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以来光启技术第五代智能超材料已在路上

用户头像
超材料搬运工zyctlj
 · 吉林  

光启超材料4.0技术

光启技术4.0超材料通过对其微结构进行设计,从而改变电磁波在物体表面的传播特性,实现对电磁波的调制。同时,通过与超级计算、集成电路制造、微纳加工、功能材料、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射频等领域的技术相结合,将装备的结构、传感、电磁调制等多种功能一体化形成了超材料智能结构产品。微结构直接与超材料结构件进行耦合、设计、组装,将结构件与飞行器的电磁波调制、射频系统(雷达、天线)、传感器、电子对抗、电子干扰等功能深度融合。使装备所需的各种电磁调制功能已经在结构中实现,不需要另外通过电磁调制器件实现,大幅提高了航电系统的稳定性和灵敏性。满足了新一代航空装备对高度集成化、智能化的需求,因而成为我国最先进武器装备的基层核心技术。

结构件与传感器的高度融合使超材料5.0技术有了未来发展路径

公司超材料技术发展是通过超材料技术迭代逐渐发展的一个持续性过程,是基于技术及相应配套能力建设以及客户需求不断进行产品技术攻关的过程,董事长刘若鹏在2024年深圳高交会演讲中提到,超材料5.0的核心突破在于 AI驱动设计通过深度学习优化超原子结构,研发周期缩短,并在多物理场耦合,实现电磁-热-力性能的协同调控。

另据公司2024年度报告及近期投资者交流纪要披露,光启技术已完成超材料5.0初级版本的实验室阶段验证,进入工程化应用开发阶段。新一代纳米压印工艺已通过中试验证,为量产奠定基础。公司通过AI深度学习技术使动态优化超表面电磁响应调控速度突破毫秒级(较4.0版提升100倍),让某型隐身战机可在0.05秒内切换雷达波段吸收特性(C波段→Ku波段)。达到快速适用战场突变电磁环境。多物理场协同设计解决了电磁-热-力耦合难题,使高温环境(>200℃)性能波动率控制在±5%内(军标要求±15%); 拉伸形变30%时电磁特性保持稳定(适用机翼柔性部位)。超材料技术的不断升级迭代到更智能的可编程超材料,具备动态电磁特性调控能力,较4.0版本在响应速度、带宽及环境适应性方面有显著提升。让未来以来的5.0超材料从“静态”逐步发展到更适应战场的真正的“智能动态”5.0超材料。

光启技术超材料技术的迭代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主要体现

1:自身技术及相应配套能力建设:包括a)进一步完善超材料电磁调制理论和相应技术体系,增加超材料设计的复杂度;b)工艺技术开发需求;c)测试技术:精度、效率及测试范围的扩展;d)研制及产能的能力建设(高精度的仪器设备开发等,内部开发效率、生产的降本增效等);e)产业链的整体能力提升(如原材料的性能提升、成本降低等);

2:基于客户需求进行产品技术攻关:包括a)面向极端条件复杂环境的超材料产品设计开发技术;b)跟随新装备发展需要进行的超材料定制化产品开发。

未来的超材料5.0及其结构件将是一个集成了大脑、神经、感官、的“智能生命体”重要组成部分。

超材料5.0是光启从功能材料向智能系统转型的关键,刘董接受《中国证券报》专访的消息备受关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超材料5.0将集成传感和半导体技术,为超材料注入“感知”和“思考”的基因。这一构想让人耳目一新。

未来超材料5.0就是要做真正意义上的“智能皮肤”!光启目标是让结构件不只是被动的“载体”,而是要成为自主感知、自主分析、自主决策、自主执行的智能核心平台。

首先,未来超材料结构件会集成更多、更深的感知系统,不只是物理状态传感器(应力、温度),要深度嵌入光学的(微型摄像头/探测器)、电磁的(更强大的环境感知)、甚至生物信息的(如飞行员生命体征监测)传感器。让它成为真正的“感官”集成体。

至于集成半导体,也就是进一步集成嵌入式智能边缘计算系统,大致就是直接在结构内部集成强大的微型化计算单元(CPU、GPU等),能够就地处理分析结构内海量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实时反应!

再有高度统一的电磁对抗系统,该系统把通信、探测、主动干扰、被动隐身、电子欺骗等电磁对抗功能无缝地集成在一个分布式模块化平台上,响应速度远超传统分系统拼凑。

不断技术迭代的超材料5.0及其结构件,不再是一个简单的“零件”了,它就是一个集成了“大脑(计算)、神经(通信)、感官(探测感知)、心脏(能源)、肌肉(执行)”的“智能生命体”的“皮肤+骨架”部分!

这完全打破了传统“平台+加挂分系统”的思路。光启是把一个高度集成化、智能化的复杂系统,从根子上就做进了物理结构本身!

光启现在做的,就是把这“未来装备的超级核心大脑+皮肤”,从蓝图变为现实交付给客户。现在的超材料结构,已经是高度集成的精密系统;未来的超材料智能结构,就是超级系统本身!

本文根据公开资料整理仅供投资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