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彩科技(SH603826)的估值分析

用户头像
哥不孤独
 · 上海  

去年8月知道坤彩科技这个票的,一直在留意,这一年来的股价表现的很有意思,下跌后窄幅横盘8个月,业绩却还优于大多数垃圾股,这种情况即便在ST股当中也是比较少见的。今天从它历年的股价和业绩表现来分析下当年高位时透支了未来多少年的利润和它应该值多少钱:(理论知识,仅供学习参考)

站在2022年4月的角度,判断当时股价(前复权52.93元)透支未来多少年利润:通过市值与净利润的对比,计算市盈率(PE)和透支程度。假设合理PE区间为20-30倍(参考A股化工材料行业历史平均水平),因为坤彩科技属于材料行业,且当时市场情绪较高,但公司基本面不支持过高估值。

当前(2025年8月)股价(前复权19.56元)修复到什么程度:比较当前市值、PE与2022年4月高点的变化,结合最新净利润趋势,评估估值修复情况。

数据基础:
股本与股价
2022年4月:总股本4.68亿股,前复权股价52.93元,市值 = 52.93元/股 × 4.68亿股 = 247.71亿元
2024年6月27日分红10送4,股本增加40%(4.68亿股 × 1.4 = 6.552亿股,取整6.55亿股)。
当前(2025年8月):总股本6.55亿股,前复权股价19.56元,市值 = 19.56元/股 × 6.55亿股 = 128.12亿元

净利润数据(单位:万元)

1. 判断2022年4月股价透支未来多少年利润

关键计算:

2022年4月市值(247.71亿元)的PE倍数

基于2021年净利润(1.440亿元,当时已知):
PE = 市值 / 净利润 = 247.71 / 1.440 ≈ 172.15倍(极高,远超合理水平)。

合理PE假设:化工材料行业中,坤彩科技作为成长股,合理PE区间20-30倍(参考行业龙头如龙佰集团等历史PE)。因此,合理市值应为:
下限:1.440 × 20 = 28.80亿元
上限:1.440 × 30 = 43.20亿元

市值透支部分:实际市值247.71亿元 - 合理市值上限43.20亿元 = 204.51亿元(超出部分)。

透支年份估算

方法1:基于合理年利润和PE(静态)
假设年利润稳定在2021年水平(1.440亿元),合理PE 25倍(取中值),则合理年利润对应的市值贡献为1.440亿元。
透支年份 = 透支市值 / 合理年利润 = 204.51 / 1.440 ≈ 142.02年。
结论:透支约142年利润(基于当时静态预期,但实际利润下滑,因此此值偏保守)。

方法2:基于后续实际净利润(动态)
实际2022-2024年累计净利润:0.8798 + 0.8394 + 0.3514 = 2.0706亿元。
此期间(2022年全年至2024年全年,约3年)实际利润仅覆盖透支市值的比例:2.0706 / 204.51 ≈ 1.01%(极小)。
相当于,透支部分需要未来年数:204.51 / (2.0706 / 3) ≈ 204.51 / 0.6902 ≈ 296.33年(基于平均年利润0.6902亿元)。
结论:结合实际利润下滑,透支超过296年利润(反映公司盈利恶化,加剧了透支程度)。

方法3:基于PE倍数(相对估值)
合理PE 25倍下,每单位利润对应市值25元。
当时PE 172.15倍,因此透支倍数 = 172.15 / 25 = 6.886倍。
结论:透支约6.9年利润(此方法更直观,但未考虑利润下滑,可能低估)。

综合判断:

2022年4月股价52.93元(前复权)严重透支未来利润,透支年份在7年至300年之间,具体取决于假设:
乐观:若假设利润恢复增长(如转型钛白粉成功),透支约7年(基于PE倍数法)。
中性:基于静态利润(1.44亿元),透支约142年。
悲观:基于实际利润下滑(2022-2024年平均0.6902亿元),透支约296年。

主要驱动因素
2022年4月PE高达172倍,远超行业水平,反映市场情绪过热(可能因钛白粉转型概念炒作),但实际净利润连续下滑(2022-2024年降幅超50%),导致透支程度放大。

2. 当前(2025年8月)股价修复到什么程度

关键计算:

当前估值基准

市值128.12亿元。

PE计算:
基于2024年净利润(0.3514亿元):PE = 128.12 / 0.3514 ≈ 364.59倍(极高)。
基于2025年估算净利润(年化0.954亿元):PE = 128.12 / 0.954 ≈ 134.30倍(仍高,但较2024年改善)。

对比2022年4月高点(PE 172倍),当前PE(134倍)有所下降。

修复程度分析

市值变化
从247.71亿元降至128.12亿元,降幅 = (247.71 - 128.12) / 247.71 × 100% ≈ 48.28%(市值近腰斩)。

PE变化(基于相同基准年)
以2021年净利润为基准(1.440亿元):
2022年4月PE:172.15倍
当前PE:128.12 / 1.440 ≈ 89.00倍
PE降幅 = (172.15 - 89.00) / 172.15 × 100% ≈ 48.30%(估值水平显著下降)。

以当前动态利润为基准(2025年估算0.954亿元):
当前PE:134.30倍
对比2022年4月PE(172.15倍):降幅 = (172.15 - 134.30) / 172.15 × 100% ≈ 22.00%(部分修复,但绝对值仍高估)。

透支剩余程度
当前市值128.12亿元 vs. 合理市值(基于2025年估算利润0.954亿元 × PE 25倍 = 23.85亿元):透支市值128.12 - 23.85 = 104.27亿元。
透支年份估算:104.27 / 0.954 ≈ 109.28年(基于当前盈利水平)。
对比2022年4月(透支142-296年),透支程度减轻,但仍严重。

修复程度总结:

已修复部分:市值下降48.3%,PE(基于2021年基准)下降48.3%,反映市场对高估值的修正。
驱动因素包括:
净利润下滑(2024年仅0.35亿元,较2021年下降76%),迫使股价回调。
分红送股(10送4)稀释股价,但不影响内在价值。

未修复部分:当前PE仍高达134-365倍,远高于合理水平(20-30倍),表明股价仍被高估:
原因: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回暖(2385万元,年化0.954亿元),可能因钛白粉产能落地预期,但需财报验证(营业外支出风险仍存)。
修复程度定性部分修复(约50%市值下跌),但从估值看,仅修复约20-50%,股价仍透支未来100年以上利润,需盈利大幅改善才能支撑。

总体结论与建议

2022年4月透支程度:当时股价52.93元(前复权)透支未来7-300年利润(中性估计约142年),主因PE 172倍过高,叠加后续利润下滑。

当前修复程度:股价降至19.56元,市值降48.3%,PE降22-48%,但估值仍高(PE 134-365倍),透支剩余约109年利润(基于2025年估算)。修复主要来自股价下跌,而非盈利增长。

风险提示
负面因素:净利润连续下滑(2021年1.44亿 → 2024年0.35亿),2025年一季度虽改善,但营业外支出激增等风险未消除。
正面潜力:钛白粉产能(80万吨目标)可能推动利润回升,但需观察2025年全年财报。
操作建议:当前股价仍高估,修复不充分。
投资者应关注:2025年中报/年报净利润是否持续改善(如年化超1亿元)。行业资金流向(当前市场偏好AI、新能源,坤彩作为材料股易被边缘化)。若盈利无实质改善,股价可能进一步回调至更合理区间(如PE 25倍对应股价约9-12元)。
估值敏感性:若2025年净利润达1亿元,合理股价约3.8-15.2元(PE 20-30倍);若利润下滑至0.5亿元,合理股价仅1.9-7.6元。

本号所述,皆属私论复盘,非为投资之策,诸君慎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