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创通桥:集采尾声、海外换挡、管线连发,一场把未来五年写进当下的业绩会

用户头像
做梦睡不着
 · 四川  

归创通桥的中报电话会,最抓人的不是“32%收入增长、76%利润增长”这些硬数字,而是管理层第一次把“节奏感”讲得明明白白:国内集采进入尾声,海外放量刚起速,产品管线又排到了2027年。三条曲线叠加,公司其实把未来五年的剧本提前剧透了。

先说收入指引。上半年利润1.21亿,全年1.5亿的旧指引显然保守了;更关键的是,公司把26-27年“营收+30%、利润+50%”的目标继续挂在那里,等于告诉大家:别看基数高了,油门不会松。医疗器械的生命周期本来就长,能把复合增速锁死在两位数,市场通常愿意给溢价。

再看海外。去年海外才一千多万,今年就能冲到四五千万,明年破亿,2027年奔着20-30%收入占比去——这组跳升数字背后,公司第一次明确“内生+外延”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本土团队已经在EMEA跑通27国注册,另一方面并购谈判也在水下推进。医疗器械出海最怕“拿证容易放量难”,归创的做法是把渠道、品牌甚至当地研发一次性打包,省掉自己爬坡的时间,这在港股18A公司里算是最老练的打法。

集采方面,管理层用一句“规则向优”给行业定了调:续约降幅温和、创新器械豁免,甚至河北抓捕器三年最大份额还能继续躺赢。对归创这种产品线最全的玩家来说,集采从“杀价”变成“清场”,小厂出清后反而拿到增量。别忘了血管闭合器明年第一次进集采,又是一块从无到有的蛋糕。

产品管线则是典型的“梯队作战”:2025年自膨颅内支架、膝下药球开始接棒;2026年冲击波球囊、血栓清除装置再上台阶;2027年直接上载药颅内支架、颈动脉支架去啃高端外资的硬骨头。更妙的是,海外同步申报FDA Breakthrough,等于把国内验证过的产品直接拿去欧美变现,边际成本极低。

一句话总结:归创通桥已经把“国内集采收尾+海外渠道放量+管线梯队清晰”三张牌打成了明牌,剩下就是执行力的游戏。医疗器械赛道最怕故事讲得太远、落地太慢,而这家公司第一次让人觉得时间表和兑现度对得上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