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录的全球资产配置】李录先生的《全球价值投资与时代》投资实践:
根据SEC网站上披露的公司名称是“Himalaya Capital Investors, L.P. ”,喜马拉雅资本成立日期为2013年5月13日,最初募集的资金为7830万美元,2023年9月募集资金已达到80亿美元,而同期的披露美股持仓总成本只有14.86亿美元、总市值约18.13亿,约占募集资金的20%。虽然可能仍有其他美股持仓未披露,但可见美股所占喜马拉雅总投资比例并不高。
李录的基金规模大约80亿美元,喜马拉雅资本2025年一季度末持仓市值为22亿美元,22/80=0.27,30% 美股占比非常低啊!整体美股持仓最多也就30%左右,美股持有个股不超过总仓位的5%,剩余70%的资金投资于美国以外的全球资本市场,很可能最大的比例在港股(大约占总金额的三分之一强),李录在香港曾投资过比亚迪和邮储银行。
李录确实是全球资产配置,我们要知道哪个湖里有鱼,哪里竞争不充分,而你又非常了解,在那里建立自己的能力圈。只有坚持长期学习,才能做到长期持有,进而获得长期收益。
相较于巴菲特、段永平的“重仓美国”,李录更注重全球资产配置。
一、李录投资中国公司分析:
主要投资标的包括直接在A股、H股购买股票,以及投资在美上市的中概股。
比如,比亚迪、邮储银行、贵州茅台、上海机场、新浪、百度、阿里巴巴、拼多多等。其中在对比亚迪、贵州茅台、上海机场、邮储银行的投资上获利丰厚,其余投资均差强人意,从投资结果看并不算好。
1、比亚迪:
比亚迪上市之初,主营电池业务,市场普遍看衰其转型汽车行业的潜力,股价低迷,李录由于跟王传福的关系,进行买入。
比亚迪从2002年上市到2023年初上涨了80多倍,李录先生于比亚迪港股上市时就开始对其投资,买入73650600/10000=7365.06万股,买入价3.4港元,市值2.5亿。到2020年9月,持有7365.06万股,股价121.4港元,市值89.41亿。
除2021年3次减持获利约50亿港元左右外,期间大概无变动。
截至2021年11月其持股比例已降至4.97%,后续如无卖出,他将仍持有约5400万股,按当前市值计算约140亿港元。
李录首次出现在比亚迪大股东名单中,是比亚迪2005年报,李录持有其899.75万H股,占已发行总股本额的1.67%,占H股的6.02%。财报附注表示,李录通过LL Group、LLC及LL Investment Partners,L.P.三家受控公司持有比亚迪股份。2007年底,李录的持股增加至1076.9万股,持股比例达1.99%。2008年中,他再次增持至4566.62万股,持股比例增加至2.23%。
2008年底,李录增持比亚迪至5220.42万股,占已发行总股本额的2.55%。也就是在同期,李录介绍巴菲特买入比亚迪,伯克希尔哈撒韦一次性买入比亚迪H股2.25亿股,股价8港元,买入市值2.25×8=18亿港元。截至2021年底,巴菲特持有比亚迪总股份的7.86%。
李录一直小幅增持,分别于2009年、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底增加持股,至7538.72万股,8年增幅65%。之后,其持股数量维持稳定,至2020年底,其持股占比2.76%,占比亚迪已发行H股的8.24%。
若以其每次加仓后财报期内的最后一天股价计算,李录在比亚迪的持仓成本价约为15港元/股,截至2020年底,其持仓总成本不超过12亿港元。
据估算,李录在比亚迪上赚了约180亿港元,50+140-12=178亿。投资回报180/12=15倍。
2、邮储银行:逆向布局的价值重估
2020年底至2021年初,李录以约4.5港元/股的成本买入12.74亿股邮储银行H股,持仓总成本57亿港元。持股占比6.42%。
根据港交所披露的数据,李录买入邮储银行的过程及数量如下:
- 2020年12月18日,李录首次买入邮储银行港股,买入数量为10.06亿股,买入价格是4.23港币。
- 2021年1月15日,李录再次加仓邮储银行港股,以5.35港币的价格买入2.68亿股。
经过这两次操作,李录合计持股数量达到10.06+2.68=12.74亿股,持仓总成本约57亿港币,平均持仓成本约57/12.74=4.5港元/股。
截止2024年6月30日,李录持有邮储银行12.74亿股,持股占比6.42%。
根据公开信息,李录减持邮储银行主要有以下两次:
- 2024年12月6日,李录旗下喜马拉雅资本在场内出售2000万股邮储银行H股股份,此次减持后,喜马拉雅资本持有的邮储银行H股数量降至约11.78亿股。持股占比5.93%。若从2024年6月末持股约12.744亿股计算,下半年累计减持约9620.9万股。
- 2025年5月8日,李录再次减持邮储银行H股,当日减持1038.7万股,剩余持股9.86亿股,占比4.96%。此次减持后,李录持股占比低于5%,若未来再减持,将无需进行公告。李录减持1038.7万邮储行H股,平均价每股4.7551港元,套现4939.12万港元。
李录上一次披露减持是在2024年12月6日,当时喜马拉雅资本出售2000万邮储行H股,每股均价4.4983港元,套现8996.6万港元,H股持股占比6.03%,降至5.93%或11.78亿H股。
以此推算,喜马拉雅资本由去年12月7日至今年5月8日期间,累计减持2.13亿H股,以期间平均收市价4.77港元计,减持货值10.14亿港元。
历年分红:
2021-07-14,每股分红0.25港元
2022-07-04,每股分红0.29港元
2023-07-05,每股分红0.28港元
2024-07-03,每股分红0.29港元
减持前分红合计:0.25+0.29+0.28+0.29=1.11港元
成本4.5-1.11=3.39港元。
2024-12-27,每股分红0.16港元
2025-04-23,每股分红0.12港元
清仓前分红合计:0.25+0.29+0.28+0.29+0.16+0.12=1.39港元。
成本4.5-1.39=3.11港元。
邮储银行尽管2022年10月,2023年11月股价一度跌破3.6港元,但他坚持持有至2025年,市值升至83亿港元,获利超26亿港元。这一操作体现了其“在恐慌中买入”的逆向思维。
3、贵州茅台:
2013年开始,塑化剂和三公消费给茅台带来了比较沉重的打击,茅台股价下跌,产生了非常好的安全边际,李录抓住机会买入茅台。
2013年四季度,李录以易方达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客户资金(交易所)名义进场,以均价130元/股买入约516万股,初始投入大约6.7亿人民币。2014年3月,李录继续加仓至1148万股,持股成本仍为约140元/股,持股市值约1200×140/10000=16亿。
易方达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客户资金(交易所)茅台持股过程:
2013-12-31,持股516.4万股,流通股占比0.5%,新进
2014-03-31,持股1148万股,流通股占比1.11%,增持+122.37%
2014-06-30,持股1177万股,流通股占比1.03%,减持-6.81%
2014-09-30,持股1166万股,流通股占比1.02%,减持-0.92%
2014-12-31,持股1159万股,流通股占比1.01%,减持-0.67%
2015-03-31,持股1190万股,流通股占比1.04%,增持+2.7%
2015-06-30,持股1183万股,流通股占比1.04%,减持-0.54%
2015-07-17,10送1送股上市,1183×1.1=1301.3万股
2015-09-30,持股1250万股,流通股占比1.00%,减持-3.94%
2015年杠杆牛股灾期间小幅减持,看得出来有情绪波动。。。但低估值和安全边际帮了大忙
2016-06-30,持股1259万股,流通股占比1.00%,减持+0.69%
2016-09-30,持股1257万股,流通股占比1.00%,减持-0.14%
2017-03-31,持股1245万股,流通股占比0.99%,减持-0.93%
2017-09-30,持股1232万股,流通股占比0.98%,减持-1.06%
2017-12-31,持股1226万股,流通股占比0.98%,减持-0.45%
2019-03-31,持股1226万股,流通股占比0.98%,不变
2019-06-30,持股690.4万股,流通股占比0.55%,减持-43.70%
茅台股价上涨到1000元/股,开始大幅减持
2019-09-30,持股退出前十大流通股东,基本清仓
2019年茅台股价上涨到1000元/股,滚动市盈率达到40倍,李录选择了清仓茅台。
茅台整体大概赚了1000/140=7倍。李录投资茅台历时6年,投入现金约16亿,卖出现金1226×1000/10000=122.6亿,净赚大约123-16=107亿。投资年化复利约38%。
4、上海机场:
2013年末,浦东机场主要扩建基本结束,未来资本开支大幅减少,上海机场从当时那个时间点看属于低投入高产出。同时,2011~2013年每年的自由现金流均超过20亿元,当时上海机场的市值240亿元,账上现金42亿元,也就是扣除现金后市值198亿元,简单按自由现金流来算,回本周期少于10年,提供了很好的安全边际。李录抓住了这个非常好的买入机会。
2014年一季度,李录以易方达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客户资金(交易所)的名义进场,以每股12.6元买入1958万股。此时上海机场市值240亿,截止到2014年四季度,已经将股数加到2933万股。买入价大概12.6-18元。
易方达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客户资金(交易所)上海机场持股过程:
2014-03-31,持股1958万股,流通股占比1.79%,新进
2014-06-30,持股1831万股,流通股占比1.67%,减持-6.48%
2014-09-30,持股2705万股,流通股占比2.47%,新进
2014-12-31,持股2933万股,流通股占比2.68%,增持+8.44%
2015-03-31,持股2124万股,流通股占比1.94%,减持-27.59%
2015-06-30,持股1981万股,流通股占比1.81%,减持-51.36%,2015年杠杆牛股灾前大幅减持
2015-09-30,持股1981万股,流通股占比1.81%,不变
2015-12-31,持股1946万股,流通股占比1.78%,减持-1.77%
2015年中国股市爆发了杠杆牛,上海机场市值也涨到了1100亿,这期间李录开始减仓,大约减持了1000万股,这1000万股成本是15元/股,卖出价格大约在25-40元/股,均价30元/股,经过计算可知,目前上海机场的持仓成本已经降至1.5亿附近。
2019-06-30,持股1946万股,流通股占比1.78%,不变
2019-09-30,持股1174万股,流通股占比1.07%,减持-39.68%
2019-12-31,持股退出前十大流通股东,基本清仓
到了2019年上海机场的PE达到了40倍,严重透支了未来的成长性,上海机场市值站稳2000亿,股价大概80元,李录选择了清仓离场。
上海机场大概赚了:
2015年减持大约1000(2933-1946=987)
万股,1000×(30-15)/10000=1.5亿。
2019年清仓1946万股,1946×(80-15)/10000=12.6亿。
合计:1.5+12.6=14.1亿。
李录的上海机场这笔投资初始投资金额(加权后)为2亿,净赚(算分红)14-15亿,用时5.5年,投资年化复利约43%。
二、李录投资美股公司分析:
主要投资标的为美股科技股、银行股和石油股。
李录在美光科技上获利丰厚,清仓了美光(MU)1148万股,约获利1.25亿美元,收益率21%,该股持仓时间约3年半。李录在2023年Q1减仓40%,Q2全部清仓美光科技。
其它投资企业要么仍然处于验证期,要么收益并不能算优秀。
比如,META(脸书)2020年上半年买入,下半年加仓,年底前减仓;2021年底加仓;2022年上半年全部卖出。期间最高浮盈8700万美元,最高浮亏1900万美元,最终清仓亏损约650万美元。2022年李录将Meta清仓转入谷歌。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李录的投资组合中有8只股票,分别为美国银行、伯克希尔、谷歌A、谷歌C、华美、西方石油、Sable offshore、苹果,期末持股市值分别为5.78亿美元、4.78亿美元、3.93亿美元、3.83亿美元、2.92亿美元、7239万美元、3407万美元、2457万美元。
喜马拉雅资本2025年一季度末持仓市值为22亿美元,较去年底减少了5亿美元。在一季度没有任何买入和增持动作,反而是大举减持了美国银行、谷歌、苹果。
总体来看,李录在实践操作上更加灵活,不拘泥于长期持有不卖出,而是当发现企业的经营面临比较大的风险,会立刻卖出(如美光科技、百度、Meta 等),当企业短期股价上涨过高,也会进行部分或全部卖出锁定收益(如上海机场、苹果、谷歌、茅台、比亚迪)。
李录在其投资实践过程中,其投资风格并不是一个“拿住好企业,长期持有”的企业投资者风格,更像是“捡烟蒂,估值套利”的投资风格。
——2025.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