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购买星座品牌分析

用户头像
冰冻三尺一
 · 湖北  

【巴菲特购买星座品牌分析】巴菲特购买星座品牌的具体情况:


一、根据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向美国证监会提交的 13F 报告,其买入星座品牌具体情况如下:
- 2024 年第四季度 :伯克希尔首次买入星座品牌,共计买入逾 562 万股,价值超过 12.4 亿美元,约占伯克希尔美股持仓总市值的 0.56%。
- 2025 年第一季度 :伯克希尔继续增持星座品牌,增持了 638.47 万股,持仓增加 113.52%,增持部分花费约 11 亿美元。
总持股数大概 1200.9 万股,公司总股本1.76亿股,持股比例从不足 3%跃升至 1200.9/10000/1.76×100=6.8%,股价140,持股市值约 17 亿美元。
根据公开信息可大致推算巴菲特买入星座品牌的平均价格。
2024 年四季度,伯克希尔买入 562 万股星座品牌,持仓价值 12.4 亿美元,该季度每股均价约为 220.6 美元 。
2025 年一季度,伯克希尔增持 638.47 万股,增持部分花费约 11 亿美元,经计算,此部分每股成本约 172.3 美元 。
综合两个阶段,巴菲特买入星座品牌的总体平均价格为(12.4+11)/(562+638.47)×10000=195美元。买入成本195×1200.9/10000=23.41亿。
巴菲特买入成本23.41亿,持有市值17亿,亏损17/23.41-1=-0.27,大概-30%。
巴菲特2025Q2持仓,持有2575亿美元股票,星座品牌买入成本23.41亿,23.41/2575×100=0.9%。
星座品牌股价下跌几个关键原因:
1、基本面数据并不差
• 啤酒收入占比高:2026Q1 啤酒收入 85.4 亿美元,占比 83.65%,是绝对核心业务。美国高端拉格啤酒龙头(如科罗娜、Modelo),市占率连续提升。
• 毛利率强劲:Q1 营收 25.15 亿美元,毛利率 50% 左右,盈利能力稳定。
• 现金流稳健:经营现金流长期维持 270-300 亿美元区间,上升趋势。
• 分红回购:每股季度分红 1.01~1.02 美元,股东回报连续稳定。
1.02×4/140×100=2.91%
如果股息加分红到4%以上,比国债利率高就跌不动了:
1.02×4/0.04=102,股价跌到100美元,估计就跌不动了!
这些数据说明啤酒主业没问题,消费端依然坚挺。
2、高负债压力
• 2025 财年总负债 145.18 亿美元,负债率 67%(比过去 3-4 年更高)。
• 2026Q1 单季净利息费用 0.989 亿美元,财报里的“营业支出特殊科目”反映出财务成本显著侵蚀利润。
• 市场担心在高利率环境下,STZ 负债负担会长期压缩利润。
3、葡萄酒 & 烈酒业务拖累
• Q1 葡萄酒烈酒收入仅 16.69 亿美元,占比 16.35%,但这部分盈利能力差,甚至有亏损。
• 投资者认为公司过度依赖啤酒,缺少增长多元化,葡萄酒烈酒反而拖后腿。
4、估值消化 & 下行趋势
• STZ 在 2021-2022 年估值曾经拉到 50倍 PE,现在市场风险偏好下降,股价回落到 135 美元,PE 甚至为负(因为利润被利息吞噬)。
• 高位(266 美元)到现在(135 美元)已经腰斩,反映的是估值修正 + 利润被财务成本压缩。
5、 机构持仓调整
• 最新数据显示机构持股比例 84.41%,虽然整体高,但部分大股东(Sands 家族)在减持。
• 资本市场担心“家族减持+机构调整”意味着管理层对未来增长信心不足。
6、星座品牌股价跌跌不休的逻辑可以归纳为:
• 主业啤酒强劲,但高杠杆 + 高利率大幅侵蚀利润;
• 葡萄酒烈酒业务长期拖累,缺乏增长新故事;
• 机构和大股东减持进一步放大了市场悲观情绪;
• 估值从泡沫化高点回归,市场对未来增长给出折价。
星座不是基本面崩盘,而是“负债/利息成本 + 烈酒板块拖累 + 估值修正”三重压力叠加。
短期股价可能继续承压,但长期如果 美联储降息 + 啤酒市占率继续提升 + 烈酒业务优化,有机会修复。
二、啤酒产品分析:
星座品牌 (NYSE: STZ) 是一家领先的国际啤酒、葡萄酒和烈酒生产商和营销商,业务遍及美国、墨西哥、新西兰和意大利。星座品牌是美国第二大啤酒公司。拥有科罗娜、莫德罗、罗伯特蒙达维葡萄酒厂、金克劳福德、美欧米、囚徒酒庄等品牌。
核心品牌受欢迎:星座品牌(STZ)作为美国酒类龙头,旗下拥有Corona、Modelo等全球知名啤酒品牌,以及高端葡萄酒和烈酒品牌。其中Modelo Especial品牌为美国最畅销的啤酒,市占率超百威。
人们每天都会购买我们的高端进口啤酒产品组合,其中包括标志性的 Corona Extra 和 Modelo Especial、风味浓郁的 Modelo Cheladas 系列以及 Pacifico 和 Victoria 等热门啤酒;我们的卓越葡萄酒品牌包括 The Prisoner Wine Company、Robert Mondavi Winery、Kim Crawford、Schrader Cellars 和 Lingua Franca;以及我们的精酿烈酒品牌,例如 Casa Noble Tequila 和 High West Whiskey。
星座的核心业务很稳定:啤酒业务Modelo、Corona和Pacifico品牌。占据拉丁裔的啤酒心智是很有价值的,在啤酒这个存量市场中获得增量。有超过八成的收入来自墨西哥啤酒进口。
根据公开信息,星座品牌啤酒业务的毛利率和净利率情况如下:
- 毛利率:2025财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为 52.1%,其中啤酒部门毛利率为 54.0% 。此外,据 InvestingPro 分析,星座品牌啤酒业务毛利率还曾达到过 53% 。
- 净利率:因受葡萄酒业务商誉减值、大麻投资公允价值减计等非经常性项目影响,星座品牌整体净利率波动极大,难以精准体现啤酒业务真实水平。仅从已知数据来看,公司2025财年整体净利润是亏损8140万美元。而在2024年前三季度,星座品牌净利润为13.6亿美元,毛利率近 5 年在 50.5%左右波动,不过这也并非单纯啤酒业务的净利率情况 。
啤酒业务的毛利率50%,净利率20%。
ROE等指标:星座品牌早年ROE20%-30%波动,近5年ROE波动较大,2019-2023年有3年亏损。但2024年啤酒业务带动净利润扭亏为盈,短期有一定回暖迹象;2024年净利润率提升至17%,若资本支出可控,ROIC可能有所改善。
三、估值分析:
星座品牌部分年份利润和自由现金流相关情况:
- 2024财年:据雪球信息,星座品牌2024财年前三季度累计净利润13.61亿美元,且该公司将 2024财年自由现金流展望从12亿美元至13亿美元上调至14亿美元至15亿美元 。
- 2025财年:2025财年公司净销售额是102亿美元,净利润为亏损8140万美元,主要因对葡萄酒和烈酒业务计提了巨额商誉、商标及待售资产减值 。其自由现金流约为 19.4亿美元,当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31.5亿美元,资本支出为 12.1亿美元 。
- 2026财年 :星座品牌预计2026财年自由现金流为 15亿至16亿美元,该公司还预测运营现金流为27亿至28亿美元。
另外,雪球数据显示,星座品牌在过去很多年自由现金流量基本都是19亿-20亿美元左右 。
pe=250/20=13倍
电话会议:
从 26 财年到 28 财年,公司的目标是(三年累计积累: ~90 亿美元的运营现金流和 ~60 亿美元的自由现金流,同时保持 30% 的股息支付并部署高达 40 亿美元的股票回购
未来3年现金流90亿,自由现金流60亿,每年20亿,估值200~300亿,即120~170之间。
公司正在实施重组措施,预计到2028财年将为整个企业带来显著的年化成本节约。
董事会批准了新的三年期40亿美元股票回购授权,并计划保持约30%的分红派息比率。
即每年自由现金流20亿,回购12 ~14亿,分红6~7亿。合共18~ 20亿,市值300亿,回报率为18/300×100=6%。
四、长期回报率对比:
星座品牌 (NYSE: STZ):市值300亿,13倍PE,回购分红6%,自由现金20亿,零增速。
帝亚吉欧:现在总市值600亿/盈利24亿,市盈率600/24=25倍,最高盈利40亿,市盈率600/40=15倍(茅台估值便宜20倍优秀)
帝亚吉欧:最新股价100元,分红4.10元,股息率4.1/100×100=4.1%(茅台股息率3.60%,考虑盈利在增长,分红逐年增加,茅台略显优秀)
帝亚吉欧:全球知名烈酒集团帝亚吉欧公布了其2025财年(2024年7月1日-2025年6月30日)业绩报告。财报显示,帝亚吉欧2025财年全球净销售额为202.45亿美元,同比下滑0.1%,在公司利润层面,财年营业利润录得43.3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12亿元),同比大幅下滑27.8%,消除汇率等因素后则下滑仅0.7%;净利润方面录得25.3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2.5亿元),同比大幅下滑39.1%。
最近3年盈利增速,2023年44.45亿,+3.86%;2024年38.7亿,-12.94%;2025年23.54亿,-39.17%(茅台明显优秀)

另外,根据财报的数据,帝亚吉欧的毛利率为60%,净利率为20%。而茅台的毛利率为90%,净利率为50%。

帝亚吉欧:2025年总资产493.22亿,其中负债361.44亿,资产负债率73.28%极高,账上还有206亿净有息负债,净利息费用7.71亿(茅台资产负债率很低优秀)
帝亚吉欧:2025年股东投入平均净资产105.6亿投入,产生净利润23.54亿,ROE22.29%。当然他还动用了负债361.4亿来辅助生产,才产生出这个净利润,其实赚钱效率是很低的。(茅台负债很低,这方面明显优秀)
帝亚吉欧没有奢侈品属性(凡勃伦效应),比茅台的商业模式差了不少。从估值市盈率、股息率、业绩增速、资产与负债、净资产收益率及实际赚钱效率,这几个数据来看,贵州茅台明显优秀。
“啤酒龙头 vs. 全球烈酒龙头”的典型对比:
星座品牌(STZ)= 美国高端啤酒增长股;
帝亚吉欧(DEO)= 全球烈酒现金牛 + 阶段性复苏。
按“生意质量—当期趋势—未来路径—关键点”,计算机会成本。

1、生意与护城河
STZ(星座)
• 核心:美国高端拉格/拉德勒—Modelo Especial、Corona 系列、Pacifico;增长引擎基本全靠啤酒(占利润绝大多数),区域高度集中在美国,西/南部及西语人群占比高。
• 护城河:强势品牌 + 高端化 + 分销壁垒(货架与冷柜位),近年持续份额提升(管理层称 FY26 年至 7 月在 50 州中 49 州提份,Circana 渠道美啤酒行业美元份额+0.4pct)。
DEO(帝亚吉欧)
• 组合:约 200+ 个品牌,苏格兰威士忌(尊尼获加)、爱尔兰威士忌(健力士是啤酒但占比小)、龙舌兰(Don Julio)、伏特加(Smirnoff)、金酒(Tanqueray)等,全球化分散。
• 护城河:跨品类、多区域、定价权 + 渠道控制力(On-trade/Off-trade)。FY25 有机净销售**+1.7%**,但利润率受压(有机经营利润率-68bps)。

2、当下基本面拐点
STZ:短期承压
• FY26 年度(自然年 2025/26)公司下调指引:企业层面有机净销售由(2%)-(1%)/0-3%区间,下修到**-4%到-6%;啤酒净销售由0-3%下修到-2%到-4%**。主因是高端啤酒消费走弱,西语人群购买频次与客单下降更明显,对其打击大。
• 不过,份额仍在涨(上面提到的 49/50 州提份),Modelo/Pacifico 子品牌动销仍优于行业。
DEO:去库尾声 + 指引保守
• FY25 报告:报告口径净销售约 202 亿美元,同比-0.1%(汇率拖累),经营现金流 $43 亿(同比+0.2)。
管理层展望 FY26 上半年仍弱、下半年改善;并把“Accelerate”降本目标上调至 $6.25 亿。同时提示美国关税年化影响约 $2 亿。
• 结构上,美洲去库存影响逐步消化,龙舌兰仍具韧性,但苏格兰威在中国/亚洲仍偏弱;整体给了FY26 持平附近的温和口吻。

3、未来路径
STZ:”先压再修复“的单核增长股
• 2025 下半年—2026 上:高端啤酒需求在美国如果随可支配收入/通胀回落改善,销量可边际修复;公司过去的扩产(Nava/Obregon)与营销/冷柜位投入会放大弹性。
• 但 2026 财年公司自己把基线降得较低(-4%到-6%有机营收),我倾向FY26 低个位数负增长—零增长,FY27 视宏观回补回到低中单位数增长。
• 由此推算:2-3 年 EPS CAGR ~5-8%(保守),若需求恢复更快,上行到**~10%**不是没有可能。
DEO:多引擎缓慢复苏 + 成本效率
• FY26:公司口径接近零增长,下半年好于上半年;费用效率与结构提价托底利润率;关税若缓解是上修因子。
• FY27-FY28:美国烈酒周期若正常化,拉美去库彻底结束,亚洲(含中国)苏格兰威士忌恢复,配合成本计划,我估 2-3 年有机营收中个位数,利润中个位数到高个位数增长。
• 因资产组合更分散,波动小于 STZ;EPS CAGR 基线 ~6-9%。

4、关键点
STZ
• 风险:美国高端啤酒继续走弱;对西语消费过度依赖;墨西哥产能/供应或贸易摩擦;市场份额增速放缓。
• 触发点:Circana/NIQ 的depletions(终端消化)转正;假期季(感恩节-春节)动销强于行业;管理层重新上调 FY26/27 指引。
DEO
• 风险:美洲去库反复、亚洲苏威复苏慢;龙舌兰竞争加剧;美国关税年化 $2 亿的落地与持续;汇率逆风。
• 触发点:FY26H2 开始地区回到正增长;降本兑现到利润率;关税缓解/豁免;出售非核心资产、提高资本回馈。
机会成本:
• 你要稳健现金流 + 分散组合:DEO 更合适(更高股息、更分散、周期波动小)。
• 你要押宏观修复带来的弹性:STZ 的贝塔更高,修复期向上弹性更强,但对美国高端啤酒景气/西语人群消费更敏感。

以上判断基于公司最新披露:DEO FY25 报告与 FY26 展望、成本计划与关税影响;STZ FY26 下修及份额数据与管理层评论。具体出处见这里:DEO 年报/初报与新闻稿、STZ 财报与指引更新/SEC 附件。
五、投资启发:
2025年9月17日,美联储在货币政策委员会FOMC会后公布,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区间从4.25%至4.5%降至4.00%至4.25%,降幅25个基点。这是美联储今年开年以来九个月内首次决定降息。
美联储利率政策:
2022-2023年持续加息,2023年7月达到5.25%-5.5%的峰值。2022年3月,美联储开启加息周期前,联邦基金利率为0%-0.25%;美联储为历经11次加息,2023年7月,联邦基金利率终于到了5.25%-5.50%的高位。
2024年9月美联储终于开启了降息周期,2024年9月19日首次降息即为50个基点,11月、12月分别降息25个基点。累计通过9月、11月、12月三次降息,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至4.25%-4.50%。
美联储决策者的预测显示,2025年将再降息50个基点,2026年和2027年将各降息25个基点。
降息对高负债的企业是利好,资产负债表直接降低净利息费用,减少有息负债的利息支出,增加净利润。
利率环境对投资有着显著影响。举例说明,在1966年至1981年间,美国高利率环境促使投资者寻找能跑赢通胀的投资标的,如科技和互联网公司。而在1990年代到2000年期间,多次降息并未影响市场的整体上涨趋势,甚至在金融危机后,快速降息和加息也未能长期改变美国资本市场的增长轨迹。所以,投资决策不应建立在预测利率的基础上。
由此发现,真正推动美国资本市场长期增长的主因是技术进步,即过去以电子硬件、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为时代标志的技术革新。
现在人工智能时代并非短期浪潮,其演进周期更类似于电子硬件、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等重大技术革命,拥有十年以上的周期,存在显著的成长空间。
大多数人错失时代机遇往往是因为无法在发展中保持清醒,被各种噪音所困扰,而投资智慧、信念、勇气和果敢在事前和事中都是不可或缺的。
……
我们在选择消费股的时候,有一个重要的纬度,就是你对这家企业的了解非常深刻,比如说露露柠檬(加拿大体育休闲服品牌)、卡骆驰(美国“洞洞鞋”制造商)。其实这些公司不是不能赚钱啊,就是你的节奏一定要把握好。
举个例子,就是在美股,你可以看一下消费类的,其实都在四五年前的估值,你看露露柠檬都跌回了几年前了,包括耐克也是。所有的美股的消费里面,除了麦当劳,现在是新高,星巴克还可以,大部分消费类的都回到了几年前,说明美国的消费并不好,所以这个是很重要的维度,但为什么科技会好呢?其实科技好有个重要原因就是降低了人员成本,因为 AI 在美国的运用非常好,比如说 Meta谷歌这些公司,都在降人工成本。
所以你观察完美国的这些消费类的公司,你会发现问题,因为消费类的公司,它的人员成本降不下来,人员成本占比太高,包括它固定支出太高,加上有些负债率比较高。导致它经营的效率下降了,这是一个重要的纬度。但美国的科技类公司都是垄断的,比如苹果就垄断的,在美国买手机,大概率就是苹果三星,那苹果占了一大半,占了百分之七十,再加上苹果商店,实际上,美国的科技类公司基本上垄断了美国的方方面面。但是,这些消费类的公司,比如露露柠檬也好,卡洛驰也好,它垄断不了,它有亚马逊的低价竞争,好市多的自有品牌竞争,所以说,不是消费不能买,是你必须要买的非常非常便宜,你的仓位要控制的非常非常的合理才行。
从估值角度看,你发现这个东西很便宜了,怎么就买了之后还跌呢?其实巴菲特这两年投资效果也不好,因为第一个,他没有重仓那些 AI 类的公司,没有重仓科技类的公司。然后第二个,他还是买的那些老能源,其实巴菲特买了西方石油跌30%,然后买这些消费类的公司,像这些星座品牌(STZ.US),达美乐比萨公司(DPZ.US),包括游泳池用品批发商Pool(POOL.US),美国最大的无线运营商威瑞信(VRSN.US),其实都是跌的,有个重要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巴菲特本身的投资逻辑就是买低估值或合理估值,但实际上这两年美国真正好的全是 AI 相关的,就是英伟达链,微软链,然后苹果链都是 AI 带动的,所以这个就是美国目前的一个趋势。
最后,巴菲特看到便宜就两眼放光,我是看到成长就两眼放光。股市超额收益来自低估,超级低估;成长,超级成长。
经过多年思考我才明白,价值的增长才是价值投资的核心。低估值策略,即所谓的“捡烟蒂”型投资,喜欢买入表面上看起来便宜的公司,但低估值很可能会陷入“价值陷阱”,股价长期滞涨。而真正的价值投资,其实是投资一家公司价值的成长,而不是为了获取因极度低估所带来的均值回归收益。
股票市场只有两种有价值。一种是好公司,好公司暴跌加仓;一种是很可能成为大公司的小公司,绝大部分小公司是没有价值的。真正的投资机会是又好又便宜,好公司暴跌加仓,像2022年的腾讯游戏收入下滑-2%,最差的季度是2022年Q3,下滑-5%。2022年Q3季报是11月中发的,往前推半个月,10月底,腾讯股价破200,是过去几年的最低点,但现在回过头看,是罕见的投资机会——不到三年的时间内,到2025年8月有2倍多的收益。
因此,我意识到自己过去错过了很多真正的机会。
——2025.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