而伤筋动骨了,行业的地位是不是变了。如果只是需求的周期性变化,并且行业并未进入永续的下行期夕阳产业期等,那么业绩的修复也是迟早的事情。

第三是公司的管理团队,公司的商业模式和企业文化是否大变化。我刚刚一直想把这个列入第一条,但是看了A股太多的公司,我觉得这里的公司很多下跌很多的垃圾股,绩差股,普通股都能在一轮上涨周期中如鱼得水,我后来把这个列到了第三。商业模式一般都不容易变化,好行业和差行业变化也不是那么容易。像白酒烟草等垄断性行业,几乎一直都会是好行业。比如美国的菲利普莫里斯,生产万宝路香烟流行了一百年,股价在过去更是上涨了一百倍。企业文化可能会变化,所以,一定要观察企业文化是不是宣传的和实际践行的是否一致。一般伟大的公司,企业文化就像灵魂一样,能够传承有序,甚至越来越好。投公司最重要的是投人,而管理团队的执行力直接决定了是不是把一个好方案变成一个好的买卖。优秀的管理团队就是一个优秀的执行人,他们在把事情做对的问题上能随心所欲。

总之,投资是一场马拉松,如果看的过短,都是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的,立足长远,才能忽略短期波动。正如纳瓦尔宝典所说的,聪明是你短期内这么做得到的好处,智慧就是你立足长远思考知道未来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