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自老罗的暗中观察
最近老罗在港股翻石头,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国产算力宝藏——亿都国际控股(0259)。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个公司的亮点:领先的全国产沐曦超节点方案,国产算力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算力业务几乎白送的估值。
一、对标英伟达的全国产高密度超节点方案
今年算丰是第一次自己参展WAIC(算丰是亿都全资子公司),摆了一个超大的展台。最显眼的就是对标英伟达NVL72的全国产高密度机柜产品Shanghai Cube(以下简称Cube),也是Cube第一次对公众亮相。
而且不光是算丰的展台上有一套,老罗在沐曦自己的展台上看到还摆了一套Cube作为展示,说明沐曦对这套方案认可度还是相当高的。沐曦展台上最热闹的就是这套Cube,不断有人来围观。
其实Cube这个方案今年3月份就有相关的新闻报道,技术特色非常鲜明:1)首先是单机柜达到128卡的高密度部署,4*32卡的超节点;2)其次从GPU到交换机再到电容器,几乎从头到尾都用了国产方案,可以说是上海国产智算方案的集大成者。
这里给不熟悉算力的朋友做个简单的科普:现在算力集成拼的就是超节点(SuperPod)的能力,尤其是国产卡的单卡性能明显落后的情况下,超节点是国产算力实现追赶的关键。所谓的超节点就是32张以上的GPU,用超大带宽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单独的scale-up系统。然后以超节点为基础单位,通过传统的交换机互联(业内称scale-out),形成千卡、万卡集群。
英伟达最早向业界推出了NVL72超节点,也就是72个GPU全互联,而且恐怖的NVL144、NVL576已经在英伟达的规划之中。这次WAIC最引人瞩目的正是华为昇腾384超节点,也就是12*32卡机柜全互联,老罗也去现场围观打卡了。
我在WAIC现场研究了半天,发现算丰的超节点方案还是颇具竞争力的。32个GPU互联形成的超节点(CubeUnitas32),通信方案是沐曦原生的MetaXLink。我问了下,C550单颗GPU的带宽能达到896GB/s,这个基本就能对标H100的NVLink4.0了(带宽差不多就是900GB/s)。
根据现场的老师介绍,CubeUnitas32不仅支持TP32(32个张量并行),而且可以向下兼容TP16、TP8,实际测试下来相比4*8卡组网,性能提升非常明显,这就是超节点的好处!
我们可以对比下其他国产超节点方案。中兴通讯的Olink是可以支持到16卡,Olink的特点是开放标准,不同厂家的GPU都可以支持,系统的扩展性和灵活性很好,但scale-up规模上有所牺牲。
这次新华三推出的H3C UniPod S80000,可以实现64张互联,但是带宽就显得比较小了,只有576GB/s。
Cube的超节点内部用铜缆连接,这也跟NV的方案类似。但GB200的NVL已经是72卡全连接,NVLink5.0带宽又翻了一倍。算丰从宣传上一直在对标Nvdia,这几年肉眼可见国产进步还是非常明显,但NV真是强大到恐怖,所以国产还是要努力啊。
算丰的Scale-out方案也是国产,用的是云合智网的25.6T交换芯片,基于RoCE组网。国产交换芯片肯定是华为、中兴、盛科比较厉害,云合智网是什么梯队水平,有没有懂行的粉丝留言评价一下。看账面参数还是足够的,要知道昇腾384也只是用到19.2T的交换芯片。
Cube的算力密度也是一大亮点,单机柜实现128卡的集成,我逛了下其他展位,中兴是单机柜64卡,新华三也是单机柜64卡,昇腾则是单机柜32卡。单机柜要这么高的算力密度,对液冷、互联等集成能力要求是非常高的。
其实这里我们也能看出来亿都未来的商业前景了,沐曦GPU大量出货以超节点的形式,以大规模集群的形式,老罗认为算丰这套Cube超节点在沐曦体系内的No.1是毫无争议的,那么Cube一定会占优相当大比例的份额。
要知道今年寒武纪的出货就能接近100亿,沐曦目前作为国内GPU第三应该是没有什么争议的,假设沐曦未来3年内达到寒武纪今天的规模,100亿GPU对应200亿的集群规模,算丰在里面挣10个点就是20亿利润,挣5个点就是10亿利润,至少是上百亿的市值的想象空间,真是国产算力大黑马啊。
二、国产算力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亿都的传统主业是做液晶显示器和液晶显示器模组的,怎么就突然成为算力黑马了呢?仔细翻翻公告就能找到公司转型的来龙去脉。2023年6月起,公司就决定要战略转型AI业务。
24年算丰开始自己买国产卡做千卡算力集群,这时候说实话国产算力能不能做成说实话没人知道,所以只能硬着头皮做第一个吃螃蟹的。24年7月优刻得发了一个新闻,上线了中国第一个国产千卡算力集群。
要知道今年初优刻得十几天股价就爆炒了3倍,光20cm的涨停板就有4个,就是涨的是这个概念。回头做研究才发现,原来这个国产算力集群真正的投资方和运营方竟然是算丰!
从结果来看效果应该是相当不错的,算丰不仅在上海有丰收一号集群,还在继续在香港投资了丰收二号和丰收三号。看客户基本都是大学、科研机构、国资、港资,对合规有严格的要求。上海有国家的算力补贴,香港本身价格就高,算丰在这些地方是否已经实现了比较好的回本周期呢?
其实新闻稿里也写得很清楚了,算丰营运三个国产算力集群的宝贵经验,是Cube能够开发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算力手里这个中国首个千卡国产算力集群,应该就是买的沐曦的卡。网上有一篇关于沐曦招股说明的深度解析挖到了沐曦和算丰的独特关系,既是重大客户,又是早期股东。
搜索沐曦招股说明书就能看到,2024年算丰是沐曦第三大客户,采购金额高达1个亿。
网络文章提出了一种猜测,沐曦是用股权投资的机会换取的订单。但其实稍微挖掘一下就能看到,智源芯君(亿都子公司)是和景仓尧光(余杭国投子公司)同一轮进的。这里有一个背景,余杭国资在23年重点招商引资了沐曦,沐曦还把浙江总部放到欧美金融城了。
所以我们能够很明确的推理出事实先后顺序,亿都23年战略转型AI,然后投资了沐曦,24年看到了国产算力的巨大空间,再大批量采购了沐曦的GPU,建设了中国首个国产算卡智算中心,一不小心就做了国产算力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三、AI算力业务白送
亿都过去5年主营业务收入就是在10亿上下(若非特殊说明以下都用港币单位),每年扣非利润差不多就是1.8亿,股价也常年维持在1.5上下,常规分红年年都是0.05元/股,算下来差不多也有3.3%的分红率了。
除此之外,亿都也算一个投资公司,手里拥有巨额的股权投资,是江海股份(做电容器)的实际控制人,清越科技(做PMOLED)的第二大股东。
关键的是公司每次兑现投资收益都是真分红,22年清越上市之后,减持清越2个亿,减持江海电容2.4亿,紧接着就宣布了每股0.20+0.05元的两笔特殊分红,加起来分了2个亿。
24年出售江海电容15%的股权,卖了26亿,25年1月就宣布了17个亿的巨额特别分红。每股分了1.8元,这就非常炸裂了,要知道1月22号宣布那天股价只有1.9港币!老股东可以说光是分红就赚得盆满钵满。
我们再看看亿都手里还剩多少股权,按24/25财年的年报披露的数据,江海股份(002484)还剩13.81%,8月15日收盘总市值245亿,这就是34亿人民币,清越科技(688496)还剩28.08%股权,按照8月15日收盘44亿,这就是12亿人民币,就光是这个俩公司的股权就值46亿人民币。这还没算公司还搞了沐曦、云合智网、记忆张量(B站算丰信息视频介绍里面有)一大堆科技公司的少数股权投资,等沐曦上市之后,毛估估50-60亿人民币肯定是有的,关键是未来如果有进一步出手还真能给你分红。
现在亿都市值才27亿港币不到,手里50-60亿的股权投资,每年1.8亿扣非利润,怎么看算力业务都是白送的。
老罗也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各位读者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