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泊尔大股东SEB持股83% 有人说这样的股权结构小股东的利益如何得到保障 大股东高位套现 小股东面临业绩下降 我认为道理上肯定是通的。
2现价PE跌到静态17倍肯定不高 但是也就才17倍也不低 而且去年利润是历史新高 100%股息支付率对应股息率所对应的5.87 如果业绩下降 就得打折扣 。
3那么业绩回下降吗?看了授予股票期权的公告 行权条件是未来两年EOR不低26 我心里也是有点哇凉.虽然这些年一直推出比如1元股权激励计划还收到了监管问询函 但是那会的行权标准是连续两年业绩增5%.这次授予对象占比最多占比6.6的是财务总监徐波 查下了他简历是不愧是雀巢财务从业出身 帐算的相当精明 按ROE的标准在大股东那是最容易通过 对自己拿到这个期权又几乎是百分之百 因为这两年在利润全分的情况下ROE 2023年是34 2024年的是37 说白了就是高管了除了正常工资 还要再拿一份钱 也许是中国薪资环境下比法国低 这些年苏泊尔高管的薪资当中一直都有激励部分 大股东那边也都会通过 因为本身也不多 像前几年回复的监管函 平均一人多拿二三十万 确实对于高管来说也不算多。
4说到这 其实我心里有点感概 外资的运作模式 比如招聘的高管也都多少有外资或者台资金的工作背景 完全是职业经理人化 不太注重从业背景是否和小家电相关 更注重文化认同层面 就是所谓的国际化背景。把这些西方老牌相比国内的如美的 在各层面确实显得老登 总感觉进取心不足 安于当下每年摘容易的桃子。其实我之前两年是很认同买这种票的 就是一个公司一个品牌既然是印钞机那就要分钱共享 大股东 管理层 买股票的小股东都得分到了 有良好的分钱记录 用钱是可以再去市场融甚至拿良好分钱记录去抵押都行 要不赚钱干吗呢 留着钱干嘛 印钞机终究是要损坏的 像前两年的国企那样赚了 增加整体的国家储蓄率吗?当然这两年央企也都在积极变化。但是在当刻我感觉到了弊端 没有完美 只有取舍和选择。
操作上又买了一点 账面显示浮亏5个点中 仓位占比不到二成多 空闲资金还不算少 不会再急加仓 这也是前几年的教训。因为在3月底涨那一波之前的仓位赚钱全买了 总体上这几年操作苏泊尔波段每次都赚的 这一次比前几次危机感增加了心理上开始有些压力 可能也和市场风格切换一些资金主动或者被动舍了高股息票去加入科技股行情有关。用霍华德最近访谈中提到的一句 “到了真该买的时候 其实你一点也不想买 ”来安慰下自己 回望自己的的操作 感性成分一直有 比如这次出门在阜阳高铁站看着一个小哥拎着苏泊尔赶车 就有一点欢喜和信心 呵呵 人内心坚定从容总得有些情怀成分 保持内心的高尚和纯洁 虽然基本每次都赚到了钱 但是理性上我也知道 像苏泊尔公司这种如果不能再继续创造新的价值 那么获利只能在2-3个PE之间按股息波动中搞出来 我没抱有买什么伟大公司这样的幻想 我只想每次都能赚到一些钱 然后转下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