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在福州本地,关注永辉多年,从它尝试新零售开始买入,一直支持到胖改,然后到叶国富入股后清仓,小亏离场。
在福州市区,以前周边1-2公里,都有个永辉店,十分便利,老店的服务人员的差态度也就忍了。曾经新零售尝试时,店中店的创业氛围、小店员工的待客热情是能感受到的。
细问后,店中店的小摊位是有利润分成的,很有生机。
后来各互联网巨头入局买菜后,新零售的店中店消失了。
自从胖改后,我重新看到了希望。但在新店开业后,经过逐个月的探店,再次失望。
看着新店面热闹,店里多了自营品牌,摆设和陈列做得更清爽了。但这些都是表面,里子却依然烂。
(1)少数特大店,有特色菜,例如代客煎牛排、烤全猪等,都是很不错的,但是排队一堆人,密密麻麻堆了一堆,很乱,看着前期没有预先规划,体验很差。
(2)部分档位的试吃,店员态度也很差。
一方面,没有引导顾客排队,让顾客随意插队,现在好了,因为店面没啥顾客了 。
另一方面,试吃数量很少,一下就没有了。店员大妈还会怼一句“试了就要买,不买就不要试了”。
(3)部分店刚胖改了几个月,就冷清了。例如茶亭地铁站出口的永辉店,位置是中心的中心,但中午11点多去买菜,结账也不用排队啥的,人不多。
我去买了个手撕鸡,以正价购买,想着熟食应该是当天做的吧,买了就走了。回家一看,生产日期是两天前生产的。。。真无语,直接扔了。隔夜菜竟然拿到熟食区卖!!!但凡它打个折,我都留个心眼看个日期!信任感清零。
在做饭时间,通常是忘记买某个菜而临时线上买的,看着预估的到货时间是最晚半小时内,我就下单了,但送货比预定最晚时间迟了40多分钟,就很难接受了!
我在市区,离永辉店面才2公里不到,如果app告诉我要等上1个多小时才能送菜,我到楼下小店5分钟就买买菜来回了。
本质上,是永辉的app对骑手算法的巨大问题,这问题放在美团外卖上是很难理解的。
1、员工与永辉的利益绑定缺失,培训也不到位。
线下超市的优势在于服务和体验,员工是公司接触到顾客的最前线,员工的态度,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2、永辉追逐的是利润,而不是产品和体验。
很难理解熟食放3天后,依然堂而皇之放在货架前排销售,我还不如买预制菜。
“顾客为什么要到店里消费呢?”这个问题,永辉要好好想想。
小区楼下小店就有猪肉直营店、有鲜蔬店、有水果店,附近也有菜市场,为什么顾客还要去永辉呢。
3、app体验停滞,只能成为薅羊毛的工具。
配送超长延时,背后是配送骑手的算法问题。影响的不单是体验,更是成本。
永辉的app活动这几年一直是组队买菜,送积分(抵现金),留住大量的对配送时间不敏感、但乐于薅羊毛顾客。
这些顾客本来也打算去永辉购买(永辉的部分生鲜的确性价比高,而且货物还挺沉的),然后28元就免配送,每单还可以减5元(积分抵扣),然后就是把当天的菜拆成多单去购买。
结果是,购买价格更低,永辉还要额外增加配送和管理的成本。抢来的是一堆价格敏感型的顾客。然后永辉为了压低成本,就降低配送效率,反正羊毛党不在乎超时,最后形成负向循坏,把在乎时效而对菜价敏感度较低的顾客排除了,逼着找朴朴了。
【简说】当前永辉=极难生意模式+短视管理层+明显高股价。
1、永辉的生意本来就四面楚歌,不但要面对互联网企业的跨界竞争,又有本地同行朴朴的强时效和补贴,注定了是难做的生意。
2、管理层看重眼前利益,而非体验,难以扭转业绩颓势。
3、股价也不用看了,肯定是明显高的(以超乐观地预估,当下就算能扭亏为盈计算,净利率3%,算算有多少市值就知道了)
再差的公司,只要有资本炒作,给散户画饼,还是能解套的,但这种望天打救的感觉,很糟糕。永辉作为我的投资失败案例之一,经常警醒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