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价值投资的达达
 · 泰国  

$PayPal(PYPL)$
1. PayPal 为什么要做自己的稳定币(pyUSD)?
稳定币(Stablecoin):锚定美元等法币的数字货币,比如 USDC、USDT。
PayPal 推出 pyUSD,想做的不只是“再多一个稳定币”,而是想把它变成 自己支付网络的核心清算层(Layer0)。
Layer0:最底层的基础设施。通俗讲,就是“自己建一条支付高速公路”,所有资金流都在 PayPal 的轨道(rails)上跑,不用依赖 Visa/MasterCard 的结算网络了。
这样 PayPal 就不是“别人路上的车”,而是“自己修路+收费”。
2. 对公链(比如以太坊)的推动作用
PayPal 会优先在 以太坊及扩展层(L2, sidechains) 上支持支付。
L2 / sidechains:二层网络或侧链,意思是更快更便宜的以太坊分支。
商家收付款、跨境支付、钱包结算、POS(刷卡机)、dApps(去中心化应用)都可以直接跑在链上。
类似 PayPal 当年普及“电商+信用卡支付”,现在它可能普及“公链+稳定币支付”。
3. 与 Visa 的不同
Visa 的做法:把稳定币当作“附加工具”,接入现有支付网络(rails)。
PayPal 的做法:自己就是 rails,想把稳定币变成新一代支付清算层。
4. 对竞争对手的影响
USDC(Circle):PayPal 会直接挑战它在“企业支付稳定币”的定位。Circle 优势是跟银行合作,但 PayPal 自带 4 亿用户和商户网络,能分流 Circle 的客户。
USDT(Tether):Tether 更偏向交易所和新兴市场,短期影响不大。但如果 PayPal 打通对接汇款和跨境支付,可能会蚕食 USDT。
银行清算网络(SWIFT、ACH、RTGS):传统银行跨境清算受威胁,因为稳定币支付更快、更便宜。
其他支付公司(Stripe、Square、Wise):如果 PayPal 把用户都拉进自己的网络,其他支付公司可能会被边缘化。
5. 为什么 PayPal 一定要自己做稳定币?
如果用别人的(USDC/USDT),手续费和利息都被别人赚走。
自己发行就能赚:
链上交易费
资金池利息(比如拿用户存的美元去买短期美债,赚利差)
战略考虑:Visa/MasterCard 占了它过去几十年的清算通道,现在 PayPal 想通过 pyUSD 变成 “Visa + USDC 合体”。
6. 为什么 pyUSD 一开始没做大?
监管延迟:2023 年美国稳定币法案迟迟没落地,PayPal 作为上市金融机构不敢像 USDT 那样“先上再说”。
定位模糊:刚推出来时,市场觉得 pyUSD 只是 PayPal 内部结算工具,不是公开的稳定币。
技术限制:2023-2024 年主要在以太坊主网,手续费高,缺少交易所支持。直到 2024 下半年才逐步上线 Kraken、Coinbase。
内部保守:怕冲击自己原有高费率的跨境支付业务,所以一开始推进很慢。
7. 转折点(2025)
政策明确:美国 Genius Act 稳定币法案通过,PayPal 拥有“合规身份”。
流动性突破:2025 年 8 月后,pyUSD 被集成到更多交易所和链上协议,交易量爆发。
用户教育完成:过去两年用户逐渐接受“稳定币=美元现金等价物”,迁移成本降低。
对比 USDC 的历史:USDC 早期也不温不火,直到 2020 年 DeFi 爆发才冲上去。现在 pyUSD 走的路几乎一样。
最终结论
PayPal 的 pyUSD 从“默默无闻的稳定币”,正在转型成“支付清算网络”的底层基础设施。
过去没发展起来,是因为监管不明+定位模糊+公司保守。
现在政策落地 + 交易所接入 + 用户教育完成,pyUSD 可能会从一个“点状业务”变成“底层基础设施”。
对 Visa/MasterCard、Circle、SWIFT 等传统清算体系构成实质威胁。
后续可以继续跟踪
监管进展:比如美国稳定币法案的实施细节,是否允许利息分配。
交易所支持度:看 pyUSD 会不会被 Binance 等大所全面接入。
商户落地:PayPal 什么时候推动电商、POS、跨境支付全面用 pyUSD。
用户增长:实际流通规模(现在几亿美金,未来是否上百亿)。
对手反应:Visa 会继续整合 stablecoin 吗?Circle 会不会寻求新的政商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