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臣倍健】护城河只有品牌,又无法预估未来业绩,相对来说,买伊利更省心

用户头像
steven简说
 · 福建  

最近看到朋友再次推荐汤臣,起因是中国老年化人口进入爆发期,见图

年龄最小60后已退休,将会更关注于个人健康,而且消费力强。

一、回顾我之前的决策

当时的判断是:靠营销渠道增长的公司,品牌、渠道、管理层、市占率等都不及伊利优秀;同时之前优势的线下渠道受医保政策所限,转到透明的电商渠道,需重构公司能力。

所以,投资汤臣是抱着捡便宜的态度去看。

股价从2023年最高23.5元,跌到现在11.5元,当前有便宜可占么?

二、业绩倒退。

1、从财报看,2025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23%,由于公司上半年营收高于下半年,环比没有意义。

2、上半年的销售费用相对下半年明显低,2024年下半年的亏损,组要是因为营收大幅下降42%所导致,虽然公司大幅减少了8个亿的销售费用。对于靠品牌支撑的汤臣而言,减销售费用会降低其品牌价值,是迫不得已的举措。

3、2024年净利大幅减少,也是因为营收大幅减少导致。

营收的转折点在于2023Q4。

2025年Q1和Q2同比仍然倒退,分别是-32%、-12%。

4、应收周转天数变长,关注是否放宽了收款账期。其他没有明显变化。

5、净利的质量依然是ok 的。

5、汤臣的市占率被蚕食。

汤臣市占率从2023年的10.4%,下降到2024年的9.3%,下降了额1个多点。

VDS(膳食营养补充剂)行业是持续增长的,但汤臣的营收反而倒退了。

【小结】分析的核心,是找到营收大幅减少的原因,并观察什么时候是拐点。

三、业绩倒退的元凶是什么?

1、医保政策对药房渠道的冲击。

(1)2020 年 9 月施行的《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第三条明确规定,医保基金仅支付《药品目录》内的药品费用,而保健品未被纳入该目录。

2024 年起,济南、上海等城市通过地方性文件细化执行标准,例如要求药店安装智能监控系统,实时比对销售记录与医保目录,违规刷医保卡购买保健品的药店将面临暂停医保结算资格等处罚。

(2)在2023年,经销模式的线下渠道(含药房)占比48.5%(45.9亿元),到2024年,该占比下降到45.6%(31.2亿元),少了14.7个亿。医保政策对药房渠道的冲击大。

2、公司在电商渠道发力,这是赤裸上阵的竞争,之前的线下渠道“摆货架”优势无法复制。

(1)整个VDS行业都在往线上走的趋势。

汤臣2024年年报也有说

(2)VDS行业的产品同质化严重,容易被细分品类的品牌所抢占,而且海外品牌也更有名气。

给50后、60后买保健产品的,是80后、90后的子女,由于现在海淘渠道方便,她们更偏向购买海外品牌,例如Swisse、Blackmores等。它们一是有多年的好口碑,而是价格比汤臣明显便宜。她们不但给父母买,也给自己买。海外品牌的市场侵蚀是持续的。

四、保健品品牌的终局

保健品厂家由于产品同质化严重,核心以品牌为护城河,终局演变为众多细分品类认知的品牌,而非一个品牌通吃。

从汤臣的自品牌策略也符合这个发展规律,

例如,老年人骨关节健康是“健力多”,学生眼营养是“健视佳”,益生菌是“lifespace”,中年政商人群的肝健康“健安适”等。

这决定了汤臣的营销费用需要维持在高位,或者收购细分品类的龙头品牌,例如“lifespace”。

但从收购“lifespace”的结果看,无论是对标的出价、对品牌和渠道的整合、对原管理层的同化,都是极困难的,成为商誉减值的爆雷点。

五、估值

1、对于以品牌为护城河的汤臣,市占率只有10%以内,未来增长也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总结来说,是“难度高的行业+优于同行的管理层”,与牛奶行业的“伊利”很像,

伊利除了品牌外,还有“优质奶源把控”护城河+"持续爆品创新”的成功案例,当前TTM市盈率是21PE,

那我给汤臣的估值最多15PE了。

2、从营收看,当前公司还未停止倒退。

当前公司策略是:1 线上线下区分产品推广,2是运营端按电商思路展开“人群触达×转化率×复购率”,3是线下经销商整合优化。

海外这块发展慢,2024上半年是6.5亿元,到2025上半年是6.9亿元,暂时可以不看了。

以乐观去猜测,汤臣下半年能不亏损(营收同比增加,销售费用严控),全年7.4亿净利×15PE=111亿市值(6.5元股价),与当前195亿市值有较大差距。

【简说】面对汤臣,我无法预估其未来的业绩表现,说明超出了能力圈,估值也会相距千里,最简单的办法是不买。

相对来说,与汤臣类似的伊利,除了价格贵之外,没有任何毛病,继续慢慢等机会吧。

#汤臣倍健# #伊利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