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仓都加满
 · 广东  

这是open ai的时代,它采购啥,啥就大涨,所以要关注open ai产业链
OpenAI 如果采购了 数百亿美元规模的 AMD 芯片,背后肯定有几个明确的战略用途,而不仅仅是“买来放数据中心”。以下从三个维度拆解:
1.
训练(Training)大模型
OpenAI 的 GPT-4/5 这类模型,需要数百万张 GPU 级芯片(A100、H100、MI300 等)进行超大规模训练。
英伟达 H100 长期供不应求、价格高昂(单卡 3–4 万美元),而 AMD MI300 系列是目前唯一能在算力、能效上接近 H100 的替代方案。
采购大量 AMD 芯片,可以让 OpenAI:
降低对 NVIDIA 的依赖;
扩大训练算力池,支持 GPT-5/6、多模态模型(视频、3D、音频)训练;
分布式训练:未来要做“百兆亿参数”的模型,必须有庞大的 GPU 集群支撑。
2.
推理(Inference)和产品化
训练只是第一步,真正烧钱的是 推理(Inference,用户调用时的实时计算)。
ChatGPT、API、Copilot 每天数亿次调用,背后需要海量 GPU 实时运行模型。
用途包括:
ChatGPT 用户服务(对话、语音、图像理解);
企业 API 调用(微软 Copilot、Azure OpenAI);
未来硬件设备(比如 AI 眼镜、胸针),它们需要低延迟云端推理支持。
如果没有足够算力,用户体验会掉线或延迟,影响竞争力。
3.
战略层面:自建 AI 超级计算中心
OpenAI 与 微软 Azure 深度绑定,微软提供基础设施。但如果 OpenAI 要保障独立性,就必须自己握有算力。
采购 AMD 芯片可能用于:
自建超算中心,不完全依赖微软;
与微软/其他云厂商联合部署,比如把 AMD 芯片投放到 Azure、AWS、Oracle 的数据中心;
备份战略:如果未来美国对 NVIDIA 出口做更严格限制,AMD 芯片是关键替代方案。
同时,OpenAI 大规模买单,也能推动 AMD 优化其 ROCm 软件生态,使之更贴近 CUDA 水平。
4.
可能的新增方向
视频生成模型(Sora 升级版):视频比文本/图像需要更高带宽、更多算力。
AI 代理(Agent)+工具调用:需要同时运行多个模型,算力消耗倍增。
实时多模态交互(GPT-4o/5):支持语音+视觉+动作,背后推理量大。
未来硬件配套:如果 OpenAI 推出 AI 眼镜/可穿戴设备,它们大多依赖“云端推理”,必须有强大数据中心支撑。
✅ 总结
OpenAI 采购数百亿美元 AMD 芯片的用途主要是:
大模型训练(GPT-5/6、多模态模型);
大规模推理(ChatGPT、API、企业服务、未来硬件);
战略算力储备(自建/联合建设 AI 超级计算中心,降低对 NVIDIA 的依赖)。
换句话说,这是 “算力军备竞赛” 的一部分,目的是保证未来 3–5 年 OpenAI 在模型规模和服务体验上持续领先。
$AMD(A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