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建生产基地和外包,哪种零食模式更好

用户头像
长线是金11
 · 湖北  

前不久,和人进行交流,聊到了零食行业这个话题。

这位朋友称,别看都是卖零食的,不同品牌的生意模式还真有点天差地别,有自建生产基地,主要靠自己生产零食的,例如甘源,劲仔,有友,盐津等;还有自己不生产零食,走代工路线的,像三只松鼠,来一份和良品等。不过目前看,还是自建厂模式比较好,代工的一批好像都陷入了比较严重的瓶颈问题。

然而,个人却认为这两种模式应该说是各有优劣。

先讲自建厂模式,优点很明显,一是便于产业链把控,从原材料进货、生产加工到销售渠道输送,各个环节亲力亲为,更容易把握产品品质,防范食品安全风险。

二是自建生产基地的零食品牌,通常比那些主打代工的零食品牌毛利率要高,例如良品铺子虽然明显卖得比盐津铺子更贵,但是毛利率却一直不如后者。

其中的道理很简单,少一个中间生产方分利润,从原材料、生产加工、到销售渠道,各个环节掌握在自己手上,可以降低不少经营成本。

但是,缺点也同样非常明显,自建厂模式从建设生产基地、仓储到物流,必然涉及到重资产、高资本支出,企业往往创造不了什么自由现金流

比如盐津铺子,2012-2024年,13年间公司累计创造了37.65亿经营现金流,但是期间累计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也高达31.76亿,后者占前者之比高达84.36%,赚到的钱不断要进行再投入,可供自由支配的极少。

代工模式下的优缺点则与之相反,轻资产、低资本支出属性下,更容易创造自由现金流,赚真钱的能力更强。

例如部分代工、部分自产的三只松鼠,近十年来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支出仅占经营现金流的52.77%,资本支出占比明显比盐津铺子要低得多。

不过,缺点在于品控难度更大,毕竟中间多一个食品生产方,很多细节不如自己亲自操持来得令人放心;同时经营成本居高不下,很容易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良品、三只松鼠都曾不止一次遇到这种情况)

至于两种模式在现实中的PK,大家肯定会倾向于认为重资产打败了轻资产,理由就是盐津比较强势,而良品、松鼠则表现比较弱势。

但是,我个人觉得这样看其实有点片面,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我们是以现在的时间节点在看问题,如果把时间节点切换至2020年之前,那个时候良品、三只松鼠非常火,风头明显压过了当时的盐津铺子,那么你是否又会于2020年得出轻资产比重资产模式更好的结论呢?

显然,两个时间节点,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答案。真心应了一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事实上,真正使盐津铺子表现比良品、松鼠好的原因,不在于重资产、轻资产两种模式的优劣,而在于这几年的消费风向更适合于前者,而不利于后者。

自从2022年房地产见顶之后,国内消费市场就出现了断崖式降级现象,节衣缩食过紧日子成为一种趋势,但是一些习惯于吃零食或者家里有小孩的人,该有的零食消费依然少不了。

这种背景下,定位大众化,价格比较亲民的零食品牌显然更能迎合新的消费风向,而定位高端、价格较贵的零食品牌自然会备受冷落。毕竟可吃,可不吃的东西,没必要为之花太多钱。

我们可以扪心自问,盐津铺子真的比良品更好吃吗?未必,只是我们真的不想为一些非必要性消费支付太多的溢价罢了。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今日话题 @雪球达人秀 @雪球创作者中心 $盐津铺子(SZ002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