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茗科技极有可能是下一个上纬新材,挖掘此次股权转让背后的推动公司-力合科创

用户头像
强迫症炒股
 · 山东  

品茗科技$品茗科技(SH688109)$ 极有可能是下一个上纬新材$上纬新材(SH688585)$ ,挖掘此次股权转让背后的公司-力合科创$力合科创(SZ002243)$

第二个20cm已经开始缩量,说明还有几个20cm

大家开始意识到这次转让受让方的实力非同一般(资产注入预期)

1、股权转让介绍

2025 年 9 月 24 日,品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品茗科技”或“公司”、“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莫绪军、股东李军、陶李义、李继刚及新余灵顺灵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合称“转让方”)与通智清研(北京)科技产业发展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通智清研”或“受让方”)共同签署了《关于品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转让协议》(以下简称“《股份转让协议》”),转让方合计向受让方转让其持有的上市公司无限售流通股12,552,212 股,占上市公司股份总数的 15.9206%。

重点介绍本次股权受让方:

通智清研(北京)科技产业发展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通清智研(梅州)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出资比例99.00%,并担任有限合伙人;嘉兴通清智研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出资比例 0.5%,并担任执行事务合伙人;通智人工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出资比例0.5%,并担任执行事务合伙人

股权穿透下:通智清研(北京)科技产业发展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背后是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和上市公司力合科创

背后是

1、通智人工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通智人工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背后是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

2、深圳力合智融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上市公司力合科创

背后是

1、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资产注入预期)

2、上市公司力合科创

2、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介绍

通用具身机器人+通用行业agents国家队

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Beijing Institute for Gener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 BIGAI)是由北京市政府、科技部支持,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优势单位合作支撑的非营利性新型研发机构,由全球著名计算机视觉专家、统计与应用数学家、人工智能战略科学家朱松纯教授于 2020 年领衔筹建并担任院长。其核心目标是探索人工智能统一理论,构建具有类人思维能力的通用智能体,推动人工智能从 “大数据小任务” 范式向 “小数据大任务” 范式转型。

一、机构定位与发展历程

研究院于 2020 年启动筹建,2022 年正式成为独立法人机构。作为北京市重点布局的通用人工智能创新高地,其研究方向聚焦于认知架构、自我意识、社交智能等 AGI 核心问题,并构建了全球首个通用人工智能评级标准与测试平台 TongTest,填补了国际空白。2025 年,研究院发布覆盖通用、行业、社会三大智能体的矩阵体系,推动人工智能从个体智能向社会智能演进。

二、研究方向与核心成果

理论框架与技术体系研究院提出 “UV 双系统理论”,以价值函数(V 系统)驱动智能体自主决策,势能函数(U 系统)支撑任务执行,形成 “小数据大任务” 的乌鸦范式,区别于现有大模型的 “鹦鹉范式”。基于该理论,开发了通用智能体 “通通” 系列:

通通 1.0(2024 年发布):具备 3-4 岁儿童的物理常识和社会互动能力,可自主探索环境并生成任务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

通通 2.0(2025 年升级):实现多轮对话策略引导、动态任务规划、多智能体协作及类人情绪表达,主要能力维度达到 5-6 岁儿童水平,并支持与具身机器人

关键技术突破

通智测试(TongTest):全球首个 AGI 综合评测体系,包含六维度、五层级的评级标准,覆盖视觉、语言、认知、运动、学习、价值六大能力,并基于 “论绩、论迹、论理、论心” 四论标准实现安全可控评估。

通用人工智能操作系统 TongOS 2.0 与编程语言 TongPL 2.0:提供底层技术支撑,支持智能体在虚拟与现实环境中无缝切换,动态更新知识库与技能

具身智能技术:联合乐聚、宇树等企业成立 “通智大脑联盟”,开发高精度光学触觉感知机器手、多地形适应人形机器人,推动智能制造、养老陪护等场景落地

社会级智能体与仿真平台研发大型社会模拟器(V1.0),可模拟百万级智能体在虚拟城市中的交互行为,支撑社会决策推演与安全治理研究。同时,构建三维场景重建平台 “通通到我家”,实现从家庭到工业环境的高精度数字孪生,为智能体训练提供数据支撑。

三、科研平台与合作网络

实验室与重点机构设立通用视觉、自然语言、机器学习等 8 个前沿实验室,以及跨媒体通用人工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与北京大学共建)、人工智能安全与标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与北邮共建)、具身智能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产业转化与生态建设全资子公司通智科技专注技术商业化,通过投资、孵化、数知资产运营等战略,与品茗科技千方科技等行业龙头合作,在工程、交通、文化等领域落地智能体应用。例如,与咪咕公司联合打造 “鼓浪屿元宇宙”,推动文旅产业数字化升级。

国际合作与学术影响力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等共建联合实验室,在 ICLR 2025 等国际会议上发布 AGI 框架与测试标准,推动中国在通用人工智能领域的国际话语权。

四、人才培养与教育创新

本硕博贯通培养体系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开设 20 余门前沿课程,设立 “通计划” 博士联合培养项目,覆盖控制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采用双导师制与 “通识、通智、通用” 培养模式。例如,山东大学 - 通研院专项计划 2026 年拟招收具身智能、多模态学习等方向博士生,学生学籍在高校,科研实践主要在通研院完成。

产学结合实践平台举办全国性通用人工智能大赛,联合企业发布轨道交通、生鲜零售等场景赛题,优胜团队可获创业孵化支持与就业推荐。同时,编写全球首套《通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教材,构建跨学科课程模块。

五、政策支持与战略目标

作为北京市 “人工智能 +” 行动计划的核心执行单位,研究院获得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的专项支持,目标在 2030 年前建成国际一流的通用人工智能研发枢纽,形成覆盖理论、技术、应用的完整创新链。其技术路径强调 “中国原创”,融合东方哲学与人工智能伦理,推动 AGI 技术服务国家战略与社会福祉。

3、力合科创

以下是力合科创通过 “投资 + 孵化” 模式布局的部分高科技公司名单及核心信息(截至 2025 年 9 月,按领域分类):

深圳市力合科创股份有限公司是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培育的高科技企业和A股上市公司,是深圳市国资委实控的国资系统综合性创新平台。

力合科创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发挥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体系优势,坚持“提供一流科创服务、培育一流科技企业”,形成特色鲜明的“科创服务+重点战新产业”的业务模式,建设新型科技产业集团。

力合科创长期深耕成果转化、投资孵化、产业培育业务,实践“耐心资本+生态赋能”,与科技人才共创业、与科技企业共成长、与科技产业共发展,让科技创新种子长成参天产业大树,打造资本市场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价值标杆。

不忘初心,不断创新,力合,以竟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