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复华(SH600624)$
a股有很多历史遗留问题,从名称上就能看出来,堪称活化石。比如名为复旦,实际早跟复旦大学一毛钱关系没了。白瞎了这些好名字。
过去二十多年,a股出现过无数次上市公司事故,后来随着响应国家要求,大股东承担经济责任的“校企”为了减少对学校声誉影响,纷纷把股权转让给地方国企。原清华系则给了国资委和央企。复旦复华现有的医药业务,是n年前复旦大学的东西,是唯一还算有点技术含量的;而地方区国资委给到的业务就是物业。是的,地方机关治理下的上市公司业务最擅长的依然还是园区经营和开发。哪都一样。如果地方机关(包括产投、城投、产业园业主)上自己懂得怎么开辟新业务,懂得怎么经营新兴产业,那就不用费力招商引资了。还是当包租公省事,还能替灵岛完成任务。
a股以高校扛旗,实际毫无技术含量的上市公司太多了,历史上几乎每家都被市场炒作过朦胧美,说要注入什么牛逼高科技资产。幸亏国家明察秋毫,强令校企清退。给大家举几个例子,看看原校企的业务都是干嘛的:
比如工大高新 600701,这家已经退市了(退市工新),吹了n年哈工大控股有多牛逼的背景。当年n多股民被自己烹饪的画饼感动了,直到退市。
比如同济科技,同济大学+科技,听着是不是非常牛逼?但实际主营业务却常年跟科技无关,主要是园区开发,环保工程等。
再比如浙大网新,长期号称依托浙江大学计算机系的科研优势,但事实上却是干的智慧教育、智慧城市等各种伪科技工程,身上一大堆概念,业绩一年不如一年。感兴趣的可以看它家季线,如果没有最近牛市,啥也不是。最近一两年又开始吹算力了,蹭不完的题材。
再一个,比如每次老川上台前,都要炒作的川大智胜。老板是四川大学,主营交通与空管,比起前几家来,算稍微有点技术含量吧。但依然跟高校科研能力不匹配。
当然也有不错的,比如科大讯飞,就一点没辱没科大俩字。复旦微电,最早是复旦大学专用集成电路国重的联合发起人,技术含量也不低。还有几家不一一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