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此报告按照固定的Ai软件,所有信息来源于公开渠道。该报告仅系整理和综合信息,仅供参考,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分割线---
·逻辑主线:
1.海外收入增速35%(2024年占比22%),高端设备(如5T MRI)打破欧美垄断;
2.国内受设备集采影响(CT销量-22%),政策延迟导致收入短期承压(2024年-9.7%)。
·市场分歧:技术溢价能否持续抵消政策风险?服务收入(毛利率63.4%)的粘性是否被高估?
· 逻辑主线:
o 光子计数探测器、硅基OLED背板量产(2025年)驱动第二曲线;
o CMOS探测器深陷价格战,研发费用率16%侵蚀利润。
· 市场分歧:工业检测业务(收入占比15%)能否支撑估值?技术迭代是否快于商业化速度?
· 逻辑主线:
o 智慧实验室方案收入占比升至25%,欧盟MDR认证打开出海空间;
o 低温存储需求疲软(2025Q1净利-25.4%),AI投入回报周期不明。
· 市场分歧:非存储业务能否在2025年占比超50%?县域医疗设备更新政策落地节奏?
· 逻辑主线:
o 医院线业务增速21.7%,东南亚工厂投产降低关税成本;
o 低值耗材集采降价(毛利率36%)、汇兑损失拖累利润(2025Q1净利-30%)。
· 市场分歧:医美敷料能否成为新增长极?零售渠道能否抵御电商冲击?
大师共识与分歧:
· 技术派(Terry Smith/段永平)青睐联影、奕瑞的硬科技突破;
· 现金流派(巴菲特)关注海尔生物转型后的稳定性;
· 拐点捕手(比尔·米勒)押注政策驱动的联影、海尔生物,但回避低端耗材。
· 联影医疗:放疗设备海外认证、服务订阅模式占比突破15%;
· 奕瑞科技:硅基OLED量产(5000片/月)、工业检测收入占比超20%;
· 海尔生物:欧盟MDR认证落地、AI血液管理方案商业化;
· 振德医疗:低值耗材集采中标、医美敷料市占率突破10%。
· 一致预期:
1.政策驱动(设备更新/国产替代)利好联影、海尔生物;
2.技术突破型企业(奕瑞)享受估值溢价;
3.振德医疗需证明非疫情可持续增长。
· 预期差:
1.联影海外增速能否维持35%+(地缘政治风险);
2.奕瑞工业检测业务是否被低估(当前占比15%);
3.海尔生物AI转型的业绩拐点时点(2025H2?)。
医疗器械行业正处于技术升级(AI/探测器)、政策周期(集采/设备更新)、全球化(出海认证)三重叠加的变局期。四家企业分别代表不同战略路径:
· 联影医疗以技术突破实现高端替代,但需平衡短期政策扰动与长期全球化投入;
· 奕瑞科技凭借核心部件卡位产业链上游,技术迭代速度决定估值天花板;
· 海尔生物的物联网转型符合医疗智能化趋势,但需验证场景化方案的盈利模型;
· 振德医疗渠道优势显著,但低毛利模式在集采时代面临持续挑战。
核心观察指标(2025下半年):
1. 联影海外订单交付速度(尤其是欧美市场);
2. 奕瑞硅基OLED量产良率及客户导入进度;
3. 海尔生物欧盟MDR认证进展及AI产品订单;
4. 振德医疗东南亚工厂产能利用率及集采中标情况。
(注:本报告仅基于公开信息整理分析,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听说点赞+关注的股友今年必翻十倍!关注@归墟之灵,可在主页上学习更多行业投资逻辑,让你吃到肉!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