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寒冬或至:为什么我还是持有中国石油

用户头像
家庭主夫的笔记
 · 加拿大  

本来不想写的,但有人因为我买了西方石油

为了不误导别人,我现在要提前澄清几点

1. 我的主要油气仓位在中国石油西方石油只是 sell put。未来我给西方石油准备了一大笔现金但我现在不买。请不要因为我现在买入西方石油。

2. 我看好的是远期(不是今年)的油价,指望行业不大出血就立马出清是不现实的。

再聊一聊油价的现状中我提到可能会有一次终极杀跌

大宗商品研究里,我们把大宗商品的超级周期描述为:

上行阶段约 10–35 年,而完整一个周期约 20–70 年

市场与技术派评论里常把上述区间简化为约 30 年一轮:10 年上、20 年下,也就是10/20 规律。

把这一定性框架映射到原油,就是:拐点不由观点决定,而由投资出清+闲置产能见底决定,所以短期需要一段偏低价格去出清,之后才有更扎实的中期上行。

油价的多头逻辑基础确实存在,但实质性上涨仍需较长时间酝酿。短期应先关注下行风险,待充分调整后再考虑反弹机会。在形成中期上升趋势前,油价需在50-60美元区间充分整固。这一过程将迫使非OPEC+产油国削减资本开支,从而抑制未来供给增长。换言之,中期看多的前提是短期承受低油价的压力。OPEC+需要逐步提高产量、消化闲置产能。这一进程虽会在初期压制价格,但将为后续上涨奠定基础。

三季度是传统旺季,四季度需求通常弱于三季度。中东国家发电等领域加快去油化,降低本国石油消耗,改变中长期需求结构。四季度用电需求下降后,中东国家用来发电原油产能就有可能用来出口。中国 SPR 今年一直在补库,持续支撑市场,现在可以看到已经提前补足库存。

所以四季度油价如果暂时跌到 50–60 美元我一点都不意外。

要迎来油价牛市,虽然存在温和磨底后缓慢上涨的可能,但更大概率是先经历一轮深度调整的阵痛,充分出清后才能迎来真正的大涨行情。

所以拿石油纯上游股票的人,虽然有些人不爱听,但我想说,最好做好熬很长一段时间的准备。

但我为什么还是持有几百万股中国石油呢,因为中石油的天然气产业链属于公共事业行政定价,这部分年净利润大概率稳定在千亿以上。进口气成本和油价挂钩,油价下降成本可以下降几百亿。炼化新材料强化后现在也能贡献几百亿利润。

我个人认为就中石油港股当下的市值而言,原油上游不赚钱也没关系,因为天然气产业链产生的自由现金流就足以维持当下的分红水平。

带全家人出门玩几个月,闭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