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icefighter: 我的体会是,很多时候,你的信心并不来自于看了多少二手资料,而来自于你作为该公司产品一个典型用户的使用经验和洞察,这个往往才是决定你对该公司被错杀、未来会困境反转的信心的核心,这种个人使用经验和直觉洞察带来的信心,常常是看大量二手资料也很难带给你的。
比如唯品会2021到2022年被打压到五六块的时候,为什么我认定它有价值、不会被拼多多和抖音淘汰?为何我敢于坚定越跌越买?因为我是它的客户,我感受到了它带给我的价值:服装快消品牌价格便宜,外套也就两三百,但料子差,设计不如大品牌;商场大品牌用料和设计好,但价格太贵,一件外套动辄600到上千;唯品会和奥特莱斯让我可以用接近快消品的价格买到大品牌用料和剪裁的衣服,给我创造了独特价值,这是不可被拼多多和抖音直播带货取代的。
再比如,为什么我愿意重仓奶牛股和牛奶股?跟我去年自驾新疆路上看到中国圣牧在巴彦淖尔市附近乌兰布和沙漠的牧草和奶牛场,还有京港澳高速自驾时,亲眼看到一车又一车黑龙江车牌的大卡车运着黑白花奶牛到广东去屠宰卖肉有关,这种感性认识,能让你真切感受到乳业去产能的力度和规模,这种感性认识极其关键。
巴菲特经常说,我们在去年遇到了两个好点子,一年能够遇到一两个好点子,就够了,巴菲特所说的投资好点子,就是这类感性认识、个人经验、直觉洞察带来的你对该公司核心矛盾、核心投资逻辑的把握。
这种个人经验和直觉洞察带来的投资信心和对核心投资逻辑的把握,是看一大堆二手资料也难以取代的。
我觉得你的困惑,可能是过度依赖二手资料阅读理解,对个人作为典型客户用户的购买消费经验和直觉洞察的利用不够,所以迷失在纷繁芜杂的信息海洋里找不到北了。投资不是一个绝对理性科学的工作,有很大的艺术和非理性成分,这种个人使用经验和直觉洞察非常关键,财报反映的,都是过去的经营数字,决定一家公司价值的,却是未来的经营数字,未来怎么样,很大程度上要靠个人直觉洞察,才有可能超越当前几个季度的财报,抓住问题的关键。//@icefighter:回复@icefighter:我刚开始投资时经常这样,第一次买一个公司的时候,最有信心,套住了也不怕,因为那时候懂得只有皮毛。后来研究越多,越没信心,要么割肉,要么止盈卖飞了。这个其实说明,无知者无畏。“你知道得越少,就越容易被情绪左右。”这句话我觉得不一定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