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能源(600905)行业分析报告:绿色电力增长强劲,辽宁布局拓展新空间
一、上周市场表现回顾
三峡能源(600905)于上周(7 月 14 日至 7 月 18 日)呈现出窄幅震荡调整态势。截至 7 月 18 日收盘,公司股票价格报收于 4.30 元,全周小幅下跌 0.69%(前周收盘价为 4.33 元)。全周股价振幅为 2.33%,盘中最高触及 4.38 元(7 月 14 日),最低下探至 4.28 元(7 月 17 日),呈现出显著的多空拉锯格局。
从市值表现而言,公司当前总市值为 1229.27 亿元,在电力板块 103 家公司中位列第 7 位,在全部 A 股 5149 家公司中排名第 118 位,稳固占据行业龙头地位。
从资金面情况来看,上周成交总额达 3.56 亿元,日均成交额约为 7100 万元,换手率仅为 0.29%,表明市场交投活跃度较低。这一现象与整个新能源板块近期表现疲软紧密相关,中证新能源指数当周下跌 0.15%。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当前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位,滚动市盈率(PE(TTM))为 12.53 倍,市净率(PB)为 1.38 倍,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电力行业平均滚动市盈率约 17 倍)。从技术形态分析,4.30 元附近形成短期支撑位,而 4.38 元附近存在一定抛压,股价在狭窄区间内波动,有待明确方向选择。
表:三峡能源上周(2025年7月14日-18日)股价表现概况
指标 数值 市场比较
收盘价 4.30元 较上周下降0.69%
最高价 4.38元 于7月14日出现
最低价 4.28元 于7月17日出现
成交额 3.56亿元 日均约7100万元
换手率 0.29% 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PE(TTM) 12.53倍 电力行业平均约17倍
二、基本面分析:经营数据与财务表现
2.1 发电量持续增长,装机结构优化
2025年上半年,三峡能源发电量呈现强劲增长态势,累计总发电量达393.14亿千瓦时,较去年同期增长8.85%。其中,第二季度发电量为195.3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24%。该增速显著高于全国发电量平均增速,彰显了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的突出竞争优势。
从电源结构来看,各业务板块呈现出差异化表现:
风电业务:上半年完成发电量250.6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69%。其中,陆上风电表现尤为突出,发电量达到175.24亿千瓦时,同比大幅增长15.21%;而海上风电则完成75.37亿千瓦时,同比下降3.95%,主要受部分海域风资源偏弱的影响。
光伏发电:表现最为亮眼,完成发电量139.1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25%,成为公司增长最快的业务板块。这一增速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充分体现了公司光伏项目的高效运营能力。
独立储能:实现突破性进展,发电量达到3.42亿千瓦时,同比激增84.86%。尽管当前规模尚小,但作为公司战略布局的重要方向,其高增长态势预示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营收结构高度集中于清洁能源。2024年,风力发电占营业收入的比重高达66.68%,光伏发电占30.69%,两者合计贡献了97%以上的营收,充分彰显了公司作为纯正绿色能源供应商的业务特质。
2.2 财务表现与利润驱动因素
三峡能源在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了显著的财务业绩,其营业收入达到76.28亿元,归母净利润则为24.47亿元,展现出稳健的开局表现。对于2025年全年的财务预测,13家主流机构普遍认为公司的净利润均值将达到71.71亿元,同比增长17.34%。进一步预测显示,2026年的净利润预计为76.40亿元,而2027年则将增至83.97亿元。这一增长预期主要归因于以下几个利润驱动因素:
绿证溢价加速释放:2025年7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改委)发布了一项新政策,要求高耗能行业的绿色电力(绿电)消费比例达到25.2%至70%(其中四川、青海等省份的要求高达70%),而数据中心则需超过80%。这一政策预计将直接刺激绿证的市场需求。当前,绿证价格处于低位,但有望回升至15至20元/个。三峡能源在2024年已获得了超过6000万张绿证,若政策得以全面落地,绿证价格每上涨10元/兆瓦时,公司的绿证收入或将突破6亿至10亿元。
CCER收益即将兑现:三峡能源在海上风电装机申报自愿减排量(CCER)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首批申报装机容量为139.78万千瓦,签发量达到591.1万吨。按照当前的碳价(约89至100元/吨)估算,这将为公司带来5至6亿元的收益。目前,符合申报CCER的项目共有451万千瓦,占海上风电总装机的63.95%。若这些项目在2027年前完成申报,CCER收入有望突破10至15亿元。
减值计提优化:三峡能源通过近三年的主动应收账款计提优化策略(累计计提约41.74亿元),已有效降低了风险水平。预计未来减值计提的减少幅度可达50%至70%(即每年减少9至12亿元),这将进一步释放净利润超过9亿元。
三、战略动态聚焦:辽宁能源投资布局
2025年7月12日,三峡能源的董事会全票通过了《关于成立三峡集团辽宁能源投资有限公司的议案》,这标志着公司在东北地区的战略布局取得了重大突破。此决策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区位优势显著:辽宁省拥有得天独厚的海上风电资源,其海岸线漫长且近海水深条件优越。根据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发展规划,到2030年,该地区将建成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新公司的成立将使三峡能源能够深度参与辽宁的能源结构转型进程,并抢占这一地区的优质资源。
完善全国布局:此次布局不仅填补了三峡能源在东北地区的战略空白,还与公司已有的内蒙古库布齐基地(1620万千瓦)和新疆南疆基地(1900万千瓦)形成了良好的互补。这两个大型能源基地正在加速推进建设进程,并预计从2025年起将分批投产。依托特高压等输电技术,三峡能源将能够更有效地整合和优化其在全国的能源布局。压外送通道实现“西电东送”。
多元化业务协同:辽宁作为传统工业基地,正积极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不仅需要清洁电力,还催生大量综合能源服务需求。新公司有望在海上风电、光伏发电基础上,拓展氢能、储能等新兴业务,实现多能互补。
市场普遍预期,辽宁能源投资公司将成为三峡能源在东北亚区域发展的重要平台,初期可能重点开发辽东湾海上风电项目,并探索与当地重工业企业的绿电直供合作模式。这一布局将为公司2027年实现总装机超60GW的目标(2024年为47.96GW)提供坚实保障。
四、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4.1 新能源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近期新能源行业迎来多项利好政策,为三峡能源等龙头企业创造有利环境:
绿色电力交易机制完善:国家发改委、能源局正式批复《绿色电力交易试点工作方案》,通过市场化方式引导绿色电力消费,体现绿色电力环境价值。三峡能源作为国内新能源运营商龙头,其绿电交易占比已达25%,直接受益于新政实施。
碳市场扩容在即:根据《中国碳市场建设成效与展望(2024)》,到2030年底,全国碳市场配额成交均价预计突破200元/吨,CCER成交均价预计上升至150元/吨。这一趋势将大幅提升三峡能源的碳资产收益。
新能源电力136号文件保障收益:文件明确各省按现行价格政策(燃煤基准电价上限)执行差价合约结算,纳入机制的项目满20年执行期,为存量项目提供收益托底保障。
抽水蓄能中长期规划:国家能源局提出到2035年我国抽水蓄能装机规模将增加到3亿千瓦。三峡能源在抽水蓄能领域已有布局,有望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4.2 电力保供压力凸显绿电价值
7月以来,全国多地遭遇高温热浪袭击,电力负荷创历史新高。7月4日,湖北省电网负荷再创新高,襄阳、宜昌等7个地市用电负荷同步刷新纪录。面对严峻形势,三峡集团湖北能源紧急启动省内全部10台火电机组,煤炭库存保持高位(鄂州电厂存煤69万吨,可满足全厂机组运行21天以上)。
这一事件凸显了两个关键趋势:
极端天气频发**推高用电需求,强化电力保供重要性,促使政策面更加重视包括新能源在内的多元电力供应体系建设;
在调峰保供过程中,以三峡能源为代表的“风光储”一体化项目展现出独特优势,既能提供清洁电力,又通过配套储能设施增强电网稳定性。
表:影响三峡能源的主要政策及潜在影响分析
政策名称:高耗能行业绿电消费强制比例
核心内容:多晶硅、钢铁、水泥等行业绿电消费比例需达25.2%-70%
对三峡能源的潜在影响:绿证需求激增,价格有望上涨15-20元/个
政策名称:《绿色电力交易试点工作方案》
核心内容:建立市场化绿电交易机制,体现绿电环境价值
对三峡能源的潜在影响:提升绿电溢价空间,增加营收质量
政策名称:碳市场扩容规划
核心内容:2030年碳价预计突破200元/吨,CCER价格升至150元/吨
对三峡能源的潜在影响:大幅提升碳资产收益,CCER收入或超15亿
政策名称:新能源电力136号文件
核心内容:差价合约结算,20年执行期保障
对三峡能源的潜在影响:存量项目收益稳定性增强
政策名称:抽水蓄能中长期规划
核心内容:2035年抽水蓄能装机增至3亿千瓦
对三峡能源的潜在影响:打开储能业务增长空间
五、机构观点与盈利预测
5.1 机构评级与估值分析
近期机构对三峡能源保持积极乐观态度。根据同花顺金融数据中心统计,6个月内共有13家机构对公司2025年度业绩作出预测,净利润预测均值为71.71亿元,同比增长17.34%,对应每股收益0.25元。多家头部券商给予“买入”或“推荐”评级:
申万宏源证券:下调2025-2026年盈利预测至70.48、76.88亿元(原预测87.17、95.38亿元),新增2027年预测83.05亿元。认为公司当前估值接近上市以来底部,有望回归历史平均21倍PE,对应目标价5.25元(较当前有22%上行空间)。
天风证券:下调2025-2026年盈利预测至75、77亿元(前值82、91亿元),新增2027年预测84亿元,对应PE分别为16、16、15倍,维持“买入”评级。
光大证券:下调25-26年预测至70.44/72.34亿元(前值92.36/109.02亿元),新增27年预测75.19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25/0.25/0.26元,维持“买入”评级。
中国银河证券: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9.96、72.87、81.33亿元,对应PE17.43x、16.73x、14.99x,维持“推荐”评级。
机构普遍认为,虽然公司短期内面临**电价下行压力和减值计提影响,但长期增长逻辑清晰:装机规模持续扩张(预计2027年超60GW)+绿证/CCER收入释放+减值优化三重因素将共同驱动净利润增长,2027年百亿净利润目标具备可行性。
5.2 百亿净利润达成路径
根据多家券商测算,三峡能源2027年**百亿净利润目标**的实现路径已逐渐清晰:
发电业务贡献:75亿元。基于装机规模增长(年均新增约4GW)和利用小时数提升,核心发电业务将保持稳定增长。
绿证溢价贡献:6-10亿元。政策驱动下绿证价格回升,公司丰富的绿证储备(6000万张以上)将产生显著收益。
减值减少贡献:9-12亿元。通过优化应收账款管理,减值计提有望大幅降低,释放利润空间。
CCER收入贡献:10-15亿元。海上风电项目CCER开发全面加速,按150元/吨碳价计算,收益可观。
表:三峡能源2027年百亿净利润达成路径分析(单位:亿元)
利润来源 贡献区间 驱动因素
发电业务 75 装机增至60GW+,利用效率提升
绿证收入 6-10 绿证价格回升至15-20元/个
减值计提优化 9-12 应收账款管理改善
CCER收入 10-15 碳价上涨+项目申报加速
合计 100-112
六、风险提示
尽管三峡能源发展前景广阔,投资者仍需关注以下潜在风险因素:
海上风电国补退坡:2025年海上风电国家补贴可能全面退出,影响新项目收益率。公司海上风电占比高(2024年底装机7.05GW,市占率17.1%),需警惕成本管控压力。
应收账款减值风险:2024年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18.95亿元,近三年累计计提达41.74亿元。虽风险已部分释放,但新能源补贴拖欠问题仍未根本解决,可能继续侵蚀利润。
技术路线迭代:光伏领域钙钛矿电池量产加速,可能颠覆现有技术路线。三峡能源光伏装机占比超30%,若未能及时跟进技术变革,存在资产减值风险。
负债率攀升:公司负债率已攀升至70%,融资余额处于14.46亿元的历史低位。大规模开发海上风电和沙漠基地需要巨额资金投入,可能推高财务成本,挤压盈利空间。
七、结论与投资建议
三峡能源(600905)上周表现平稳,尽管股价微跌0.69%,但公司基本面持续向好,上半年发电量同比增长8.85%,光伏与储能业务表现亮眼。战略层面,辽宁能源投资公司的成立标志着公司在东北区域布局取得突破,为未来增长开辟新空间。
结合公司战略布局、政策环境与机构预测,我们认为:
1.短期催化(3-6个月):绿证交易量价齐升、辽宁项目细节落地、半年报业绩超预期可能成为股价催化剂。技术面关注4.25元强支撑位和4.50元压力位突破情况。
2. 中期成长(1-2年):海上风电装机加速(2025-2027年计划新增3GW)+沙漠大基地投产(新疆1900万千瓦+内蒙古1620万千瓦)驱动规模扩张,叠加减值计提优化,2025年净利润有望突破70亿元。
3. 长期价值(3年+):2027年“百亿净利润目标”路径清晰,对应市值空间约1700亿元(按17倍PE),较当前市值存在约37%上行空间,股价有望挑战5.94元。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给予三峡能源“增持”评级,建议投资者采取以下策略:
仓位配置:在投资组合中配置不超过5%的仓位,避免单一标的过度集中风险。
建仓策略:金字塔式分批布局,当前价位(4.30元附近)可建立首仓(30%),回落至4.20元加仓至50%,突破4.40元确认升势后加至70%。
风险管控:跌破4.15元(大股东增持成本线附近)或绿证交易量连续两月下滑,需启动止损机制。
表:机构评级与目标价汇总
机构名称 评级 目标价(元) 上行空间
申万宏源证券 买入 5.25 +22.1%
天风证券 买入 未给出
光大证券 买入 未给出
中国银河证券 推荐 未给出
华泰证券 中性 4.94 +14.9%
天朝屌丝 买入 4.47 +4%
投资者需重点跟踪三个核心指标:① 月度绿证交易数据(价格与成交量);② 季度装机进度(尤其海上风电);③ 应收账款周转率变化。这些指标将提前反映公司业绩拐点信号,为投资决策提供关键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