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Mastercard(万事达卡)和Visa(维萨)在不同地区的竞争力,总体来看,这是一个基于历史、市场策略和消费者习惯形成的格局:
Visa在北美洲,特别是美国市场,拥有绝对的领导地位。而在欧洲,虽然Visa体量依然巨大,但Mastercard的竞争力非常强,在许多方面甚至更具战略优势。
下面我们来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具体表现。
北美洲:Visa的“主场”优势
在北美市场,尤其是美国,Visa的领先地位是压倒性的。
历史根源:Visa起源于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在1958年推出的BankAmericard,拥有深厚的本土根基。它通过早期的特许经营模式,与美国各大银行建立了广泛而稳固的合作关系,形成了强大的网络效应。
市场份额:根据尼尔森报告(Nilson Report)等权威数据,在美国的信用卡和借记卡总交易额(Purchase Volume)中,Visa的市场份额常年稳定在50%以上,而Mastercard通常在25%左右。这种差距在信用卡领域尤为明显。
强大的银行合作:美国许多大型银行发行的主流信用卡,如摩根大通的Chase Sapphire系列,都默认使用Visa网络。这种长期的、大规模的合作关系构成了Visa难以被撼动的护城河。
品牌认知:经过几十年的深耕,“Visa”在美国消费者心中几乎等同于信用卡支付本身,品牌认知度和受理的广泛性深入人心。
欧洲:Mastercard的战略高地
欧洲市场的情况则复杂得多,这也为Mastercard提供了展现竞争力的舞台。
市场更加碎片化:与美国不同,欧洲各国拥有自己的本土支付体系和消费者偏好(例如德国的Girocard,法国的Cartes Bancaires)。这种碎片化的环境意味着没有一个单一的网络可以像Visa在美国那样实现绝对统治。
Mastercard的战略更灵活、更具侵略性:
拥抱本地化和开放银行:Mastercard在欧洲非常积极地与本土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推动“Pay by Bank”(通过银行账户直接支付)等新兴支付方式。例如,它与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裕信银行(UniCredit)等欧洲银行业巨头达成了重要的战略合作,将自己的技术和服务嵌入欧洲正在兴起的开放银行生态系统中。
强大的借记卡网络(Maestro):在许多偏爱使用借记卡而非信用卡的欧洲国家,Mastercard旗下的Maestro品牌曾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尽管Maestro品牌正在逐步被Mastercard品牌取代,但其建立的银行合作关系和市场基础得以延续。
积极的合作与收购:Mastercard在欧洲通过大量的合作与收购,尤其是在数据、安全和支付技术领域,不断增强自身的服务能力,使其不仅仅是一个卡组织,更像一个综合性的支付技术伙伴。
竞争格局更均衡:虽然精确的全欧市场份额数据难以获得,但行业普遍认为,在欧洲,Mastercard和Visa的差距要比北美小得多,二者处于激烈竞争的均势状态。在某些特定国家或业务领域,Mastercard甚至可能占据优势。
总结
可以这样理解:
在北美,Visa是无可争议的“王者”,拥有主场优势和巨大的存量市场。
在欧洲,市场环境更为开放和多元化,给了Mastercard更多机会。Mastercard凭借其灵活的战略、对新技术的积极拥抱以及深度的本地化合作,成为了与Visa并驾齐驱的强大竞争者。
因此,“Mastercard在欧洲更具竞争力,而Visa在北美洲更占优势”这一说法,准确地描绘了全球支付市场的基本格局。$VISA(V)$ $万事达(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