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误读有色猛涨!这不是周期反弹,是新产业资源长牛开局

用户头像
上山抓牛股
 · 山西  

$华锡有色(SH600301)$ $华友钴业(SH603799)$ $洛阳钼业(SH603993)$ 最近有色板块涨得让人眼热,不少人念叨“又是老周期反弹,赚波快钱就跑”。但要是还拿过去“房地产拉基建带有色”的老眼光看,大概率要错过真正的行情——这轮有色上涨,根本不是短期周期波动,而是新能源、半导体这些新产业逼出来的“资源长牛元年”,背后的逻辑和过去完全不是一回事。

一、先看清:涨的不是老有色,是“新产业专属矿”

先摆组最新数据:2024年全年,国内锂价同比涨42%,钴价涨38%,稀土氧化物均价涨29%,而传统的螺纹钢用钢价只涨了5%,电解铝涨7%。今年上半年更明显,碳酸锂价格从12万元/吨冲到18万元,氧化镨钕突破60万元/吨,反观传统有色里的铜(建筑用占比超40%),价格涨幅只有11%,还没跑赢CPI

很清楚了吧?涨得猛的根本不是和房地产、基建绑定的“老有色”,而是跟着新产业走的“专属资源”。现在这些有色品种的需求结构早变了天:

• 锂、钴、镍:70%以上需求来自新能源汽车和储能。2024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170万辆,渗透率突破40%,储能装机量新增37GW,同比涨65%,这些都得靠锂电池撑着,而每辆新能源车电池要用12-15公斤锂;

• 稀土(钕、铁、硼):80%需求来自永磁电机,新能源汽车、风电、工业机器人都离不开。2024年全球风电装机新增118GW,每台风机要用1-2吨稀土永磁材料,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涨32%,永磁电机是核心部件;

• 铜、铝:虽然传统需求还在,但新增需求里,光伏电站每GW要用5000吨铜,特高压工程每公里用200吨铝,这些新场景的需求增速已经超过了房地产

简单说,现在的有色板块早分成了两拨:一拨跟着老基建吃“剩饭”,另一拨跟着新产业吃“增量”,涨得猛的显然是后者。

二、别搞错:这轮上涨和传统周期半毛钱关系没有

过去大家说有色周期,核心逻辑是“房地产开工→需求增加→价格上涨→企业扩产→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周期短则2-3年,长则5年,本质是“需求跟着基建投资波动”。但现在的情况完全不同,核心矛盾从“短期投资刺激”变成了“长期产业升级”。

首先,需求端不是“脉冲式”而是“持续性”。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从10%到40用了3年,接下来要冲60%;光伏装机量未来5年要翻番,风电、储能都是这个节奏——这些产业不是“建完就停”的基建项目,而是要持续迭代、持续扩产的长期赛道。就像20年前的房地产,一旦启动就是十几年的需求释放,现在的新产业对有色的需求,是“每年都比去年多”的刚性增长,不是短期刺激出来的泡沫。

其次,供给端不是“扩产就能跟上”。传统有色比如电解铝,有钱建厂房就能扩产,但新产业需要的有色品种,供给端卡得很死:

• 锂矿:从勘探到投产至少要5年,全球优质锂矿大多在国外,国内盐湖提锂受气候限制,2024年全球锂产量缺口达8万吨,短期内补不上;

• 稀土:虽然国内储量大,但提纯技术壁垒高,而且环保要求严,新建产能审批至少要2年,2024年国内稀土永磁材料产量缺口超1.2万吨;

• 钴、镍:全球70%的钴矿在刚果(金),镍矿主要在印尼,地缘政治一波动,供应链就紧张,2024年钴矿进口量同比降15%,价格直接被推涨。

过去周期里,价格涨了企业就扩产,供给很快上来就能压价;现在是“需求每年涨20%,供给每年只涨5%”,这种供需缺口不是短期能填的,价格自然不会像过去那样“涨一波就跌”。

三、长牛的底气:不是炒概念,是产业真金白银在买单

有人说“这是资本炒作”,但炒作要看有没有真需求托底。2024年国内锂电池企业采购锂盐的金额达1200亿元,同比涨35%;风电企业采购稀土永磁材料花了890亿元,涨42%——这些都是真金白银的订单,不是资本在空转。

更关键的是,新产业对有色的需求还在“升级”,不是简单的“量增”。比如新能源汽车要搞800V高压平台,需要更耐高温的电解铜;储能电池要长寿命,需要高镍三元材料;工业机器人要更轻巧,需要高性能稀土永磁体——这些升级意味着,不光需要“更多”资源,还需要“更好”的资源,而高端资源的供给更稀缺,价格支撑更硬。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政策在给长牛“托底”。国内已经将锂、稀土、钴等列为“战略性矿产资源”,严控出口、鼓励国内勘探;欧盟、美国也在搞“供应链自主”,比如美国要求2027年新能源汽车电池用的锂、钴必须来自盟友国家,这直接导致全球有色资源的“区域化竞争”,进一步推高资源价值。

四、关键提醒:别踩错坑,选对品种才是真赚钱

不是所有有色都能蹭上长牛,要是买错了品种,照样赚不到钱。这里给两个判断标准,简单直接:

第一,看“需求里新产业占比多少”。占比超50%的可以重点看,比如锂(新能源占比70%)、稀土永磁(新产业占比60%)、钴(新能源占比65%);占比低于30%的要谨慎,比如电解铝(房地产占比40%)、锌(基建占比50%),这些还是老周期逻辑,涨不动也涨不久。

第二,看“供给端有没有壁垒”。壁垒高的比如锂(开采周期长)、稀土(技术+环保壁垒)、锗(半导体用,国内产量占全球80%),这些品种供需缺口会长期存在;壁垒低的比如电解铜(扩产相对容易)、铅(传统电池需求萎缩),就算涨也是短期波动,成不了长牛。

还要避开一个误区:别等“价格跌了再买”。过去周期里可以抄底,但现在是“需求增速永远比供给快”,价格可能会有短期回调,但长期是“震荡上行”,要是等大跌再买,大概率会踏空。

五、最后说句实在的:这轮长牛才刚开始

很多人把现在的有色和2007年、2017年的周期比,但本质完全不同——过去是“基建驱动的周期反弹”,现在是“新产业驱动的结构性长牛”。就像2010年的光伏,当时也有人说“是炒作”,但后来十几年,光伏产业链从硅料到组件涨了十几倍,核心就是需求持续增长、供给跟不上。

现在的新产业对有色的需求,才刚刚进入“加速期”,未来5年,锂、稀土、钴这些品种的需求至少要翻一倍,而供给端的缺口只会越来越明显。这轮有色上涨,不是“周期反弹的尾巴”,而是“新产业资源长牛的开头”,看懂这个逻辑,才不会被老思维耽误了行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