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DeeeepValue
 · 浙江  

看到雪球上新氧的热度这么高,周末就让在杭州做医美行业的堂弟去调研了一下新氧青春诊所,堂弟调研的结论是新氧青春诊所模式不行,他的理由如下:

1. 他去的店是杭州来福士店,400多平米,有六名技师和四名其他全职人员(满配是8名技师,但最近离职两名,两名的空缺正在招聘),他周日上午11点去,等待+做项目的一个半小时里,只进来了3名顾客,这不符合雪球上其他帖子说的客流量。

2. 新氧青春诊所把销售办卡的环节由技师转移到了前台(为了所谓的更好的用户体验),新氧的技师并没有提成,这导致技师的服务热情不够。对于轻医美项目而言,技师跟顾客相处的时间远大于前台跟顾客相处的时间,因此行业内的普遍共识是通过技师提点来鼓励技师的服务热情和服务质量(只有满意的顾客才能反复充钱)。这里还有几个反常识的女性消费心理学,就不在这里展开了。

3. 在经营效率层面,一定是对顾客进行价格歧视的经营效率最高,因此高效的美容院会去给顾客分类,比如我堂弟做的比较好的客户(堂弟的客户都是美容院/美容诊所)会给顾客分类为ABCD四类,A类是年消费30万以上的顾客,B类年消费10万以上,C类年消费1万以上,D类年消费1万以下。美容院会广撒网(通过首次体验优惠券之类的)去获得一群顾客,然后从里面筛出ABC类客户来持续服务。服务D类顾客实际上是赔钱的(售前和售后成本算不过来)。除了美容诊所自己的服务之外,美容院的老板娘还会给A类顾客推荐院外的适合A类顾客的高额收费医美项目(一般来说A类顾客跟美容院老板娘都会是“好朋友”关系),进一步增加单顾客产生的价值。新氧青春诊所缺乏顾客筛选机制,注定无法达到第一梯队的经营效率。

4. 新氧青春诊所的获客成本其实不低,新氧并没有有壁垒的流量。

我堂弟还跟我讲了很多细节,但这些细节写起来就太罗嗦了。总之我跟我堂弟交流完了有种当年侯毅搞盒马的既视感,就是外行来一个已经很成熟的行业里强行装B的故事。$新氧(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