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林物流(SH603117)$
关于樊继波及万林物流问题的几点质疑
樊继波作为万林物流的实际控制人,近期的一些言论实在令人啼笑皆非。其在业绩说明会上指责当地政府不支持其工作导致无法获得银行授信。
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其根本业务就是贷款和授信,如果企业经营良好,银行不仅不会回避,反而会主动争相提供融资支持。在樊继波团队接手公司之前,万林物流团队及业务获得了各银行的支持,从国有的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到股份制的招商银行、中信银行,从江苏本地的南京银行、江苏银行,到山东的恒丰银行、江苏的浙商银行,乃至新兴的互联网华瑞银行,均主动与万林物流合作,各年整体授信均在50亿人民币以上,而且哪怕在经济环境有波动的情况下,授信还在稳步上升。以上银行额度较大,95%以上均不在泰州审批,需上升到各省分行乃至总行。试问,额度从2020年的70亿下降到目前1000万人民币,是整个江浙沪地区乃至全国的政府都忽然开始刻意打压万林物流?
更值得关注的是,银行进行授信审批,不仅要审企业资质,也要审资金用途。万林物流在樊继波入主后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就对于原贸易代理业务进行清盘式的管理,劝退的90%的业务人员,对于原来的业务进行了休克式的收缩,对稍有困难的客户进行釜底抽薪式的法律诉讼。此等行为在原万林物流以木材及建材为主的生态链产生了毁灭性的影响。包括银行、客户及员工等均认识到该等行为显然是不想再从事相关业务,其留存的码头业务也明显不需要流动资金。其在当地试图获得大额授信,显然是希望将相关资金挪用于“鸭鸭”这一纺织服装类企业。这本身就是违法银行贷款指定业务的规定,加之樊继波在鸭鸭的电商业务既没有与万林物流对接,也一直存在巨额的逃税风险。如此操作,金额机构自然会担心万林物流沦为樊继波个人的提款机,经营的好万林物流没有收益,一旦发生问题万林物流就要承担所有的后果。如果不是资金用途成疑,仅凭万林物流1700亩土地,近1公里岸线,几万平方米的仓库,仅算当初现金投入就超过15亿以上的资产,哪怕万林物流其他方面再差,通过抵押贷款给个1折,也能有几亿的额度,为何现在银行只愿意给出区区1000万的额度?
此外,万林物流涉及诉讼案件多达近百起,已对企业信誉造成沉重打击。樊继波团队一向善于滥用诉讼,其在过往在苏州操盘雅鹿品牌,和目前在共青城操盘鸭鸭品牌,也均进行了数以百计的大量诉讼。企业面对如此庞大的诉讼压力,樊继波仍然把矛头指向地方政府,甚至提出“政府不作为”,并以“迁走上市公司”相威胁。这种言论不仅缺乏事实依据,更是对地方政府和公共资源的一种亵渎。试问,如果樊继波真有证据,应当堂堂正正地拿出来,明确指出是哪一项政府职能缺位、是哪一位政府官员不作为,而不是含糊其辞、推卸责任。
事实是,地方政府为了支持万林物流的发展,已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与诚意。最优质的长江岸线和土地资源,都是政府在极大权衡下倾斜给万林物流,目的只有一个——带动地方经济,增加税收,促进就业。在万林物流成立的十几年来,把一片芦苇荡建设成了一个木材吞吐量世界第一的专业港口,进口额占到泰州市一半以上,利税多年稳居地方企业前列。同时利用码头和贸易双轮驱动,靖江形成木材市场,带动了一批后端的木材加工企业,进而孵化了家具,木材房屋等一整个产业链,辐射了整个长三角地区,这是一个政府、群众和企业三赢的局面。然而,樊继波自从接管万林物流以来,不仅没有把这些资源转化为税收与经济效益,反而导致税收持续下滑,企业发展停滞不前。
因此问题很清楚:政府已经尽到责任,资源也已倾斜到位,但企业却没有履行应尽的义务。樊继波,你真的做到位了吗?你真的对得起政府的信任、对得起地方给予的优质资源、对得起投资者与员工的期待吗?还是只想着利用一切资源去赚电商的块钱?如果万林物流所在的当地政府没有给与企业足够的支持,那么其主业电商所在的宿迁政府,平台所在的杭州政府,雅鹿品牌所在的苏州政府,鸭鸭品牌所在的共青城政府是如果支持的呢?如果每一个地方政府都不支持,那问题出在哪里呢?
一个企业的发展不能靠空口指责,更不能靠甩锅政府。真正有担当的企业家,应该拿出实实在在的业绩和行动,而不是找借口推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