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与城燃公司:天然气顺价机制的层级差异与演进逻辑

用户头像
亲爱的阿兰
 · 加拿大  

天然气从上游资源到终端用户的价格传导遵循清晰路径:上游供应商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通过国内自产气田和进口资源供应天然气,包括中亚、俄罗斯管道气以及海外LNG,经由国家管网集团的长输管线系统和储气调峰设施,在城市门站完成向城燃企业的交割。城燃企业的采购成本主要由门站价和管输费构成,在此基础上加配气价形成终端售价,配气价遵循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原则制定。这构成了我国门站到零售的三级价格体系基本架构。
历史上存在上游中石油承受成本压力巨额亏损而下游城燃企业维持稳定盈利的结构性错位。当进口成本和现货价格上涨时,门站价向终端的传导缺乏灵敏性,调整节奏明显滞后。与此同时,城燃企业依靠成本监审加合理收益模式核定的配气价,叠加接驳安装等增值服务收入,保持了相对稳定的盈利水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在近年已显著改善并持续收敛。
近年形成的新顺价逻辑呈现两层传导机制,各有明确抓手。
批发端顺价在中石油层面运作,服务对象包括城燃企业、燃气电厂和大型工业用户。门站价和直销价围绕基准门站价浮动,结合季节性差价和合同条款进行联动调整。多地按旺季上浮、淡季退出规则执行非居民用气联动,如北京2023年11月至2024年3月上浮0.43元/立方米,季末取消上浮。近两年上下游联动机制已实现常态化,各地按规定动态调整非居民和工商用气价格。主管部门明确推动建立健全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提升门站价对成本与供需变化的映射效率。
市场化配套方面,交易中心成交量和品种活跃度持续提升,为灵活采购和价格发现提供有力支撑。2024年上海油气交易中心天然气成交量达1234.13亿立方米(双边统计)。中石油2024年天然气销售分部经营利润约540.1亿元,同比增长25.5%,充分显示批发端顺价与成本管理成效。
当期合同价格安排对管制与非管制气、季节性差价、上浮幅度进行结构化设计。2024年合同年度讨论重点包括管制气并轨、基准门站价统一上浮比例等议题,行业报道显示并轨后统一上浮18.5%,目的在于增强批发侧价格弹性与可预期性。
昆仑能源为例,城燃公司终端顺价在昆仑能源层面实施,面向居民、工商业和公服用户。终端售价由综合采购成本和配气价构成,综合采购成本包含门站价和管输费。但地方定价程序、听证制度与区域竞争格局决定了传导时效性和完整性不如批发侧刚性。昆仑能源2024年数据显示,居民顺价覆盖率达61%,平均销气价2.84元/立方米,平均购气价2.37元/立方米,综合价差0.47元/立方米。这反映出终端顺价稳步推进但节奏不完全同步,业务结构包括工业公服占比、加气场景等因素也影响综合均价和价差水平。
从层级差异看,中石油顺价机制聚焦上游成本向门站和直销价的传导,主要通过合同与季节性条款、联动机制和交易中心实现;昆仑能源顺价机制着眼于采购成本向终端零售价的传导,依靠地方联动和配气监管推进。
历史错位正在收敛。近年上下游联动、季节差价和交易中心机制已成常态,批发端传导效率显著提升;终端覆盖率稳步上升,但区域节奏差异将长期存在。

相比2024年,进口气成本和油价挂钩进入通缩周期,年成本下降300-360亿元。而门站售价2025-27逐年温和上调(之前有过一次大幅上调),逐年带来百亿以上的利润成长。

未来几年即使在油价底部,中石油仍有条件实现千亿分红。现在被拿来调控指数,我依旧认为是个买点。

按鲍威尔的说法,就业不回暖今年接下来大概率就是两次25bp的降息。而北美初级岗位招聘因为AI和外包大幅减少,青年就业难我是亲眼所见。

年底3.5%-3.75%的利率对 7% 的可持续股息,我选择在此处徐徐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