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登小登之争格外热闹,作为一名典型的老登其实我对其他板块的热闹基本上是无感的,但跟大多数老登一样不可避免的会担心牛市过后的崩盘会不会把老登股也拉下马?
经历过前面几次牛市的老登们一定是心有余悸,毕竟不管是07年的股灾还是15年的股灾,千股跌停带来的心理创伤记忆犹新。2015年后半程,我预感到了风险,把所有股票都集中到了银行股避险,即便如此,收益也回撤了一半,崩盘时控制回撤成了老登们当前最关心的问题。
正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如今各种赛道此起彼伏的牛市,与之相伴的必然是一地鸡毛,毕竟没有基本面的支撑,获利资金迟早兑现离场,到时候就是看谁跑得快。最近@慢慢低 @HIS1963 等成熟的价投们也做好了随时开溜的准备,以防崩盘时泥沙俱下。
但是我经过仔细考虑,觉得即使各种泡沫破解,对当前低估高分红的板块,尤其是对银行股的影响应该是不用担心的,没必要为了赛道股的崩盘而清仓离场观望。
根据相关数据,2015年股市到顶时,上市银行板块的相关估值及分红收益率情况如下:
平均市盈率:2015年6月12日股市到顶时,银行板块的平均估值为8-9倍左右 。
平均市净率 :2015年6月12日沪指见顶5178点时,银行板块总体市净率1.3-1.5倍。
分红收益率 :2015年股息率较高的有工商银行4.31%、农业银行4.18%、建设银行4.04%等,也有部分银行股息率相对较低,如平安银行0.97%、民生银行0.95%等,平均3-4%。
2015年牛市虽然是小盘股的大牛市,但银行板块也属于同涨同跌的状态,虽然涨幅远小于赛道股。当前银行板块的估值虽然有所修复,但没有跟随赛道同涨同跌,反而处于“跷跷板”的状态,当前估值水平如下:
平均市盈率:约6-7倍,比2015年低30%;
平均市净率:约0.6-0.7倍,只有20的5年的一半;
平均股息率:当前约4% - 5%,比2015年高30%。
所以当前的银行股无论如何都跟以往牛市不一样,不具备大跌、暴跌的基础,特别是对于有些成长性高的银行股,明年的估值又低了一大截。
银行板块重金参与的gjd、保险、红利基金等等,都是长线资本、耐心资本的典范,不会随便大幅买卖的。
我们广银粉也大多是耐心资本!
这轮银行股的行情,唯一鄙视的是公募基金,他们虽然刚开始为了响应号召买了些银行股,但很快他们就研究出了新的策略(强烈怀疑公募基金的量化团队用的是同一个大模型、策略趋同),在新的策略下:
疯狂报团指数里的非低估板块,同时打压指数里的低估板块。
这样他们就可以取得超越指数的业绩,年底分红又可以按照规模来收取了,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最近赛道股上涨时银行板块的跷跷板效应尤其明显,而银行板块里的股份行又是领头砸盘,这更像是公募基金的做法。
当然,公募基金蹦不了多久,不以价值规律选股,一旦后续资金跟不上,再次踩踏是免不了的。况且前几年广大基民被公募基金割了几轮的韭菜,老基民不会再上当,新的韭菜没这么快能跟得上。
当前A股最大的不同是平准基金的成立,这是我们股市不会崩盘的重要靠山,股灾来临,他们是不会买高估得离谱的赛道股的,低估的300指数是首选,银行板块更是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如果说gjd的操盘水平,跟2015年不可同日而语。这几年来,多少赛道股被炒作过了:
远的不说,就近五年炒作过的疫情概念股、白马股、新能源、医药股等等,还有什么雪Q结构产品之类的,他们最后不都崩了么?最后也没引起整个股市的大崩溃。反而不少银行股这几年来不断震荡走高,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所以不用怀疑最大的操盘手的水平。
总的来说,高估板块再热闹,树不会长到天上去,盛宴结束总有人兑现离场,最终先知先觉吃饱喝足走人,绝大多数后知后觉负责买单,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我们看他高楼起即可。
低估又有高分红,特别是还有成长性的股票,拿牢即可,长期收益基本上跟基本面同步,跟ROE同步,即使过程中有波折也无所谓。这是股票最基本的法则,时间是这类股票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