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产业空间
 · 北京  

$时代电气(03898)$
据元宝,业务增量来自如下(难以量化):
时代电气中车时代电气,03898.HK/688187.SH)作为中国轨道交通装备领域的核心供应商(隶属中国中车集团),其轨道交通合同增量主要依赖国内市场需求韧性、海外市场拓展、技术升级及新兴场景落地等多维度驱动。结合行业趋势、政策导向及公司业务布局,2025年下半年其轨道交通合同增量可能来自以下几个方向:
一、国内市场:存量更新与增量建设双轮驱动
国内轨道交通(高铁、地铁、城际铁路等)仍是时代电气的基本盘,2025年下半年的增量需求主要来自既有线路更新改造和新建线路交付两大领域:
1. 既有线路设备更新需求集中释放
国内高铁、地铁大规模建设始于2008年后的“四万亿”计划及“十三五”期间,目前部分早期线路(如2010年前投运的高铁、2015年前投运的地铁)已进入车辆/设备更新周期(一般地铁车辆寿命约25-30年,核心电气系统如牵引变流器、信号系统等需10-15年升级)。
高铁领域:和谐号动车组(CRH系列)部分早期车型进入检修期,需替换或升级牵引系统、网络控制系统等核心部件;复兴号(CR400系列)虽较新,但智能化、节能化改造需求(如升级IGBT模块、轻量化设计)将带来增量订单。
地铁领域: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早期地铁线路(如北京1号线、上海2号线)的车辆电气系统面临老化,需更新牵引变流器、辅助电源、信号系统(如CBTC升级为FAO全自动驾驶系统),这部分需求将在2025年后集中释放。
2. 新建线路交付:高铁“八纵八横”与城际铁路补短板
国内轨道交通网络仍在完善,2025年作为“十四五”末期,部分规划线路进入交付高峰期:
高铁“八纵八横”剩余段:如京雄商高铁、沪渝蓉高铁(武汉-宜昌段)、成达万高铁等项目,2025年将进入车辆及设备集中交付期,时代电气的牵引变流器、列控系统(CTCS-3级)需求将随整车厂订单同步增长。
城际铁路与市域(郊)铁路:“十四五”重点推进的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等城市群城际铁路(如宁淮高铁、深惠城际),以及“轨道上的都市圈”市域铁路(如成都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其车辆电气系统需求(如高功率密度牵引变流器、智能监控设备)将成为新增长点。
二、海外市场:“一带一路”与全球轨交复苏机遇
时代电气依托中国中车的全球化布局,海外市场是近年重点突破方向,2025年下半年增量或来自:
1.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轨交项目落地
东南亚(印尼雅万高铁、中老铁路延伸线)、中东(沙特麦加轻轨、阿联酋迪拜地铁)、非洲(埃塞俄比亚亚吉铁路、尼日利亚拉伊铁路)等地区的轨交项目进入建设或运营期,中国中车作为主承包商,时代电气将配套供应牵引系统、信号设备等核心部件。例如:
印尼雅万高铁(中印尼合作标志性项目)2023年通车后,后续车辆增购及维护需求可能带动牵引变流器订单;
沙特“2030愿景”下的地铁扩建项目(如利雅得地铁二期)可能采用中国标准,时代电气或通过中车获取设备供应合同。
2. 欧美市场技术认证突破
时代电气的高铁牵引变流器、IGBT芯片等产品已通过欧洲EN50155等国际认证,若2025年在欧洲(如波兰、匈牙利)或北美(如美国加州高铁)市场实现突破(如参与当地地铁车辆改造项目),将贡献增量订单。
三、技术升级:智能化、绿色化产品打开新场景
时代电气在轨道交通电气化、智能化领域的技术积累(如IGBT芯片、智能运维系统),推动其向高附加值产品延伸,2025年增量或来自:
1. 智能轨道交通装备
随着“交通强国”战略推进,轨交智能化成为刚需,时代电气的智能运维系统(PHM)、全自动驾驶(FAO)系统、车地无线通信设备等产品需求增长。例如:
地铁线路从“自动化”向“智能化”升级(如北京19号线、广州18号线的FAO系统改造),需配套智能控制设备;
高铁列控系统(CTCS-4级)的研发落地,可能带来新一代信号系统订单。
2. 绿色节能产品
“双碳”目标下,轨交装备的节能需求迫切,时代电气的高效牵引变流器(降低能耗10%-15%)、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等产品将更受青睐。例如:
地铁运营商为降低运营成本,可能对既有车辆的牵引系统进行节能改造,替换为时代电气的高效产品;
新建线路招标中,节能指标权重提升,时代电气凭借技术优势更容易中标。
四、新兴领域:磁浮、空轨等新制式轨道机遇
国内正探索磁浮、空轨等新制式轨道交通商业化,时代电气凭借技术储备可能参与配套:
高速磁浮:我国已掌握600km/h高速磁浮技术(如青岛中车四方),其牵引系统、悬浮控制设备可能由时代电气供应,若2025年有试验线或示范线建设,将带来增量订单;
空轨(悬挂式单轨):部分城市(如武汉、成都)推进空轨项目试点,时代电气的中小功率牵引变流器、智能监控设备适配性较强,可能参与配套。
总结
时代电气2025年下半年轨道交通合同增量,核心依赖国内存量更新+新建交付的双轮支撑,叠加海外市场拓展、智能化/绿色化产品升级及新制式轨道机遇。具体落地节奏需关注:国内“十四五”末期轨交项目交付进度、海外“一带一路”项目签约情况,以及公司在智能化产品(如FAO系统)和新制式轨道(如磁浮)的市场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