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此报告按照固定的Ai软件,所有信息来源于公开渠道,证券监管部门指定披露数据库,和公开披露的调研记录,系Ai综合分析后自动生成。该报告仅系整理和综合信息,仅供参考,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分割线---
稀土产业正经历战略价值重估。政策管控(出口限制、开采配额)与新兴需求(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共同推动供需缺口扩大。2025年氧化镨钕缺口达2917吨,价格中枢升至45万元/吨;中重稀土因出口管制溢价飙升(氧化铽涨300%)。与此同时,技术迭代成为胜负手:晶界渗透技术(金力永磁)降低镝铽用量80%,光伏钨丝(厦门钨业)垄断切割市场,倒逼企业从资源依赖转向技术绑定。
当前核心矛盾:
· 资源端:中国掌控全球60%供应,但海外(缅甸、澳大利亚)开发加速削弱定价权;
· 需求端:新能源车/风电需求刚性(CAGR 20%+),人形机器人成爆发变量(2030年或需22万吨磁材);
· 风险点:稀土价格波动(2024年氧化镨钕暴跌60%)、欧美本土化替代(MP Materials获美政府4亿美元投资)。
大师共识与分歧:
· 共同青睐:金力永磁(技术+需求双驱动)、北方稀土(资源护城河);
· 最大分歧:中国稀土集团——段永平看重技术壁垒,巴菲特/史密斯担忧现金流与地缘风险;
· 底层逻辑:巴菲特重资产垄断性,史密斯重ESG可持续性,段永平重技术稀缺性,米勒重周期成长共振。
1. 重大事件催化
· 北方稀土:2025年底5万吨磁材投产(切入人形机器人供应链);
· 金力永磁:2026年墨西哥磁组件基地量产(规避欧美关税);
· 厦门钨业:钨铜复合材料突破(切入半导体封装);
· 中国稀土:坦桑尼亚矿投产(2027年供欧洲市场)。
2. 估值核心抓手
· 需求端:人形机器人量产进度(单台磁材3.5kg)、光伏钨丝渗透率(当前50%→2030年85%);
· 政策端:稀土管理条例执法强度、欧美本土化补贴力度;
· 技术端:无重稀土磁材研发进度(颠覆性风险)、晶界渗透技术普及率。
3. 配置优先级建议
第一梯队:金力永磁(成长确定性)>厦门钨业(安全边际26%)
第二梯队:北方稀土(周期弹性)
规避:中国稀土集团(估值透支148%)
逻辑验证点:
· 厦门钨业关注光伏钨丝价格战是否缓和;
· 北方稀土紧盯缅甸矿进口恢复情况。
稀土行业已从“资源为王”转向“技术+应用”双轮驱动。资源型企业(北方稀土、中国稀土)需通过高端化(磁材占比提升至50%+)平滑周期波动;技术型企业(金力永磁、厦门钨业)则依赖绑定新兴需求(机器人/低空经济)兑现成长。投资者应聚焦三点:
1. 政策与需求的博弈:出口管制溢价能否覆盖海外替代风险;
2. 技术迭代速度:晶界渗透技术普及率决定毛利率拐点;
3. 第二曲线爆发力:人形机器人订单落地是行业β转α的关键信号。
数据注脚:
· 价格数据:2025Q1氧化镨钕78万元/吨(环比+11%),氧化铽3100万元/吨(管制溢价);
· 需求预测:2030年人形机器人磁材需求22.7万吨(CAGR 83.8%);
· 风险预警:若欧美本土产能达40%,中国磁材出口或降30%。
关注@归墟之灵,可在主页上学习更多行业投资逻辑,让你吃到肉!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