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好!今天咱们要深入剖析一家正在经历华丽转身的企业——万通智控。这家公司正在从传统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向炙手可热的具身智能和AI芯片领域迈进。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个转型故事背后的投资逻辑和潜在机遇。
一、从TPMS龙头到智能驾驶先锋的战略进化
万通智控的故事要从它的老本行——轮胎压力监测系统(TPMS)说起。在这个细分领域,公司是当之无愧的龙头企业,市场份额长期维持在20%以上。但管理层显然不满足于现状,早在三年前就开始布局智能驾驶相关业务。
这个转型决策堪称教科书级别: 1)充分利用了在汽车电子领域的技术积累 2)保留了原有的优质客户资源 3)把握住了汽车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到2024年上半年,公司智能驾驶相关业务营收占比已提升至35%,毛利率更是高达42%,显著高于传统业务。这一漂亮的转型第一步,为公司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年4月,万通智控宣布与浙江大学共建具身智能感知联合研发中心,计划三年投入不低于1000万元。这一步棋将公司带入了更具想象空间的具身智能领域。
具身智能作为AI技术落地的关键环节,正在引发全球科技巨头的争夺战。据麦肯锡最新研究报告显示:
1.2025年全球具身智能市场规模预计达800亿美元
2.到2030年将突破5000亿美元大关
3.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5%以上
万通智控选择从感知系统切入这个赛道,既避开了与巨头的正面竞争,又占据了产业链的关键位置。
7月底,公司再放大招,与深明奥思半导体签署为期5年的独家授权协议。这份协议的关键点包括: 1)获得全球独家销售权 2)共享底层源代码 3)技术培训和支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深明奥思的Fellow1芯片采用了创新的LPU架构,在AI推理效率上比传统GPU提升30%以上,而功耗降低40%。这种性能优势在实时性要求极高的具身智能领域具有决定性意义。
从财务数据来看:
1.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预计8775-9985万元,同比增长45%-65%
2.研发费用占比持续维持在8%以上
3.账面现金储备达3.5亿元
当前公司市值约50亿元,对应2025年动态PE约20倍。对比同业公司:
1.纯AI概念股平均PE约40倍
2.汽车电子公司平均PE约25倍
3.传统零部件公司PE约15倍
显然,市场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公司的转型价值。随着新业务逐步落地,估值重构的空间值得期待。
对于这样处于战略转型期的公司,建议采取"核心+卫星"的投资策略: 1)核心仓位(60%):基于现有业务价值 2)卫星仓位(40%):押注转型成功溢价
关键跟踪指标:
1.每季度研发投入变化
2.产品样机发布时间
3.首批订单获取情况
风险控制要点: 1)设置15%的止损线 2)密切关注现金流变化 3)跟踪行业技术路线演变
投资转型企业最需要的是耐心。就像巴菲特所说:"用经营企业的思路来投资。"我们不妨思考几个问题: 1)管理层的执行能力如何? 2)技术储备是否足够深厚? 3)市场空间是否足够广阔?
从万通智控的表现来看:
1.管理层展现了清晰的战略眼光
2.通过产学研合作补足了技术短板
3.选择的市场赛道具备长期成长性
这些要素都让我们有理由对公司的转型前景保持乐观。当然,最终的检验标准还是要看产品能否获得市场认可。
$万通智控(SZ300643)$
#具身智能 # #雪球星计划#
@今日话题 @雪球创作者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