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实力玩家之一,活性炭市占率超30%,独创工艺全方位领先

用户头像
慧投研
 · 山西  

好公司 ≠ 好价格,发现好公司 ≠ 遇到好时机!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不可否认的是,如今的锂电乃至整个电动车市场,中国已经完全碾压日韩欧美等地区与国家。

然而,这不代表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因为,固态电池才是各个国家,在电动化进程上的下一个关键决战战场。

包括日本的丰田,韩国的三星,德国的大众、奔驰都在抓紧推动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并且大众与奔驰已经先后在电动车、电动赛用摩托上进行了实车演示。

对于全固态电池而言,要解决的主要是两个核心问题:电解质和负极材料。

而负极材料,则是我们要讲解的重点。

与当前液态锂电池不同,固态电池负极材料将面临革命性的改变。

两大路径分别是硅负极和锂金属负极。

硅和锂负极的能量密度,理论上都能达到当前石墨材料的10倍以上。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两种材料都有关键的痛点需要解决。

硅负极核心问题是极容易膨胀。石墨膨胀率是10%,硅是400%。持续反复膨胀,会导致电池容量明显衰减、循环寿命大幅缩短、电阻升高、充电倍率下降等灾难性后果。

而锂不仅膨胀率更是接近于无限,产生比硅负极更严重的后果,还会有热失控等安全上的问题。

因此,短期来看,硅负极会最先商业化。

目前,解决硅膨胀的核心方案是制成硅氧和硅碳,以此平衡能量密度和膨胀率。

并且随着气相沉积法(CVD)的应用,硅碳负极无论是电池首效、能量密度、膨胀率、还是循环性能等核心指标都明显超越了硅氧负极。

因此,硅碳负极已经确定成为固态电池初期的方案,并且在消费电池领域广泛应用

包括华为、VIVO等品牌先后推出多款搭载硅碳负极锂电池的产品,并不断突破硅碳负极中硅含量。

而多孔碳,是推动CVD法硅碳负极的关键所在。

多孔碳是CVD硅碳材料的骨架多孔碳,占材料成本50%以上,能起到缓冲硅的体积膨胀、提高首效和循环性能等作用,其性能直接决定了材料的最终表现。

据测算,2030年全球多孔碳需求将达到4.85万吨,按单吨价格15万元计算,整体市场空间约为72.82亿,预计2024-2030复合增长率高达77.36%。

目前,多孔碳原料主要分为生物质和树脂。

生物质类主要是椰壳、毛竹等,来源广泛,因此成本优势更为突出。普通等级仅需5万元/吨左右。

而树脂类价格高,成本高达25-30万元/吨居高不下,但纯度更为突出。

因此短期来看,生物质多孔碳将是主流。

在生物质多孔碳领域,【元力股份】绝对是最有实力的国内玩家之一。

目前,公司已经与天目先导、璞泰来等头部企业深度绑定,累计出货量达百吨级,并参与主流负极、电池客户的联合开发。

而天目先导、璞泰来都是国内硅炭负极的领头羊,璞泰来更是与宁德时代合作颇深。

产能方面,2024年锂电用多孔碳产能500吨/年,新产能将实现年产2000吨,预计分两期于2025-2026年投产。

那为什么说公司是多孔碳领域最具实力的玩家之一呢?

首先简单科普下,其实我门生活中常见的活性炭,例如冰箱除臭剂、净水剂等材料就是多孔碳的一种,两者结构相似,制作工艺有相通之处。

因此,元力股份顺势从活性炭转到锂电用多孔碳领域。

而公司又是国内活性炭的绝对龙头,市占率常年保持国内第一。

公司已经在活性炭领域深耕了三十余年,下游应用涵盖食品、环保、催化等所有使用场景。

2020-2022年,公司木质活性炭行业市占率分别达31.6%/31.9%/32.5%。

营收、利润规模更是常年保持同行的数倍以上。

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扣非净利润分别为2.55亿和1.18亿元,分别是第二名鑫森炭业的5.3倍和4.21倍。

同时,公司原料供应、成本都显著由于对手。

多孔碳生物质来源主要是毛竹以及椰壳等,其中椰壳质量更佳。

而公司不仅掌握绝佳的地域优势,所处的福建省是我国毛竹资源第一大省,产量接近全国总产量30%。

并且,公司与金龙鱼合资元力益海嘉里(福建)循环技术从事稻壳类活性炭、水玻璃业务。

金龙鱼是国际知名粮油企业,而且在印尼又有巨大的椰油产能,因此椰壳资源充足。

更重要的是,公司自主研发的“物理法化学法一体化工艺”具备极强的成本与节能优势。

活性炭生产工艺一般分为化学法生产工艺、物理法生产工艺。

而公司自研物理法化学法一体化活性炭生产工艺,在多个环节实现了显著降本。

磷酸消耗方面,公司每吨成品炭消耗量是0.15吨,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而国内、国外同行分别是0.25-0.35/0.15-0.25。

能源消耗方面,充分回收物理法活性炭生产过程产生的热能,供化学法活性炭生产,取代燃料供热模式。

并且利用产生的木煤气,蒸汽可以进一步应用到硅酸钠(水玻璃)和白炭黑的生产,实现产业协同,开辟新业务。

人力成本方面,以规模化、连续化、清洁化的生产,降低人力成本60%左右。

很显然,多孔碳是固态电池产业极为关键的一环,而元力股份也有了成为产业发展核心的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