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玄科技在中报预披露中说上半年公司对供应链进行调整,对二季度的出货节奏造成一定负面影响,试着在中报财务数据中看看有没有异常数据显示这种调整?
虽然公司整体存货的账面价值从2024年末的7.24亿元略微下降至2025年6月底的6.94亿元,但其内部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这直接反映了供应链调整和出货放缓的状况:
原材料大幅增加:作为晶圆主要构成的原材料库存,其账面价值从2024年末的2.98亿元大幅增长至3.71亿元,增幅约为24.5%。
库存商品大幅减少:与此同时,产成品(库存商品)的账面价值从2024年末的2.50亿元锐减至1.39亿元,降幅高达44.4%。库存商品的急剧下降与公司声明的“二季度出货节奏造成一定负面影响”高度吻合,表明产品出库受阻。
这种“原材料增加而产成品减少”的存货结构变化,是财务数据中最能直接反映供应链正在调整,而终端产品出货不畅的有力证据。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26.58%
原材料:较期初增长 24.5%
库存商品:较期初大幅下降 44.4%
原材料的增长与销售增长的预期是匹配的,但库存商品的急剧下降与高增长的背景存在明显矛盾。唯一的合理解释是:销售需求依然强劲,但从“原材料”转化为“库存商品”的生产环节出现了瓶颈。这恰好印证了公司所说的“对二季度的出货节奏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原材料库存积压的同时,成品库存被快速消耗,这在财务上清晰地描绘出这样一个画面:
采购端(上游):公司依然在积极买入晶圆,可能是为了确保新供应链的物料供应,或是对未来市场依旧看好。
生产/封装测试端(中游):这个环节可能因为更换供应商、调试新产线或流程磨合等“供应链调整”原因,导致生产效率降低,无法及时将采购的原材料转化为可供销售的成品。
销售端(下游):由于出货节奏受影响,公司只能依靠消耗已有的库存商品来满足部分客户订单,导致成品库存水平急剧下降。
另一个可以佐证的侧面信息是: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26.58%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 15.06%
营业成本的增速远低于营业收入的增速,这使得公司的毛利率从去年的33.2%提升至39.3%。这表明公司并不是通过降价清库存来维持销售,销售的产品依然保持了较高的盈利能力。这也进一步排除了“恐慌性抛售导致库存下降”的可能性,而更支持“供给端受限导致库存下降”的判断。
因此,虽然 26.58%的销售增长是原材料库存增加的驱动因素之一,但这无法解释为何在销售旺盛的背景下,库存商品会出现如此大幅度的下滑。
将所有数据结合来看,最合理的解释是:市场需求增长(拉动原材料采购) 与 供应链调整(阻塞生产环节) 两个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销售增长耗尽了成品库存,而供应链调整的瓶颈阻止了成品库存的有效补充,同时导致了上游原材料的积压。
销售增长的确需要增加原材料备货。但正是这个增长叠加了出货不畅,才共同造就了财报中“原材料”与“库存商品”一增一减的鲜明反差,从而强有力地证实了公司正在经历一次影响了出货节奏的供应链调整。
产成品(库存商品)的账面价值从2024年末的2.50亿元锐减至1.39亿元,降幅高达44.4%。根据此数据推测
期初库存商品:2024年末,公司账上有价值 2.50亿元 的库存商品,这是为了支撑未来销售的基础。
销售增长带动库存增长的假设:公司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了 26.58% 的营收增长。在一个健康的增长周期中,为了匹配销售规模的扩大、保证供货稳定并建立安全库存,公司的成品库存水平理应与销售额保持同等或相近比例的增长。
计算预期库存:基于这个合理的假设,到2025年6月底,公司的库存商品账面价值“本应”达到:
2.50亿元 × (1 + 26.58%) ≈ 3.16亿元
实际库存商品:然而,2025年半年报显示的实际库存商品账面价值仅为 1.39亿元。
计算库存缺口:将“预期值”与“实际值”相减,我们得出的缺口为:
3.16亿元 (预期) - 1.39亿元 (实际) = 1.77亿元
这个 1.77亿元 的“库存缺口”代表了什么?
它代表的是因生产环节不畅(即供应链调整影响),导致本应生产出来并计入库存,但最终未能完成的产成品价值。
这些未能生产出来的产品,无法被交付给客户,从而直接导致了销售收入的损失或递延。
考虑到公司正处于高增长阶段,市场需求旺盛,这部分“库存缺口”有极大概率是可以转化为销售收入的。
因此,这个 1.77亿元 的数字,可以被视为因出货节奏问题而损失的销售机会(按成本计)的直接量化指标。
我还是坚持以前的预期:粗略估计影响Q2的销售1~2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