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规划”2大核心:可控核聚变+量子科技——相关概念股梳理
10月7日,三名来自美国大学的科学家因量子力学方面的贡献获得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诺贝尔奖颁奖机构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为开发下一代量子技术提供了机会,包括量子密码学、量子计算机和量子传感器。”他们用一系列的实验证明,量子世界的神奇特性可以在足够大的系统中实现。
量子科技已被明确列为“十五五”规划(2026—2030年)中的国之重器和未来产业核心赛道,承载着我国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抢占制高点”的战略使命。
战略定位:量子科技与人工智能、6G、生物制造等共同被列为未来产业新赛道,目标在2030年前实现量子通信全球领先、量子计算实用突破、量子测量规模应用,为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奠定战略支点。
可控核聚变:
10月1日,位于安徽合肥的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建设取得关键突破。BEST装置主机关键部件——杜瓦底座研制成功并顺利完成交付,精准安装于BEST装置主机大厅内,标志着项目主体工程建设进入新阶段。
BEST是我国正在建设的燃烧等离子体物理实验装置,该装置采用紧凑高场超导托卡马克技术路线,运用高性能超导磁体等新技术,为未来核聚变发电“探路”。其总装工作于2025年5月份正式启动,预计两年后建成,并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实现聚变能发电演示。
可控核聚变纳入“十五五”重点战略规划,聚焦技术攻关、平台建设和商业化路径,计划2035年前建成工程示范堆,2050年实现商用目标。
资本开支加速,看好板块“十五五”期间高景气度。当前我国可控核聚变正处于实验堆建设、工程堆验证阶段;根据我们梳理,可控核聚变反应堆建设主要来自于中国核工业集团体系、中科院体系、商业公司、高校系四大方向,单个实验堆的投资金额在几十亿元到上百亿体量;今年以来中科院合肥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进行CRAFT低温测试平台、TF绕组、TF磁体焊后机加工及配套服务等多个项目招标,招标金额多为几千万级,持续印证着产业景气度;随着我国多个实验堆持续进入招标阶段,看好可控核聚变产业在“十五五”期间有望进入密集的资本开支期。
(可控核聚变+量子科技)相关概念股:
公司的超导线材产品已应用于可控核聚变项目,超导线材是人造太阳项目用重要材料。 + 公司的超导产品可以应用于量子计算机,公司所产的量子计算机用NbTi超导线缆性能指标已满足客户要求,公司将进一步探索产品在量子计算领域的应用。公司相关的技术团队会密切关注量子计算的相关技术发展和应用。
官微:华耀电子中标EAST受控热核聚变装置电源模块项目。+ 公司依托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主持编写了5项国家标准;完成2项省部级项目验收;融合量子加密、4G技术研发2款北斗终端产品。
公司的部分产品(如光谱仪、分幅相机、条纹相机等)已在核聚变领域有应用,特别是在高温等离子体的光谱学诊断方面发挥要作用。+ 在量子科学实验方面,公司相关产品主要应用于搭建量子科学实验的仪器和测量系统,主要包括:用于光路搭建的光学调整架、精密位移台、光学隔振平台等产品,用于信号探测的光谱仪与探测器相关产品,以及用于NV色心测量的ODMR与反聚束测量系统。
辰光医疗(920300):
公司旗下的产品无液氦回旋管超导磁体能产生微波、毫米波波段高功率、高频率的真空广泛应用于受控核聚变中的ECHR和ECCD、雷达以及医学等领域。+ 公司产品科研仪器超导磁体,用途:先后和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定制生产用于二维材料研究、量子输运研究的多款超导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