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兔子洞分享:拼多多的爆品逻辑使得商家的供应链能力变得最核心

用户头像
林文丰
 · 广东  

最近被朋友邀请参观了一个工厂,他也是做拼多多的 $拼多多(PDD)$

这趟参观印证我对拼多多的看法和理解。

和他聊完,感悟了很多,我开着玩笑的和他讲:

现在做拼多多的,聊来聊去差不多都是工厂卖家,是不是都约好了。

一般刚接触拼多多平台的卖家,会错误的以为是因为平台只看价格,工厂能把成本压到最低。

其实真不是。

今天把我和他聊完后总结的内容分享出来,将“低价”的这层表象揭开。

电商这么些年,低价为王时代早就过了,低价只是一个不会犯错的方式,却不再是可以绝对制胜的手段。

比价格更重要的是模式,模式决定生存。

先扯一个去年的事儿,去年有个广东的朋友找我帮他规划规划店铺,他当时纠结要不要从淘宝去转做拼多多,他纠结的点是拼多多全是低价竞争不过。

我让他去拼多多搜索一下同款,他看完更慌了,因为销量爆的基本都是工厂店,当时就打了退堂鼓,比他便宜10块还包邮,觉得比不了。

我当时首先没给他讲拼多多的销量都是有水分的几十万销量都是分分钟的事儿,其次让他去问那几家工厂店客服“今天下单,什么时候能发货”当时他得到的回复基本都是“今天就能发”。

反观我朋友当时,但凡一个产品稍微卖爆就发不出来,然后被投诉和差评。

这件事儿,我想讲的是拼多多的核心逻辑:

拼多多不是一个拼低价的平台,而是拼速度。

如果不能理解这点,就算价格压到成本价去货损,也撑不了多久。

很多人忘了,拼多多现在其实也有很多个人卖家,还在用着淘宝的玩法去1688拿货,自己选款自己上,盼着能爆一个款。

但很快就印证行不通。

拿个服装来讲,淘宝上如果你押对了款,可能一个月能卖个几千单,还能慢慢补货。

但是在拼多多,一个款要是真爆了,一天就能几千单。

简简单单装装逼

在这时候,你去和供应商讲要补货,人家只会和你说排单得等个一周,等你能发货时候,早就被工厂卖家抢完市场。

人家有自己生产线,手上有现成的版型和面料,上午看到爆款,下午就开工,第三天就开始发货。

感受到恐惧了嘛?那才刚开始呢。

我有个在义乌做小家电的朋友,前两年刚做拼多多。他之前是给经销商供货,一批货要压好几个月的款,还担心经销商卖不出去退货。

现在自己做看到同行电煮锅爆了,当天就调整生产线,同行工厂就在旁边几百米直接派人在门口盯梢看快递来判断爆没爆。

调整完生产线,三天就能铺货到店里,而且自产自销,没有中间商,把曾经中间商的资金投到店铺的运营投流里,还不用压库存。

所以你看,工厂卖家的优势并不是说能把价格压到多低,而是能跟上拼多多“及时转化”的节奏,在拼多多这个平台,款式的弹性很小,大部分的爆款都是在原有爆款上做的通版。

谁能更快生产出来,谁就能更快吃到红利,满足消费需求。

个人卖家就算押对款,你最多能卖5天,然后被订单压得喘不过气。

拼多多卖家应该都能懂发不出货代表什么。

现身说法一下

还有人说,找个靠谱的供应商不就行了?

这话之前我也信,直到被坑几次就明白,道理是这个道理,但是难是真的很难。

回头看看,拼多多的工厂卖家越来越多,其实就是平台模式筛选的结果。

这个平台不需要能选出好款的卖家,而是能快速满足消费需求的卖家。

如果自己没有供应链,没有一个快速生产的能力,难度会高很多。

当然不是说个人卖家就不能做但是你需要提前有相应对策。

比如你不能去做低价没有利润的产品,需要去做一开始知道不会爆单的产品,去做那些能溢价的产品。

通过快速的运营调整能力去实现错位竞争。

也有人做拼多多,想着先把销量做起来,再解决供应,但实际上,在拼多多供应链是1,其他的都是0。

所以我才定义,不是价格决定生存,而是模式。

真正的拼多多大卖家,靠的是自己的生产线,既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又能控制成本,还不用担心中间商掉链子。这才是能在拼多多站稳脚跟的根本原因。

当然,工厂是硬资产,不是所有卖家都有意愿,更多的是小作坊比如花都卖包包非常多基本都是几个工人也能满足生产需求。

我想讲的不是说,不是工厂卖家就不能做,而是希望你能明白平台的本质。

知道本质才能弄清楚你看到的现象背后的逻辑。而不是只会觉得价格低就够然后一条路走到死。

估计你和我一样,没有硬资产的中小卖家,不过请相信世界是长尾的,赢家不会通吃。

每个卖家都能有属于自己更好的生存方式,无非就是赚多赚少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