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基绿能与阳光电源的思维和做事风格差异

用户头像
老红看光伏
 · 云南  

——————————

前两天研究阳光、写《阳光电源 人狠话不多》时,总会想起隆基,想起自己过去对阳光严重误判的遗憾。

在光伏企业中,老红过去重点关注过三个企业:隆基通威和阳光,2019年开始还买了他们的股票。

2023年时,因为清楚知道产业整合的残酷,于是决定减少所持仓位,其中清零了阳光。结果,这成了老红永远的遗憾。

为什么清零阳光?因为认定未来几年的光伏需求市场是增长的,隆基通威的生存空间巨大,未来发展好坏都看得清楚,而阳光的逆变器市场空间要小的多,商业模式难有重大变化,未来发展好坏看不清楚。甚至2024年一季度阳光从隆基手中夺得光伏企业市值第一时,老红还想过段时间会还给隆基的。

结果老红完全错了,错在选择“看得清”而不选择“看不清”。但在资本市场,对于优秀企业来说,“看不清”可能比“看得清”更有投资价值

2025年半年报显示:隆基营收328.13亿元,归母净利润亏25.69亿元;通威营收405.09亿元,归母净利润亏49.55亿元;阳光营收435.33亿元,归母净利润77.35亿元。老红的选择结果不言而喻,痛彻心扉。所以,前两天研究阳光时,总会想起隆基。

两个企业的思维和做事风格,有一样的地方更有太不一样的地方。

两个企业都善于思考。

李振国的善于思考是出了名的。前些年的李振国,天天都在想什么技术可能打败隆基,2022年他说:“业界关注的、甚至不关注的技术,隆基都在进行深入研究。”2023年他说:“几年前也担心两个问题。第一个是超出认知的黑科技,第二个是团队组织,但是现在,我已经不担心这两个问题了”。2025年他说:“这些年隆基做对了一些事情……遵循了两个原则,第一个就是第一性原理。第二个原则就是立足未来”。隆基非常注重“立足未来”。

曹仁贤也是一个喜欢思考的人,只是他从来不说。记得老红过去还频繁出入光伏产业各大场合的时候,见到最多的老板可能就是曹仁贤了,他在到处寻找市场方向。阳光好像更注重“现在”。有关注阳光的人说:“甚至阳光电源自己也没有明确构想”。

两个企业的做事风格却不一样。

隆基做什么事都讲求要想明白,想明白了才去做。推动单晶替代多晶的巨大成功,更促成了隆基总是强调“不领先、不扩产”。结果造成隆基在选择Topcon、HJT、BC不同技术路线的关键时刻,思来想去,让关心隆基的人为它着急。老红至少写过《隆基“不推”什么是因为还没太想明白》、《猜隆基猜得头疼》。

阳光可能发现当前产业发展中的许多事情,是无法想得十分明白的,大方向对去做就是了,只要能够承担做的后果。老红天天都在读阳光,但从来读不到它是怎么想的,2020年到2025年的阳光企业“大事记”中,只记载了曹仁贤说过一句话。阳光从不说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但一直在做。因为突然间注意到它做的太优秀了,于是老红写了《让人意外的阳光电源》和《阳光电源 人狠话不多》。

还有一件事儿也很有意思,面对即将到来的产业整合,隆基早早就想到要准备500亿现金,不少企业也喜欢强调自己有足够的现金流,可阳光却好像从来不想这事儿。

现在看,两个企业思维和做事风格不一样,带来的结果也大不一样。

隆基想的多却未必能想的精准。2023年振国说:“公司每年投入大额的研发开支和资源,把各种可能的技术路线都研究了一遍,所以对此我们有充分信心”。可结果却是,已经选择了Topcon,又突然发现BC的长远价值,就放弃了短期价值的Topcon。隆基什么都想到了,可能就是没想到光伏产业已经变得和所有人想的不一样,Topcon、HJT、BC不同技术路线之争,不再是过去的快速替代关系,而是较长时间内的并存关系;更没想到以为HPBC1.0“领先”了,所以“扩产”了,但因为Topcon技术进步太快,又发现HPBC1.0不够“领先”,只好付出巨额成本改造为HPBC2.0。前一时期钟宝申承认:“HPBC1.0 产品功率、成本没有与竞品拉开差距,却大规模投产,公司库存急剧上升,2024年下半年开始对产线进行新一代BC 技术的改造升级,又造成了大量的停产损失”。

阳光做得多却好像没做错。不管阳光是怎么想的,这几年一直马不停蹄地做了“从逆变器-储能-氢能-水面光伏-EPC-电站投资-储能系统集成-家庭光伏业务-电控-充电桩等到AIDC”等等这些市场,不但是生态化推进,而且结果也不错。有《阳光电源 人狠话不多》的读者说:“我在2018年复盘阳光电源的时候,发现企业的底层基因是:低成本关联创新,进而形成第二增长曲线。这些年,阳光就是这么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如此看来,阳光比大多数光伏企业更敢想敢干。

就说做AIDC这件事情吧,需求空间极具想象力,但实现路径却极不明确。因为这是一个全新的、打造低碳智慧供电系统的问题,它是一个伴随各种技术进步带来认知进步,进而带来实现路径变化的过程,许多事情现在是不可能想明白的。在这一市场,所有光伏企业都思考了快10年,阳光却敢于隆重地成立了事业部。

做储能很能说明两个企业的差异。

隆基一定是认真研究过储能的,2023年时它说:“在电化学储能方面,和电化学储能领域的头部企业相比,公司不一定能做得比对方更好”,就放弃了做储能。但隆基一定不会想到,储能业务会成为今天光伏全产业链企业减少巨额亏损最重要的手段。这两天,隆基又觉得自己可以做储能了。

逆变器企业中,老红最早知道做储能相关业务的是固德威,不是阳光,但是没想到阳光却把它做大做强,做到储能系统业务全球第一。今年上半年,阳光储能系统业务实现营收178.03亿元,同比增长127.78%,占营收比重40.89%,超过逆变器业务;储能和逆变器业务的毛利率分别是39.92%和35.74%。

做氢能也很能说明两个企业的差异。

隆基是最早、最认真做氢能的,因为“公司不认为储能有可以做到比别人更好的机会;隆基有可以做到有强竞争力所以参与到氢能,目前是全球电解槽产能最大,指标最好的一家公司”。可到2024年,李振国说:“但是出现当前行业遇冷的局面,再加上国内氢能市场还没有发展成熟就已经很‘卷’,隆基需要做出一些改变”。这个认知过程是正确的,但老红就是觉得隆基做氢能的起伏有点大。

阳光也是很早选择做氢能的,老红看到2021年时,阳光就提出“在氢能业务领域公司将力争‘成为全球领先的绿氢系统解决方案及服务供应商’。同样是到2024年,“阳光氢能科技有限公司近日完成A轮融资,金额达6.6亿元人民币”。对于做氢能,阳光没说更多的话,但能感受到它做的相对平稳。

2023年时,有关心隆基的朋友发问:“隆基在21到22年的一个时期内在于友商的竞争中有明显落伍。但是远不容易回答的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种落伍”。此时的老红会想,本文对隆基做事风格的分析会否是重要原因之一呢。

两个企业的做事风格无所谓对错,两个企业在不同光伏细分市场的商业模式也大不同,两个企业必须保持和发扬企业基因中带来的独特风格。只是光伏是规模经济,颠覆性的成功与失败同在,是追求一战成功还是积小胜为大胜?是更追求战略上的成功还是同时更重视战术的成功?今年初钟宝申说:“过去两年隆基的高管层在创新和场景业务方面投入精力较多,而战略执行方面投入精力不足”。可此时此刻的老红,却得不出相同的判断。在别的产业,这些也许不重要,但在当前的光伏产业,这些十分重要

这是因为光伏新能源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无论技术路线、商业模式还是低碳智慧能源的实现路径,都只能随着技术的进步带来认知的进步而进步,没有一定之规,难有每一件事情都能想明白的可能。近些年,我们常说中国的许多产业发展已经来到了“无人区”,在“无人区”,在方向判断没有大问题的时候,小步慢跑应该是最好的选择

成功的企业家喜欢说:企业的成功是战略选择的成功。请相信我,这一定是成功以后说的话。成功企业在还没成功的时候,一定也对许多战略想不清楚,但只要方向对去做就是了。号称最战略眼光的马云说过一句话:“一个正确的战略,首先要做正确的事情,再有就是正确地做事”。其核心,就在方向正确时多“做事”。

写到这儿,老红终于原谅了自己三年前的误判。如果能够从来,老红知道天性谨慎认真的自己,一定还是选择努力要把什么都想明白的隆基,而不选择只做不说的阳光。基因,命也。

参考资料:

《合肥“曹老师”反杀特斯拉,8万本金冲顶3000亿》

《头部企业几乎悉数布局,缘何隆基通威“拒绝”电化学储能》

阳光电源:主营业务变了》

《合肥晚报:阳光氢能完成A轮融资》

红炜

2025.9.1.

相关文章

撤资隆基 是高瓴错了还是长期主义错了?

还是隆基说话最言之有物

隆基 更想听你说“现在”

隆基 “而今迈步从头越”?

隆基输给了自己

有关隆基巨额亏损原因的多个分析

面对相同的市场,隆基、天合相同和不同的看法

隆基的500亿现金能支持多久?

隆基的思维没毛病

隆基说得多是因为想的更多

隆基三季报的不意外和意外

当前 Topcon玩的是规模,BC玩的是独特

隆基需要慢慢地读

隆基像个中年人 通威像个小伙子

大家对隆基的要求是不是太高了?

隆基像“胖东来”好还是不好?

隆基选择Topcon 只说明“一种光伏板打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隆基猜得头疼

隆基亏在看上去缺少“狼性”

隆基Hi-Mo6产品发布会最想发布的是什么?

同是隆基业绩 产业人看到90亿,股票投资人看到6%

隆基“不推”什么是因为还没太想明白

隆基“不赌”

2021年 隆基都在忙什么?

协鑫、隆基 “两只老虎”

隆基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凭什么宁德时代的股价是隆基股份的6倍?

隆基、通威两个人的舞台