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与其CEO埃隆·马斯克,再次将一个颠覆性的议题抛向了华尔街和全球科技界。根据9月5日公布的监管文件,董事会正式提议了一份潜在价值高达1万亿美元的薪酬方案。
这不仅仅是数字上的震撼。在马斯克那份创纪录的560亿美元薪酬方案被法官否决之后,特斯拉董事会非但没有退缩,反而选择了加倍下注。这份新方案的细节,清晰地勾勒出了特斯拉未来十年的宏大蓝图,以及一个核心目的:将公司的命运,与马斯克本人更彻底地捆绑在一起。
旧案未了,新局已开,要理解这份万亿薪酬方案的来龙去脉,我们必须回到原点:那份备受争议的560亿美元薪酬计划。
2018年,特斯拉为马斯克量身定制了一份天价激励方案,将其薪酬与一系列在当时看来近乎天方夜谭的市值与经营目标挂钩。然而,马斯克最终做到了。在他的带领下,特斯拉市值一度突破万亿大关。
然而,2025年初,特拉华州法官以“批准流程存在严重瑕疵”为由,裁定该方案无效,认为董事会未能独立地为全体股东的利益行事。即便股东后来投票重新批准,法官依然坚持原判。这场法律拉锯战不仅让马斯克个人损失惨重,也促使特斯拉将公司注册地迁往德克萨斯州,并誓言上诉。正是在这样焦灼的背景下,这份细节更惊人、目标更宏大的新方案应运而生。
万亿方案的蓝图,不只是钱,更是控制权与未来。
根据特斯拉提交的文件,这份新的10年期薪酬计划,堪称商业史上最大胆的激励方案。它并非一份固定薪水,而是一张通往未来的“任务地图”,马斯克必须完成一系列极高难度的挑战,才能分批解锁奖励。
图:万亿美元的薪酬方案的 12 个不同的水平,必须达到市值和运营里程碑
其核心结构分为两大支柱:
1. 惊人的绩效目标: 方案将授予马斯克约4.23亿股限制性股票单位(RSUs),分为12个梯度解锁。他必须同时达成市值和运营两类目标,具体包括:
市值目标: 将特斯拉的市值从当前的约1.1万亿美元,提升至8.5万亿美元。这意味着公司体量需要增长近8倍。
运营目标: 这部分更是直接定义了特斯拉的未来形态。
交付2000万辆特斯拉汽车(作为对比,2024年交付量不足200万辆)。
部署100万辆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
交付100万台Optimus人形机器人。
实现利润增长超过24倍。
这些目标环环相扣,每一个都指向一个远超“汽车公司”范畴的科技帝国。
2. 权力的“压舱石”: 方案的另一个核心,是解决马斯克最大的“心病”:投票控制权。一旦计划完成,马斯克的持股比例将从目前的约13%提升至约25%。这正是他此前公开要求的控制权比例,用以确保其在AI和机器人领域的长期战略不被激进投资者干扰。
此外,方案还附加了严格的“绑定条款”:马斯克必须在特斯拉至少任职7.5年才能兑现部分奖励,10年才能获得全部。并且,作为解锁最后一部分奖励的条件,他必须参与制定公司的CEO继任框架——这既是捆绑,也是在为特斯拉更长远的未来铺路。
毫无疑问,这份细节详尽的方案立刻让市场辩论进入白热化。
支持者认为,这是对“天才价值”的合理定价。 他们坚信,只有马斯克能带领特斯拉完成如此宏伟的转型。董事会主席罗宾·丹霍姆(Robyn Denholm)就表示,马斯克的“独特愿景”是实现目标的关键。将他的利益与这些颠覆性目标深度绑定,是确保成功的最佳途径。
但批评者的声音同样尖锐。 他们认为,这已经超出了商业激励的范畴。授予超过4亿股股票将严重稀释现有股东的权益。更重要的是,在马斯克同时掌管SpaceX、X、xAI等多家公司的情况下,外界有理由质疑他是否还能聚焦于特斯拉。尤其是在面对中国比亚迪等强劲对手的竞争,以及2024年交付量出现首次年度下滑的背景下,这种担忧不无道理。
这份万亿薪酬方案,是特斯拉未来道路上的一次关键抉择。它将接受所有股东的审视,并在2025年11月6日的年度股东大会上进行投票。届时,股东们还将对是否投资马斯克的另一家公司xAI进行投票,这进一步凸显了其个人影响力与特斯拉战略的深度融合。
最终,这一票不仅决定了马斯克个人的财富和权力,更是在回答一个根本性问题:一家科技巨头的未来,究竟应该托付给一位愿景宏大的天才,还是一个权力制衡的稳健体系?
特斯拉的选择,不仅将决定它自己的命运,也必将为整个商业世界留下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