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的传播

用户头像
DeeeepValue
 · 浙江  

这篇接着上篇,目的是科普一下金融理论对于企业估值的影响。

上篇讲了一个暴涨理论的框架,当我的暴涨理论传播足够广的时候,我的理论会显著的提高上篇文章中符合条件的标的的估值。

金融理论的发明影响标的估值。

格雷厄姆的估值体系极为悲观。格雷厄姆理论的传播实际上消灭了烟蒂股的存在。

巴菲特改进了格雷厄姆估值体系,基于未来自由现金流折现的方法至今都适用,巴菲特估值体系的扩散使得大部分企业的定价和基本面情况高度挂钩,消灭了一部分因为非基本面因素导致的估值异常。但常年做美股的小伙伴们都知道,自由现金流折现出来的估值经常是偏低的,尤其是针对科技企业,这是因为期权定价理论拉高了高投入科技公司的估值。

期权定价理论的发明使得部分科技企业的估值可被视为“可预见的自由现金流折现”+“当前亏损的创新业务视为期权的估值”,期权定价理论的扩散使得持续投入亏损业务的科技公司能有相对较高的估值来支撑业务发展。

所以纵观历史,理论本身的扩散就会导致估值的差异。我们学习新理论的意义就在于能够更好的知道市场如何给企业定价。当然你学了我的暴涨理论,你对于符合我理论的企业的估值也会受影响。

$苹果(AAPL)$ $贵州茅台(SH600519)$ $蔚来(N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