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冬天的一片雪花
 · 江苏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工程师孟浩领导的团队开发了一套人工智能系统,据称可以将现代潜艇生存几率降低到5%。

这项研究发表在中国杂志《电子光学与控制》上。根据该研究,人工智能首次能实时评估来自各种来源的测量数据,例如声纳浮标、水下麦克风、水温以及盐度,并同时利用这些数据创建水下环境的动态地图。
这项研究称,人工智能还能灵活应对诸如之字形机动、诱饵部署、无人机等对抗措施。在计算机模拟中,该系统在约95%的情况下能够成功定位目标。这将挑战现有的潜艇伪装和防御方法。另一项重要进展是,人工智能能够将所有复杂的数据转化为简单明了的行动建议,供人类参考。这有助于军事人员即使在紧张的情况下也能快速做出正确的决策。
由孟浩领导的开发人员希望在未来版本中,让人工智能系统与无人机群、水面舰艇、自主水下机器人紧密协作。这将创建一个三维的、自学习的狩猎网络,能适应日益复杂的隐形策略,并实时“扫描”海洋。
如果上述发展成为现实,当前各国国防战略的核心支柱将受到威胁。核威慑的三大支柱(也称“核三位一体”)由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战略轰炸机和潜射弹道导弹三种核打击方式组成。核威慑的这三大支柱旨在通过确保可靠的反击能力,来阻止潜在的攻击者发动先发制人的核打击。而如果出现能探测几乎所有潜艇的人工智能,迄今依赖核动力潜艇进行战略“捉迷藏”的海军舰队将面临不确定的局面。

中科海讯 (300810)被多家分析视为核心标的。主要从事声纳系统的研发,产品用于特种电子信息领域,在水下探测技术方面有积累,并涉及无人水下航行器(UUV) 的研制。

中国海防 (600764)被分析为水声防务龙头。作为中国船舶集团旗下的电子信息平台,是多种声纳装备的核心供应商。分析认为其产品受益于海军建设和水下作战发展,并为无人潜航器配套声纳系统。

天和防务 (300397)公司在数字海洋领域提供水下无人自主航行器(AUV)、海洋传感器等产品。据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其潜航器产品最大潜深可达1000米。

海兰信 (300065)作为海洋信息化企业,提供无人智能探测系统解决方案,其系统可搭载于无人艇等平台,用于海洋环境调查和目标监控。

中国船舶 (600150)国内船舶制造龙头,被分析指出参与了包括"蓝鲸号"高速潜水无人艇等项目的研发与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