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聚焦中石油的天然气销售分部的成长性与盈利测算,即从采购到国内批发零售的价差业务,不包含上游勘探开发板块。2024年该分部经营利润约540亿元,天然气销售总量2,878亿立方米,其中国内销量2,278亿立方米。
中石油天然气销售分部的核心增长逻辑是合同价格带优化,而非简单提价。首先是价格机制改革与结构升级。最新一季口径下,管制气上浮省级门站基准价18.5%;非管制又分两档:I型=门站基准+70%(且有2.64元/方上限),II型=锚定进口LNG到岸价(CIF);增量现货可直接按市价成交。 2025/26合同年度,非采暖季管制气占比从65%降至60%,浮动定价比例从3%升至7%;采暖季非管制固定与浮动定价比例从42%和3%调整为38%和7%,推动更多气量向市场化定价机制转移。值得注意的是,合同年度为每年4月至次年3月,2024自然年仅计入9个月新政效益,2025年1-3月将释放全年化增量。
其次是零售业务占比稳步提升。2024年国内零售占比24.5%,公司中长期目标提升至40%,年均增长1-1.5个百分点。零售业务毛利率高于批发,通过业务结构优化提升整体盈利能力。
进口成本进入下行周期是另一个重要因素。管道气和LNG长协价格与国际油价挂钩,随着油价回落及定价时滞影响,2025-2027年进口成本将进入下降通道。据测算,布伦特原油每下降10美元/桶,进口气成本可降低约180亿元税前,考虑市场传导,企业留存比例按75%中性估算。
分部增长并非依靠统一涨价,而是通过合同机制市场化、零售占比提升、进口成本下降三重因素叠加,实现单位毛利的阶梯式增长。
基础假设与核心参数方面,国内销量预测2025年、2026年、2027年分别为2,392、2,536、2,66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6%、5%。内销均价假设2025年至2027年维持2,430元/千立方米,即2.43元/方,价格平稳但通过结构优化提升毛利。
2025年利润跃升主要源于四大驱动因素。2025年相比2024年,天然气销售分部税后利润增长主要来自以下方面:进口成本大幅下降是最主要贡献,油价预期从2024年约80美元/桶降至2025年约65美元/桶,降幅15美元,按每降10美元增利135亿元计算,贡献约202.5亿元。合同结构优化也带来显著效应,2025/26合同年度部分气量从管制定价转向市场定价,保守估计5%气量转移,年化效应摊至2025自然年9个月,单位净利提升0.017元/方,贡献约30.5亿元。销量自然增长贡献方面,国内销量增加114亿立方米,按2024年单位利润0.237元/方计算,贡献约27亿元。价格机制改革的全年化效应也不容忽视,2024年仅计入9个月,2025年1-3月补充全年效应,贡献约14.6亿元。四项合计增量约275亿元,解释了2025年利润大幅跃升的原因。
2025-2027年盈利预测显示稳健增长态势。基于2024年实际利润540亿元,假设油价路径2025年、2026年、2027年分别为65、63、60美元/桶,预测分部EBIT如下:2025年预计790-814亿元,相比2024年增量250-274亿元;2026年预计868-917亿元,相比2025年增量78-103亿元;2027年预计962-1,038亿元,相比2026年增量94-120亿元。
从增长动力看,成本优化贡献在2025年约202.5亿元,2026年追加27亿元,2027年追加40.5亿元。结构优化贡献方面,年均提升0.02-0.03元/方,累计效应逐年扩大。
关键敏感性分析显示多个变量影响盈利水平。企业留存比例是重要变量,悲观情景下60%留存,每降10美元油价仅增利108亿元;中性情景75%留存,每降10美元油价增利135亿元;乐观情景80%留存,每降10美元油价增利144亿元。销量增长弹性也值得关注,每增加10亿立方米销量,按结构优化效应可增利2-3亿元/年。零售化推进速度同样影响盈利,保守情景下零售占比年增1个百分点,单位毛利年增0.02元/方;积极情景下零售占比年增1.5个百分点,单位毛利年增0.03元/方。
中石油天然气销售业务正在经历一轮结构性增长。这种增长质量不依赖简单涨价,而是通过价格机制市场化、业务结构优化、成本管控实现。增长确定性强,合同改革已落地,零售转型稳步推进,进口成本下降趋势明确。增长持续性好,2025-2027年呈现阶梯式稳健增长,天然气销售分部经营利润有望从540亿元提升至千亿元级别(年化增速 20%-30%)。公司财报上能看到释放多少未知。
在温泉酒店用手机写的,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