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声明:本文仅为个人基于公开信息的分析和思考笔记,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决策需独立判断。
看到传统制造业,就觉得增长乏力?但卧龙电驱的利润和现金流却在飙升。
我的核心结论是:卧龙电驱的经营质量确实在变好,利润和现金流的增长是实打实的,并非完全依赖一次性收益。这是一家正在从传统制造向全球化、技术化转型的复杂公司。但是,目前市场给出的近500亿的估值,我认为已经充分甚至过度反映了这种乐观预期,价格跑在了我所理解的价值前面。
我注意到,电机这个行业正处在一个有趣的交叉口。一方面,宏观经济的波动会对工业电机的需求产生直接影响,这是它的周期性。另一方面,全球的“碳中和”大趋势,本质上是一场能源革命,核心就是“再电气化”。无论是新能源车替代燃油车,还是工业自动化、机器人、绿色能源(风电、储能)的普及,都离不开电机和驱动控制系统。
所以,我认为这个行业长期有坡,但路上的车很多,竞争非常激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内卷”。财报里也提到了价格战和成本压力。这意味着,只有那些具备全球化能力、技术优势和成本控制能力的公司,才可能最终胜出。卧龙电驱的“出海”战略和技术研发投入,看起来正是为了应对这种局面。
目前市值497亿。我快速拉了一下关键数据,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是5.37亿,简单年化一下就是10.74亿。这样算下来,市盈率(P/E)大概在46倍左右。如果用扣非净利润(4.8亿)来年化计算,市盈率甚至超过了50倍。
这个估值水平,市场显然没有把它当成一个普通的传统制造企业来看待。一个传统的电机厂,市场给15-20倍市盈率就不错了。现在给到40-50倍,说明市场情绪是比较热的,大家愿意为它在新能源、机器人等领域的想象空间支付很高的溢价。我的习惯是,当市场情绪很热的时候,我会更加警惕。
这份半年报,有几个地方让我眼前一亮,也有几个地方让我留了个心眼。
利润增长远超营收增长,经营效率在提升。 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只微增了0.66%,但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都增长了超过36%。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它说明公司的盈利能力增强了,可能来自于产品结构优化(卖更赚钱的东西)、成本控制得力或者费用下降。管理层在报告里也提到“降本增效持续推动”,看来是言行一致的。
经营现金流极好,利润质量很高。 这是我最看重的一个指标。上半年净利润5.37亿,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高达7.1亿,是净利润的1.32倍。这说明公司卖出去的东西都实打实地收回了现金,甚至收回了以前的欠款,利润是“真金白银”。现金流比利润还多,这是企业经营健康的标志。
战略聚焦,剥离非核心业务。 我注意到公司在报告期内出售了浙江龙能、卧龙储能等几家子公司的股权。这些似乎都与新能源电站、储能业务相关。虽然这带来了处置收益,但更重要的是,这可能是一种战略收缩,把资源和精力更集中在“电机及驱动”这个核心主业上。对于一个庞大复杂的集团来说,做减法往往比做加法更需要智慧和勇气。
高估值本身就是风险。 正如前面提到的,接近50倍的市盈率,意味着市场对它的未来增长有着极高的期待。一旦未来的业绩增速不及预期,就可能面临估值和业绩的双杀,这是我时刻提醒自己的。
业务复杂,全球化管理难度大。 财报显示,卧龙在全球有众多子公司和品牌,境外资产占总资产近29%。这种全球化的布局是它的优势,但也带来了管理、文化融合、汇率波动(财报提到财务费用减少有汇率变动的原因)等一系列复杂挑战。作为一个外部投资者,要完全搞懂它内部的运作效率,难度很大。
应收账款规模依然较大。 合并资产负债表显示,应收账款高达53.4亿,占了总资产的21%以上。虽然相比期初有所下降,但绝对金额依然很高。这意味着产业链中的话语权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坏账风险。
巴菲特早期的“烟蒂股”,是那种虽然公司一般,但价格便宜到离谱的股票,比如股价只有净资产的三分之一。
我们来看看卧龙电驱。它的净资产(归母股东权益)是104.6亿,当前市值497亿,市净率(P/B)大约是4.75倍。这个价格离“烟蒂”的标准十万八千里。所以,我的判断是,它完全不属于“烟蒂股”的范畴。我们不能指望从资产清算的角度在这里找到安全边际。
那么,它是一门值得长期持有的“好生意”吗?
生意本身: 电机行业是工业的基石,需求永远存在,而且受益于电气化趋势,天花板很高。这算是一条不错的“坡”。但行业竞争格局分散,技术迭代快,门槛不算特别高,雪并不算很“厚”。总体看,算是一门中等偏上的生意。
公司质地: 卧龙通过多年的并购和全球化扩张,已经成为了行业内的头部玩家之一。它拥有多个国内外知名品牌,建立起了全球的营销网络和研发体系。从这份半年报看,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创造能力正在改善。这说明它至少是一家“不错”的公司。
当前价格与价值的思考:
段永平先生说“价格围绕价值波动”。那么它的内在价值大概在哪里?这很难精确计算,但我可以做一个粗略的思考。一家经营质量不错的全球化制造企业,如果能保持未来几年15%-20%的利润增长,给予它25-30倍的市盈率可能是一个相对合理的中枢。按年化10亿左右的净利润计算,我个人认为它的内在价值可能在250亿-300亿的区间。
很显然,当前497亿的市值,远远走在了我理解的价值前面。我认为,当前的价格吸引力不足。
基于上述分析,我倾向于认为,卧-龙电驱的公司经营基本面正在向好,但股票价格已经透支了未来几年的成长。
我的估算区间: 如果让我给出一个相对保守的价值参考区间,我会把它放在280亿到350亿之间。这个区间的上限对应了约35倍的市盈लगभग,这已经包含了对其全球化布局和技术进步的乐观预期。
综合来看,我对卧龙电驱的看法可以总结为一句话:好公司,但不是好价格。
我欣赏公司管理层在提升运营效率和战略聚焦上所做的努力,尤其是那份强劲的经营现金流报告,让我对它的“内功”有了新的认识。它是一家值得尊重的中国制造业出海的代表。
但是,投资的本质是“买得值”。以目前近500亿的市值来看,安全边际对我来说是不足的,甚至可以说是负的。市场似乎正在用“新能源+机器人+全球龙头”的故事来定价,而我更习惯于基于当前和近期可预见的盈利能力来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