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浪财经
日前,荣盛发展发布公告称,决定终止发行股份购买荣盛盟固利新能源科技公司68.39%股份并配套募集资金的计划。
公司解释称,终止原因是“拟收购资产所在行业环境较本次交易筹划初期已经发生巨大变化”。这一决定标志着荣盛发展试图通过跨界新能源实现自救的计划暂时夭折。
荣盛发展此次终止收购的新能源公司——荣盛盟固利,曾是这家房企试图摆脱行业困境的希望所在。
根据公告,荣盛发展原计划以发行股份方式购买荣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荣盛盟固利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8.39%股份,同时收购其他股东持有的部分股份。
这项交易自推出以来就备受市场关注,因为它代表着荣盛发展试图从传统房地产向新能源领域战略转型的关键一步。
荣盛发展在公告中表示,在推进交易期间,公司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积极推进各项工作。但最终,公司董事会审慎研究后还是决定终止本次交易。
事实上,荣盛发展的财务状况令人堪忧。根据2024年年报,公司去年营业收入约380.09亿元,同比减少35.53%。更触目惊心的是,归母净利润亏损约84.43亿元,亏损同比扩大2293.07%。
这一亏损情况在2025年并未得到改善。根据2025年半年度财报,荣盛发展上半年营业总收入141.81亿元,同比下降28.19%;归母净利润为-28.67亿元,同比下降805.49%,毛利率仅3.9%,近一年半时间内,公司巨亏超110亿。
比巨额亏损更严峻的是荣盛发展的债务问题。截至2024年末,荣盛发展总资产约1617.62亿元,同比减少21.42%。
年报披露,公司未能按期偿还的银行贷款本金达259.46亿元,利息49.55亿元,逾期总额合计309.01亿元。这一数字令人震惊,意味着公司面临着巨大的流动性压力。
截至2025年6月末,荣盛发展的总资产为1483.66亿元,总负债为1336.14亿元。据此计算,资产负债率已高达90%,远远超过行业健康水平。
荣盛发展在财报中坦言,公司坚持“以现金流为主线,增效减费”,强调要“过苦日子、紧日子”。但面对如此庞大的债务,公司的自救措施显得杯水车薪。
在荣盛发展面临困境的同时,公司大股东的高比例股权质押也引起关注。
5月16日,荣盛发展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荣盛控股的一致行动人荣盛创投将其所持有的4394.67万股股份全部质押。占公司总股本比例的1.01%。
截至公告披露日,荣盛控股及其一致行动人累计质押股份数量为15.23亿股,占其所持股份的90.36%,占公司总股本的35.03%。
股东高比例股权质押通常反映其资金链紧张,同时也可能对公司治理和稳定性带来潜在风险。
为应对危机,荣盛发展在财报中提出了多项自救措施。
公司表示,将继续重视“保交楼”工作,调动各种力量克服困难,用心保交付、保品质。在现金流管理方面,公司宣称将“狠抓现金流,增收减支,努力去库存”,聚焦签约回款、行销费用管控。同时,公司还将做好沉淀资产的盘活,提升资产效能。
此外,荣盛发展还计划扩大非房领域的营收和利润,降低涉房营收比例,努力开拓和夯实非房新业务。各产业公司将在增加净资产、做优利润、贡献现金流上再下功夫。
然而,随着新能源收购计划的终止,公司通过业务多元化实现转型的路径变得更加不确定。
在2024年年报中,荣盛发展坦言:“2025年是公司实现脱危解困的攻坚之年,公司面临的形势更加艰险,任务更加艰巨”。
随着新能源转型之路中断,这家曾经连续四年销售额破千亿的房企,如今只能继续在保交楼、去库存、降负债的艰难道路上蹒跚独行。
注:本文创作借助AI工具收集整理市场数据和行业信息撰写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