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调味品市场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
龙头老大海天味业表现最好,1-6月共实现营业收入152.3亿、净利润39.14亿、扣非净利润38.17亿,分别同比增长7.59%、13.35%、14.77%。三项数据均刷出历史新高,颇有一些“胡汉三又回来了”的势头。
另外两家大佬却显得极为低迷:千禾味业,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3.18亿、净利润1.73亿、扣非净利润1.71亿,分别同比-17.07%、-30.81%、-30.45%。
中炬高新旗下的美味鲜,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0.98亿、净利润2.47亿,分别同比-17.91%、-36.81%。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同属一个行业,理论上都会受到上半年消费低迷的影响,并且在品牌口碑方面,貌似也没有什么本质化的差异,为何表现会截然不同呢?
对照中期报告,可以看到三家公司分别对上半年有着以下描述:
海天味业,尽管餐饮端需求陷入低迷,但是来自工业端的需求起到了一定补足作用,公司通过精细化管理和供应链优化,有效控制了成本,使得毛利率继续维持在较高水平。
千禾味业,主要是受“零添加质疑”负面舆情影响,导致本期销售收入减少,叠加本期利息收入大幅少于去年同期这一不利因素,业绩进一步遭受蚕食。
美味鲜,公司上半年主动优化供货策略,针对销量领先的经销商实施去库存措施,旨在战略性重塑市场价格体系,重振经销商信心。此外,受销售费用继续维持高位,本期票据贴现手续费、长短期借款利息增加等因素影响,以至于净利润下滑比营收下滑更为明显。
这种说法是否可信呢?我看了下中炬高新今年上半年的毛利率,同比提升了2.42pct,相对于前几年进步明显,还算比较符合逻辑,说明砍掉的主要是低效库存。
从三家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是上半年整个行业虽然也受到了消费低迷的影响,但是由于属于刚性需求领域,市场需求规模总体受冲击仍然十分有限。
其中,千禾主要因为今年3.15被爆出酱油产品含有“镉”成分,直接被带崩了销售口碑;而美味鲜,按自己的说法,主要系主动优化战略收缩所致。此消彼长之下,最大赢家自然也就非海天莫属了。
此时此刻,回过头再看2022年底海天所经历的“双标门”负面舆情事件,显然我当初的研判是完全正确的——随着时间推移,舆情负面事件会逐渐被人们所淡忘,国内的所有品牌口碑其实差距都不大,千禾未必就比海天更经得起食品安全焦虑的考验。别看海天现在是只人人喊打的落水狗,但是只要它的品牌知晓度、渠道渗透率等巨大优势还在,其市场地位依然很难被撼动,最终还是会乘竞争对手打盹时东山再起。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