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t from # 全璟咨询 #
吉利德科学旗下Kite Pharma以3.5亿美元全现金收购体内CAR-T领跑者Interius BioTherapeutics。这一交易不仅将Kite从传统体外CAR-T领军企业推向体内疗法新赛道,更意味着制药巨头在追逐“下一代细胞疗法”时,竞争已全面升级。
作为首个将 体内CAR-T疗法 推进到临床阶段的生物技术公司,Interius BioTherapeutics近日成为吉利德科学旗下 Kite Pharma 的收购目标。双方宣布,吉利德将以 3.5亿美元全现金 完成这笔交易。
Kite目前已拥有两款商业化CAR-T产品——Yescarta 和 Tecartus,均为 体外CAR-T,需要采集患者细胞、在实验室改造后再回输。但 Interius的技术路线 却截然不同:它直接在患者体内生成CAR-T细胞,通过一次静脉输注,将CAR基因递送至患者基因组,从而诱导体内产生CAR-T及CAR-NK细胞,靶向B细胞恶性肿瘤。
这一差异化优势可能解决当前CAR-T疗法的三大痛点:
耗时与复杂生产 —— 传统CAR-T的细胞采集、加工和回输周期长,不适合病情快速进展的患者;
预处理化疗负担 —— 患者通常需接受清淋化疗(lymphodepletion),增加副作用;
规模化难题 —— 高度个体化的工艺使得成本和普及性受限。
Interius的候选产品 INT2104 已于2024年10月进入 I期临床,用于治疗B细胞恶性肿瘤。Kite方面表示,该平台不仅免除了复杂的细胞处理,也无需预处理化疗,具备跨疾病快速适应和大规模生产的潜力。
Kite执行副总裁 Cindy Perettie 强调:“体内疗法是一条极具前景的前沿道路,有潜力改变我们治疗患者的方式,使之更可及、更具规模化。” Interius首席执行官 Phil Johnson博士 也表示:“这次收购将帮助我们更快进入多个治疗领域,扩大体内CAR-T的应用范围。”
巨头争夺“下一代CAR-T”
吉利德的加入,使体内CAR-T赛道的竞争更加激烈。此前,艾伯维斥资21亿美元收购Capstan Therapeutics,阿斯利康支付4.25亿美元首付款获得EsoBiotec。相比之下,吉利德以3.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Interius,成本更低,但切入点明确:直接补强Kite的细胞疗法管线。
体内CAR-T:潜力与风险并存
优势:无需繁琐的细胞工艺,更适合大规模应用,尤其对病情进展迅速的患者可能改变结局。
风险:作为新兴技术,其长期安全性和疗效仍需验证,例如DNA整合的潜在基因毒性、持久性CAR-T反应的可控性等。
并购背后的战略逻辑
吉利德已在体外CAR-T站稳脚跟,但面对商业化瓶颈(高成本、有限患者覆盖),急需拓展新技术路线。Interius正好提供了一条“即现成又个体化”的新型模式。
从资本市场看,这笔收购体现了 大药企并购创新初创企业的节奏加快,尤其是在细胞与基因疗法领域。
行业信号
近期,艾伯维、阿斯利康和吉利德等巨头几乎同时下注体内CAR-T,可以预见未来几年该赛道将迎来 临床数据与并购交易的双重爆发。这不仅是技术探索,也是市场格局重塑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