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罗斯反身性理论的三类公司模型:为什么MSTR是最极致的案例?

用户头像
李药师2003
 · 北京  


一、从索罗斯的反身性理论谈起

在《金融炼金术》中,索罗斯提出了著名的“反身性理论”:人的认知不仅试图理解现实,还会参与并改变现实;而现实的变化又反过来塑造人的认知。这个认知—行为—现实之间的循环,构成了他对金融市场“非均衡演化”的理解基础。
当这种机制在金融市场中展开时,就会形成一种典型的价格结构:基本趋势先推动价格上涨,价格上涨引发主流认知偏见的放大,进而推动更多资金流入,从而进一步强化价格趋势,最终形成泡沫,再进入偏见破裂与信心崩塌的萧条阶段。
这是索罗斯“繁荣—萧条模型”的基本骨架。但它并不是对所有公司都适用的。在实际观察中,我发现不同类型的公司,在其结构、特性与市场互动中,对反身性的响应程度差异极大,甚至可以按“反身性强度”进行分类。
二、三类公司与反身性的递进模型
第一类:价格无法影响基本面的公司(弱反身性)
这一类公司通常是现金流稳定、业务结构成熟的大企业,比如白酒、传统互联网巨头等。它们不依赖资本市场融资来驱动扩张,账上现金充沛,即使股价上涨,对其业务本身的影响微乎其微。
在这种公司中,反身性主要体现在“认知层面”:股价上涨 → 市场看法改善 → 更多人买入 → 股价再涨。但价格无法反过来影响企业的经营行为,也无法带动存量业务的盈利能力。
因此,这类公司最多只能出现有限的偏离,例如:价值上升10%,股价上涨50%。反身性力量较弱。

第二类:价格可影响扩张但不影响存量资产(中等反身性)
典型如港股2020-2021年间的物业公司。它们在高估值期通过增发融资收购其他低估值物业,实现规模扩张,进而改善整体盈利。
这类公司具有反身性的某些特征:价格上涨 → 更强融资能力 → 并购能力增强 → 总体盈利提升 → 股价再涨。但其关键限制在于:收购的资产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因收购行为本身提升其原有盈利能力。原有资产的利润仍受现实经济限制,不具备同步膨胀的能力。
所以这是一种“单向扩张型反身性”:只能通过不断并购新资产拉高整体价值,而无法提升已有资产的价值。

第三类:价格主导一切,动态与静态资产同步膨胀(强反身性)
这类公司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MicroStrategy(MSTR)。
MSTR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企业,而是一个资本结构映射在股市上的橙子购买工具。它的股价上涨可以直接增强融资能力(可转债/增发),而所融资金全部用于买入橙子。
这时发生了两个质变:
1. 它通过溢价融资买入橙子,实现了每股含有橙子数量上的上涨。

2. 它每年的买入量远超供给量,推动了橙子价格持续上涨。这使得每股持有的比特币价格上涨。

注意,这个价格上涨不仅包括了新购买的橙子,还使得原来的橙子价格同步上涨。这和物业等其他上市公司的融资扩张只能带来增量,不能使存量增值形成了鲜明对比。

更关键的是,它的买入行为还构成了对市场流动性的持续锁定。


三、MSTR的“双闭环反身性模型”:恐怖的结构封闭性

MSTR构成的是一个少见的“双闭环反身性结构”:
🔁 闭环一:价格推动型正反馈循环
MSTR股价上涨 → 融资能力增强 → 买入更多橙子 → 橙子上涨 →公司动态静态基本面提高→ 市场信仰强化 → 股价继续上涨

🔒 闭环二:流动性锁定型反身性
MSTR从不卖出橙子 → 市场可售供给大幅减少 → 卖压极度收缩 → 小额买盘就能推动橙子上涨 → 反过来再次增强公司估值与市场情绪
这与传统的股市泡沫不同。一般泡沫破裂的原因在于:估值过高 → 新资金接盘乏力 → 稍有抛压即引发踩踏。但MSTR不卖,供给收缩,反而构成了“价格封顶而非回落”的可能性。

四、总结:重新理解索罗斯,重估MSTR的结构性潜力

第一类弱反身性
价格→认知→价格,无法改变企业基本面,涨幅有限。

第二类中等反身性
价格→融资→收购→提升动态基本面,无法影响静态基本面→认知→价格

静态资产无法改变,动态收购资产有天花板,涨幅比第一种可观。

第三类强反身性
价格→融资→买橙子→橙子涨→基本面全面提升,无论数量还是价格,无论增量还是存量→认知→价格

无天花板;存量资产同步升值;不卖出锁死下跌通道
理论上无限,除非信仰破裂或外部干预

MSTR不是泡沫,而是泡沫机制的设计者。它是我们时代里,最接近“金融炼金术”本体的公司。

五、理论极限:如果外部因素进一步助推
目前MSTR一年可能买入高达橙子全网产量的两倍,而全球真正流通的橙子本就稀少。如果未来再出现以下情景:
• 美联储重启宽松;
• 主权基金或国家机构开始大量配置比特币;
• ETF资金持续流入;
那么MSTR的双重闭环将会放大至极致,构成反身性主导的类垄断趋势结构。届时,橙子和mstr的价格可能会上涨到让人瞠目结舌的点位。

以上个人观点,可能谬误。据此投资,盈亏自负。

最后再补充一句,很多朋友包括去年的我,按照pb溢价率给mstr和类mstr的博雅互动估值,这是不准确的。

更准确的方式是按照pe给这类企业估值。后面若是有闲再展开论述。

$博雅互动(00434)$ $Microstrategy(MSTR)$ $iShares Bitcoin Trust ETF(IB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