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荣泰(SH603119)$ $嵘泰股份(SH605133)$ $龙溪股份(SH600592)$ 在科技投资领域以精准择时著称的投资者章建平,其 2025 年三季度持仓轨迹随上市公司财报披露逐步清晰。继寒武纪投资实现约 50 亿元浮盈后,章建平新进布局浙江荣泰(603119)、嵘泰股份(605133)、长阳科技(688299)、龙溪股份(600592)四家科技相关企业,总持仓市值超 80 亿元。从 AI 芯片赛道延伸至人形机器人、华为供应链、高端材料等硬科技领域,其 “产业低谷潜伏 + 核心技术卡位” 的投资框架进一步落地,为观察科技领域投资逻辑提供了典型样本。
一、寒武纪投资案例复盘:逆向布局与产业拐点捕捉的实践
章建平在科技赛道的投资能力,在寒武纪操作中得到集中体现。2022 年三季度,寒武纪因持续高研发投入面临连续亏损,市场对其芯片商业化能力的质疑达到峰值,公司股价处于阶段性低位。在此背景下,章建平以逆向策略买入 2.1 亿股,核心逻辑聚焦于公司已突破的 7nm 芯片设计技术 —— 尽管当时该技术尚未形成规模化营收,但已具备在 AI 算力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
2025 年一季度,AI 算力需求进入爆发期,寒武纪思元 590 芯片成功切入华为供应链,公司营收同比增幅达 320%,股价从 18 元底部区间攀升至 86 元。章建平于二季度完成阶段性减持,最终实现约 50 亿元投资浮盈。此次操作完整呈现了其 “低谷布局(技术验证阶段)— 耐心等待(产业需求释放)— 兑现收益(业绩落地期)” 的投资闭环,也为后续新持仓的选择提供了核心参考范式。
二、四家新进标的深度分析:技术壁垒与产业价值的双重维度
(一)浙江荣泰(603119):人形机器人传动链的潜在布局者
章建平新进持仓1091.26万股,持股比例为3.00%,成为第三大流通股东。浙江荣泰传统主业为新能源汽车耐高温绝缘件,2025 年起加速向人形机器人领域延伸:先是以 2.45 亿元收购狄兹精密 51% 股权,获取精密传动部件生产能力;后拟出资 2000 万元设立智能机器人子公司,专项推进技术研发;同时计划以 20 亿元估值收购金力传动 15% 股权,切入微型智能传动模组赛道 —— 该标的 2024 年实现营收 5.98 亿元、净利润 6549 万元,其微型减速电机技术可直接应用于人形机器人关节驱动场景。
从投资逻辑看,尽管当前机器人业务收入占浙江荣泰总营收比重不足 5%,但章建平的布局聚焦于 “新能源绝缘件 + 机器人传动” 的双业务协同潜力:一方面,新能源主业为公司提供稳定现金流,支撑机器人领域的技术并购;另一方面,人形机器人行业正处于商业化初期,据第三方机构测算,2025 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关节模组市场规模预计突破 300 亿元,公司通过参股方式提前卡位核心环节。当前公司市盈率 35 倍,低于机器人行业平均 50 倍水平,存在估值修复空间。
(二)嵘泰股份(605133):华为车 BU 供应链的汽车电子核心供应商
章建平新进持仓467.89万股。嵘泰股份主营汽车转向系统核心部件,近年重点拓展汽车电子业务,其新能源汽车电机壳体产品已通过华为问界供应链验证,2025 年上半年新能源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140%,占总营收比重提升至 38%。值得关注的是,公司为华为定制的 800V 高压电机壳体已完成小批量供货,该产品采用高压铸造技术,可满足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高续航的核心需求。
从产业趋势看,华为车 BU 自研汽车正加速推进,2025 年计划推出 3 款新车型,对高端汽车电子部件的需求持续增长。嵘泰股份凭借技术定制能力切入核心供应链,其业务模式从 “传统零部件制造” 向 “高端电子部件配套” 升级,当前 28 倍市盈率低于汽车电子行业 35 倍均值,市场尚未充分反映其供应链地位提升带来的盈利弹性。
(三)长阳科技(688299):光学膜国产替代的技术先锋
章建平新进入长阳科技前十大流通股东,持仓338.78万股,持股比例为3.00%。作为全球第三大反射膜生产商,公司反射膜产品市占率达 25%,近年在高端光学膜领域持续突破:量子点膜已应用于华为智慧屏供应链,2025 年上半年光学膜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32%,毛利率提升至 38%;同时推进柔性显示基膜技术研发,该技术可适配可穿戴设备场景,与华为 HUAWEI WATCH 5 系列产品存在技术协同潜力。
从国产替代维度看,长阳科技的增亮膜产品已打破 3M 等外资企业垄断,在华为、小米等终端厂商供应链中的份额持续提升。结合 “十五五” 规划中 “高端膜材料国产化率提升至 60%” 的政策目标,公司技术迭代节奏与政策导向高度契合。当前 29 倍市盈率处于公司上市以来历史低位,估值与业绩增长的匹配度较高。
(四)龙溪股份(600592):高端轴承进口替代的主力企业
章建平新进持仓521.10万股,持股比例为1.30%,成为第五大流通股东。龙溪股份深耕轴承领域 50 年,核心产品关节轴承在航天、工业机器人领域市占率超 60%,2025 年上半年高端轴承收入同比增长 45%,占总营收比重达 52%,净利润同步提升 38%。其精密轴承技术可直接应用于工业机器人关节,目前已进入埃斯顿、新松机器人等头部企业供应链,同时在工业母机政策推动下,替代进口的大型关节轴承订单增长显著。
从行业价值看,高端轴承是工业制造领域的关键基础部件,长期依赖进口,2024 年国内高端轴承进口替代率不足 30%。龙溪股份凭借技术积累逐步打破海外垄断,当前 22 倍市盈率显著低于高端制造行业 30 倍平均水平,估值安全垫特征明显。
(本文内容基于上市公司公开财报、第三方行业研报及公开市场信息,仅作为投资逻辑分析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投资存在不确定性风险,投资者需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谨慎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